人性最大的恶,是消耗别人的善良

北京青春痘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2063.html

回复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有书醉光阴·主播

阿成

有书君说

《周易》有云:“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上天所扶助的,是顺乎正道的事;人们所帮助的,是笃实守信的人。一个人若没了信用,就好比车子没了轮子,难以前行。而人品贵重的人,向来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历史上那些言出必行的故事。

重诺,故而不轻诺

《庄子·盗跖》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与一女子相恋,两人相约在桥下相会。

尾生如约而至,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女子露面。

适逢天降暴雨,江水上涨,尾生迟迟不愿离去,最终被水湮没。

临死时,他仍死死抱着桥柱,不肯失信于伊人。

后世常用“尾生抱柱,至死方休”,来形容一个人重诺守信的决心。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根本。

人无信不立。失信,真的会毁掉一个人。

就像西晋思想家傅玄所说:

“祸莫大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

历史上的石遵,就是这样丢了脑袋的。

石遵,是后赵第三任皇帝石虎的儿子。

石虎在世时,曾考虑过立他为太子,但最终还是立幼子石世为太子。

石虎死后,石世即位,其母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女主临朝,奸臣当道,很多将领对朝局颇有怨言。

石遵有称帝之心,他拉拢当时骁勇善战的冉闵(又名石闵,石虎养孙),并向他许诺:

“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

一听“有望成为太子”,冉闵热血澎湃,奋力相搏,成功助石遵登上了皇位。

然而,石遵却没有遵守诺言,而是另立太子。

如当头一盆冷水浇下,冉闵十分失望。

而石遵也不安抚,反而担心冉闵功高震主,忌惮之余,不断削减他手中的权力。

两人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反目成仇。

石遵召集石鉴等手足近支,商议诛杀冉闵事宜。

但石鉴素来与冉闵交好,便秘密向他通风报信。

冉闵于是决定废掉石遵,另立石鉴为帝。

石遵自食其果,被拉下皇位。

从五月称帝,到十一月被杀,他在位仅一百八十三日,还赔上了性命。

承诺不是笼络人心、谋夺利益的手段,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邀约。

话说得再漂亮、再鼓舞人心,能哄得了一时,但哄不了一世。

正如《弟子规》里所讲: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承诺不是小事,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答应;无法兑现的承诺,就不要轻易许诺。

否则,失去的人心,如同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

所以,真正重诺的人,从不轻易许诺。

不会碍于面子而违心答应,也不信口开河而随意“承诺”。

承诺,则言而有信

承诺不是场面话、奉承话,而是从心出发,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慎重之下做的决定。

而一旦承诺,就应该努力践行。

春秋时代,吴国有个人叫季札。

一次,他出使鲁国,途经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礼遇。

宴席上,徐国国君看中了季札腰间的宝剑,但没有开口。

季札从徐国国君眼神看出他的喜爱,但按照当时的礼仪,代表国家出使时必须佩戴宝剑。

所以,他心想默默决定:

“等我完成任务后,再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结果,等他出使归来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

季札就来到他的墓前拜祭,并将剑挂在墓边的树上。

他的随从不解,问道:

“你当时并未答应要把剑送给他,现在人都去世了,也没有必要把剑挂在那里呀?”

季札回答道:

“我在心中己做承诺,如果他不在,我就不去做,那我不是欺骗了自己的心吗?”

有时候,信守承诺不仅是为了向他人交待,也是对自己的交待。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行走于世,没有诚信傍身,哪怕身份再高贵,也不过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公孙衍在秦国时,很受秦王喜爱。

一次,秦王私下对公孙衍说:

“寡人将任命你当宰相。”

当时,秦国已有宰相甘茂,这话恰好被甘茂的一个部属偷听到了,就偷偷告诉了他。

甘茂于是入宫拜见秦王,说:

“恭喜大王将得到一位贤相,我特来道贺。”

秦王故作惊讶地问:

“寡人将国事都托付给你,哪里还需要什么贤相呢?”

甘茂说:

“大王您不是要任命公孙衍当宰相了吗?”

秦王心里一惊,忙问:

“你是听谁说的?”

甘茂回答:

“是公孙衍告诉我的!”

秦王真的以为是公孙衍“泄露机密”,十分恼怒,于是下令驱逐他。

被蒙在鼓里的公孙衍不仅没有当上宰相,反而被流放。

秦王听信谗言,没有做到“一言九鼎”,既失信于公孙衍,也寒了人心。

《道德经》里说: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许下诺言,却又不兑现,折损的是自身的威望。

一个人捍卫许下的承诺,其实是在捍卫自己的人品。

背信弃义越容易,坚守承诺就越显得可贵。

最美,莫过于赤诚相待

有句话叫:

“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

不论是自己失信于人,还是别人辜负自己,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相比之下,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双方都将承诺牢记于心,重视有加。

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

后来,两人同时告假离开太学返乡。

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

“两年后,我到你家拜访你,以及你的家人。”

两人约好了日期,就各奔东西。

匆匆约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并请母亲备好酒菜。

母亲说:

“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相信他吗?”

张劭回答: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把酒言欢,好不尽兴。

虽然只是件小事,但两人心存信任,温暖美好,沁人心脾。

与诚信者交,如饮美酒,时间愈久,愈加芳香醉人。

所信之人诚如所信,所托之人不负所托,是人生一大幸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家族赵家受到晋国国君的忌惮,一夜之间,赵氏一家多口被屠杀殆尽。

赵氏家主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胞妹躲过一劫,恰好她身怀六甲,后来偷偷生下赵氏家族唯一的血脉赵武。

这是赵氏最后的希望,赵朔手下的门客公孙杵臼、程婴一心想保全赵武。

公孙杵臼问程婴:

“一死难,还是扶持孤儿难?”

程婴回答:

“一死容易,扶持孤儿却难。”

公孙杵臼就对程婴说:

“赵家的先君们曾厚待您,那就由您来做这难事吧。而我来做容易的事,我会用生命来为你打掩护。”

两人商议妥当,便开始了“生死之计”。

程婴“偷龙转凤”,先将自己的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并将之交给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立即带着“赵武”,逃到山里,藏了起来。

然后,程婴假装出卖他,“告发”了他的藏身之处。

就这样,公孙杵臼与“赵武”行踪暴露,求生无门。

假赵武死了,真赵武也就安全了。

程婴带着公孙杵臼的遗志,隐居在深山之中,抚养赵武长大。

赵武长大后,终于为父亲复仇,并成为晋国独当一面的重臣,重振了赵氏一族昔日的荣耀。

多年艰辛,如今苦尽甘来,正可好好享受荣华富贵,可程婴却对赵武说道:

“当年下宫之难,赵氏家臣大多殉死。我活着,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为了担起扶立赵氏后人的责任。如今,责任已了,我也该到九泉之下去见家主与公孙杵臼了。”

赵武闻言,极力劝阻。

程婴却坚定说道:

“我当初与公孙杵臼有约定,他先我而死,是对我的信任。如今,我已经完成了任务,如果不去告诉他,他会认为我还没有完成任务的。”

说罢,程婴便拔剑自刎,从容而死。

生命诚可贵,信义价更高。

君子一诺,重过千金。

君子之交,赤诚相待,言出必行。

程婴身虽死,但他铿锵有力的风骨之言,仍时时回响在后人心间。

他与公孙杵臼之间敢托生死的信任、不负所托的坚定,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一面。

都说人生苦短,岁月流长;

那些经得起人心考验、扛得住时光磨砺的璀璨品质,才是人性中最熠熠生辉的所在。

参考文献:1.《庄子》

2.《史记·吴太伯世家》

3.《晋书·卷一百七》

4.《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5.《战国策》

6.《后汉书·独行列传》

7.《史记·赵世家》

有书君说

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有书名著”栏目全新升级啦不仅能听,还能看视频还原名著故事中的真人真事带你全方位了解历史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