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课程
竹山书院以四书为门径,旨在通过注本导引学人得一治学法。书院山长连山先生将于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竹山书院继续为常住学人导读《论语·泰伯》篇。
本次课程亦接受院外学人旁听,诚意来学者,可以礼申请旁听。本期课程为《论语·泰伯》第三讲,《论语》总讲第十六讲,每次课程大约能讲十章左右,学人须提前预习。
导读内容
原文及朱子注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去声。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骄,矜夸。吝,鄙啬也。程子曰:“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盖有周公之德,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亦不足观矣。”又曰:“骄,气盈。吝,气歉。”愚谓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势常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易,去声。谷,禄也。至,疑当作志。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杨氏曰:“虽子张之贤,犹以干禄为问,况其下者乎?然则三年学而不至于谷,宜不易得也。”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好,去声。笃,厚而力也。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贤遍反。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晁氏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德也。”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程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挚,音至。雎,七余反。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通。悾,音空。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不齐。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故马之蹄啮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驯。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程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纔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上期回顾(节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一条,朱子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这里朱子和程子都是针对“弘”和“毅”来说的,这依然会让人摸不到北,另外也有把“弘”和“毅”打成两截的嫌疑,这其实是被“弘毅”这两个字误导了。“士不可以不弘毅”指的是什么?这个为什么不说,这个不需要说,人人俱在,人人具有本性良知,人人天生具有仁德仁心,但这不是你具有,你就可以的了,唯有弘毅才能激活祂,人人具有佛性但为什么人活不成佛呢?没有弘毅之力,所以重点不在弘毅,在于这个没说的部分,这个本体的部分,为什么不说?因为祂不是外执的,这个弘毅即是启动的力量,弘即是能弘法,毅是能决断,才有发强刚毅。所谓能决断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然后才能弘法,这种弘法有一体同仁、同体大悲之感,这些都是建立在自知有本心的基础上的,否则的话就是无源之水,此谓“士不可以不弘毅”,前提是在士,我们刚才说了士是有道心的人,有志的人,只是有志还不行,那还是想法,行得到才是功夫,这不就是“道行之而成”吗?以仁义行就是弘毅,以仁义行则颠沛造次都不会改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才有所谓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不就是弘毅的表现吗?士不是一个人群,在这个注里就变成了一帮人要弘毅,去宣讲仁义?这就是俗儒所干的事,就开始到处推广仁义,宣讲道德,成立道德宣讲团,道德大讲堂。这样的事越干越差劲,这样的事就是打着圣人的旗号添乱,所谓的国学热多半就是添乱。
“任重而道远”,曾子在这儿讲的是一个士要做的事,不会停止的。只要仁心不死,人心的光明度就不会停止的,这才有“半途而废,吾不能已也”,这才有“中庸不可能也”,你以为还有完成任务的时候吗?完成任务,完成了又怎么办呢,如果明天完成了后天干嘛呢?人在成人的过程中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所以这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死都不能表明你完成任务了,所以曾子才有“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只要你还多活一天,昨天完成任务不代表今天不迷糊,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你昨天的事干对了今天不一定干对。每个当下都是世界的重启,每个当下都是生死考量,每个当下都有利害在,你怎么能说你干完了呢,你干完的是那,过去已经不可留了,新的正在来,你说干完了,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把中庸作为锁定的目标,就不是中庸;我们把道作为锁定的目标,就不是道。祂不是孤在的,如果能锁定就是外道,一切贤圣都告诉你不要逐外道,逐外道就有完成任务的时候,完成任务你就会没事干就会瞎忙,不是不让你完成任务,是他根本就不是个任务,也就是说人活着不是个任务,不是我要努力地(活着),生老病死正常地轮转,不是你界定要活到明年活到去年。
这叫“仁以为己任”,不是外求,不是要去行仁义。己任即是担当,是天命、大任、保任、责任,这个任,是人的本分,不是外加。一旦外加,庄子就骂你了,庄子骂的不是仁义的本分,整个十万字的庄子抨击的都是那种逐仁义的人,不仅庄子抨击他,孔孟也抨击他,因为这种人是摧毁儒家的掘墓者。这种打着仁义的旗号的人是儒家祸起萧墙的根源,也就是说是打儒家旗号的人把儒家灭了,是那些伪君子把君子给灭了,是自欺的人把真诚的人灭了。我们活着活着活成了妖魔鬼怪一样的人、猪狗不如的人,是自己把自己灭了,伪善的自我把真实的自我灭了,从此这个人就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了,而且还自己不知道,有些人自己是知道的,但是他控制不住,更多的人连知道都不知道,他以为他活得很好,也就是人没有自省的力量了,人只有在自满中快乐着,在自满中毁灭着。此谓“仁以为己任”,要弘毅恰恰是以仁义行。能以仁义行讲弘仁,不能以仁义行讲什么弘仁呢?你以为是搬砖头?弘仁就体现在当义利交割的时候你该怎么选,这是弘毅的表现。这就是《孟子》前两章,对于梁惠王来说就关乎到梁惠王能不能弘毅的问题,梁惠王很显然不能。梁惠王能的是外在的弘毅:你看我也很慈悲,也对老百姓好。孟子说那都不作数,不是出自本心。
“死而后已”,这就没得选。“不亦远乎?”远这个字很有意思,远不是时空上的远,始终跟你的生命黏在一块,从来没有离,所以我们跟这个世界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跟自己的距离,离的最远的是自己,因为最不知道的是自己,千山万水寻找的所谓明白和道境,只在自己这儿,不在别处,不在他处。《楞严经》说“唯此六根,无有他物。”不在另外一个地方,你说可远?因为我们一动念找就在身外找,永远找不到当然远了。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里面才有“蓦然回首……”,王国维《人间词话》标志性的一句话,人生三境界,蓦然回首,旋面即至。所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且那灯火阑珊就是光明处,他始终在哪儿光明着,明德始终在那儿,你没明白,但明德始终是亮的,你不可能让他熄灭除非你死了,所以这个远。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什么是远,到底有多远,真远就回来了,反身而诚,旋面而至,反求诸己,就是这个意思。
大道没有边际叫“逝”,若是没有边界、无止境,我们的思维就会动念就会朝外想,想到外面的,我们以为那叫没止境,那还叫有止境,因为只要有距离就会有止境,真正的没止境在哪?就在你站的这个地方。真正的远就是没动过,动就不远,因为动说明就有空间,只要还有距离空间就是小地方,大道无终始,无古今,这个无终始无古今的东西就是那如如不动的东西,就是如来嘛,就是知止嘛,所以我们只是复其初,一切出行就是复其初。
每个当下能够始终,死而后已,你不会没事找事了,你会做每天你该干的事,所谓老僧得道前干嘛?吃喝拉撒;老僧得道后干嘛?吃喝拉撒。没有什么更新鲜的事,太阳底下没有更新鲜的事,你只是尽你该尽的责任。不会虚张声势我一定要完成啥,你就不会瞎折腾。这个“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包含着大圆满,包含着慎终。它不是个悲伤的说法,它是阻绝了我们的妄想,“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为仁重道远。任重道远是基于人本性的启用而言,见天就启用就叫利涉大川、元亨利贞,所以《周易》里经常有利用这个词,这才是真的利用,这才能有贞吉,而不至于悔吝。
如何导读
开讲前山长再三言,书院学人听课不能仅仅是诵读原文,还应准备至少三至四本注书为要,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主,注本之间互参,发现有疑便举。通过对注本间的相参就有可能撞见自己的突破口,同时这亦是书院学人的宗经之要。推荐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钱穆《孔子传》
鲍鹏山《孔子传》
注本: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刘宝楠《论语正义》
钱穆《论语新解》
谭家哲《论语平解》
课程时间:10月31日——11月1日(周六、周日)
6:00~7:00早课
9:00~11:30上午课程
14:30~17:00下午课程
19:30~21:00晚上答疑或茶叙
学习地点:竹山书院(安徽·黄山·歙县·雄村)
学习费用:束脩(如有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