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学泛指、如何分类、国学的体系结构、国学如何分类、国学名家、近代国学分科、国学误区
国学泛指
什么是国学呢?简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体系就叫国学,包罗治国理政、伦理生活、修身养性、观天堪地等。论语是国学,琴棋书画也是国学,医学、星象、术数都是国学。
国学如何分类
国学分类有3种分法:
根据作用结构来分,有什么功能;根据“四库全书”来分,由历代的文史人员进行收集整理编辑。根据经世纬地来分,分为社会学和自然学,治世和治地,后面不详细介绍。
根据作用结构来分,国学分为4种:
究竟义理,就是讲事理,谈哲学,绕逻辑;讲故事,介绍历史故事,严肃地说为史学考据;美辞文玩,歌词诗赋,曲艺书画等等;应用实科,医学、农学、天文、地理、断案、用兵、等等。
根据“四库全书”来分,也分4种:
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孝经、春秋、诗经、尔雅、论语等等,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史,史记、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吴越春秋、晋书、清稗类钞、山海经、水经注等等,以历史记载为主要;子,老子、墨子、孙子、管子、淮南子、抱朴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等等,以道、儒、兵等各家为主要;集,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等等,以文艺为主要。
国学的体系结构
国学在不同的时期,发展出不同的状态,如老、庄、易被发展成玄学,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而且建树颇丰,运用广泛,生丧嫁娶、出入居仕皆有讲究。
由于历史的原因,被理解、运用、发展的国学,结构形式也是变化的,主要形式如下:
国学基本上是以先秦经典、诸子百家为根基,得以发展起来;不同时期有鲜明的特点,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文艺内容很优美,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同时,历代也非常重视史学记载,给我们后人提供极大的学习借鉴内容。
国学名家
其中周文王、韩非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辈,影响深远:
周文王演化周易,逐渐衍生系统的辩论体系。韩非子奠定法家基础,开始有了强制性的约束依据。孔子施教传儒,并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其后的论语,在政商人伦方面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墨子创立墨家,使当时平民提高了认知。笔者认为,如果墨家不做区别的话,墨家是儒家的裁剪、发展、实用版本。老子的道德经是一个引导性理解的范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称为道,人与人的和谐称为德,其中的内容可以反复理解,最终又引导成和谐体系。庄子为理想家的鼻祖,道法自然,人本和谐,虚无缥缈,寓意悠远,当然他是继老子发展起来的,应当综合看待。朱熹以传注为宗,明“义理”,解说和谐。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人性个性的高度发展,是格物致知的最佳实践,是“内圣外王”的实质表现。曾国藩的实学理念,深刻影响了近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堪称典范,在观人、用人、家训、用兵等方面,很多人都推崇他。
除了以上总结,作一点补充作为参考:
和谐类,老子的人心宽、孔子的人心善、庄子的天心安、孟子的人应守;养成类,管子强调人的能力与习惯、孙子注重人的韬略、荀子讲究的人求变;实证类,朱熹注解得意、王阳明格物致知、曾国藩实学真用,是“内圣外王”的最佳范例;态度类,禅宗的谈生论死、易经的天地人心、大学的格物致知,慎重选学。
近代国学分科
年,刘师培编著的第一套国学教科书,有伦理教科书、经学教科书、中国文学教科书、中国地理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开始了有了分科的立意。
年,章太炎发起的一次“国学讲习会”,分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宋明理学、中国历史六个部分,倒是使日本人获益不少,因为在东京发起的。
现在国家把国学分成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分。其实包含三个治学组成,并不是读一读经典就是学了国学,还要有表演练习,更要有民俗体验的结合。
现在的国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完美人格”,并且强调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文体、音韵、训诂,后学史入经,不过笔者不必如此,文章细说。
现在的国学的观念,引导对待自然、生命、家庭、公共、文明和继承的态度。不仅我们中国在吸收它的养分,而且全世界都在吸收它的养分,所以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做得更好。
修身齐家平天下,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这样的思想理念被普遍倡导,也仅此一家。
国学误区
国学理解,首先是字面意思,然后是结合前后理解,其次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注解,最后是古学今用。
误区一:乱讲的。由于教育普及还不深的情况下,近代钻研国学的也不多,“探路者国学大师”乱讲,听者乱听,乱七八糟。
误区二:统治禁忌。由于国学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运用,被认为是统治学说,其实不对的。因为了忽略了秩序、和谐和历代的强大,实现社会的迭代更新和中华民族壮大,包括从封建社会中解脱出来,都国学的力量和基因。“忠于君”也可以解释为“忠于家国,忠于信仰”,并不妨碍你发展个性的东西。时代不同了,应该有不同的注解和运用,不应该死脑筋,揪住不放是不行的。国学是可以“今用”的,同样,封建的注解仅仅是帮助理解,不要照搬运用。
误区三:儒家独大。一是误传,相关信息和考据,国家已经补齐并澄清;二是不是事实,我们今天都能接触各家,尤其道家(道德经)、风俗、风水堪舆)、农家、岐黄等,可见是哄骗学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儒家并不独大。
误区四:国学就是儒家。儒家是国学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但是国学以儒家为基础,为什么呢,有4个原因:
孔子授徒三千,有名者七十二,开启了教育之始;孔子周游列国,把儒家推荐当时的主事者,仁义礼智信,为战乱提供了和谐生息的方案,是当时主事者和民众所需;儒家有承启上下的兼容性,引导共性也包容个性,倡导自主意志又承接强制手段,既有服务理念,又接纳专业技能,本身在政商文修表现不俗,又包容了其他各家的繁荣发展;儒家有文学基础工作的传统,如整理、修订六经,后面有编写出论语,而后更多儒家参与国学收集、编辑工作。
感谢读者!
时间背景:-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