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资治通鉴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

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公元前年,发生了这样几件事:

一件事是周天子姬扁逝世,他的儿子姬定继位,就是周慎靓王。可见周天子这一路天下正统,就算没有领土,没有什么国力,礼数倒是丝毫不爽的。

第二件事是齐国把薛邑这件地方封给了贵族田婴当食邑,田婴号称“靖郭君”。

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靖郭君由是得专齐之权。

田婴给齐王出主意说:“各主管大臣的报告,您应该每天亲自听取并反复审核。”齐王照此做去,不久就厌烦了,全部委托给靖郭君代办。于是,齐国的大权全部落到田婴手中。

(“战国四公子”)

其实这是田家积累原始财富的开始,说孟尝君后来乐善好施,养门客数千等等,当时就觉得这家的原始积累怎么来的呢?显然,孟尝君是典型的官二代加富二代。父亲田婴几乎掌管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想不富都不可能啊。富到什么程度呢,《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则记载:

靖郭君欲城薛,客谓靖郭君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靖郭君(就是田婴)想在薛地修建城池,一个幕客对他劝阻说:“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靖郭君于是放弃了扩建计划。是的,富可敌国,他是齐国大海里唯一的一条“大鱼”。

接着说说孟尝君,他是田婴四十个儿子里最小的儿子,四十个儿子啊,一般的家族怎么可能。孟尝君只是一个地位最低的妾生的儿子。(《史记》载)

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孟尝君)

田文(就是孟尝君)风流通达、富有智谋,他给田婴的建议就是广散钱财,蓄养心腹之士(在乱世,这是抓住了根本啊,仅这一条,比魏国的那一堆君王大臣们强了太多)。大概是靖郭君田婴确实看出来田文的才能,于是便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都在靖郭君面前争相称赞田文,建议让他做继承人。靖郭君死后,田文果然接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他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啥人都要),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戚。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史记》里刻画孟尝君的具体事宜有更多细节,比如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田婴不让其母把他养大成人这样的细节,《史记》写,而《资治通鉴》就不写,相比这一点,《资治通鉴》一直有细节勾画的弱项,毕竟,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人物刻画不容易丰满立体起来。

(孟尝君养士)

但司马光显然对孟尝君不赞赏,他在孟尝君收留那些有罪出逃的人那一节之后,发了一段议论: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啥意思呢?

臣司马光曰: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易经》说:“崐圣人收养贤良人才,恩泽及于天下百姓。”士人中贤良的人,道德操守足以匡正风俗,才干足以整顿纲纪,见识足以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毅力足以团结仁人志士;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所以贤德的君子用丰厚的俸禄来收养他们,用尊崇的地位来礼待他们。蓄养一个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被恩泽,这是养贤之道的真谛。然而孟尝君的养士,不分聪明愚笨,不论好人坏人,一概收留;他盗用国库的薪俸,结立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瞒国君,对下盘剥百姓,真是一个奸雄,决不值得颂扬!《尚书》说:“商纣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孟尝君也正是这种情况。这一段,基本上给孟尝君定了性。这是一位奸雄,是一个德行不怎么样的的人。至少是一个不值得颂扬的人。

当然,司马光还是记录了几件孟尝君的优点的,比如纳谏:

孟尝君曾经代表齐国去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送给你。”公孙戌答应了。他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延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你说得有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这么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也是个实在人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宏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广纳言路,孟尝君是切实地管理自己的行为的人。

(《鸡鸣狗盗》的连环画封面)

当然,孟尝君最有名的事是“鸡鸣狗盗”的故事。孟尝君曾经为秦国扣留,这个时候是秦昭襄王时期,昭襄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就在此时,孟尝君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这是“狗盗”;再说鸡鸣“,孟尝君见软禁解除,赶紧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市,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后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鸡鸣开关的政策不能改,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影视剧里的孟尝君)

《史记》里记载的孟尝君要详细的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有意思的两点要提一下:

一是《孟尝君列传》里有这样一段: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者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因为别人笑话他长得个头太小,他和门客们杀了一个县的百姓(战国时期,一个县没有多少人口啊),这也是够狠了,看到这里,我们还会认为孟尝君是个贤者吗?

再有一段: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若干年后经过薛地,发现这里的子弟仍然凶暴,于是向当地人询问,当地人给了原因:“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一个人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民风,孟尝君也是够厉害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