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意思───
第22篇
《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年。
一百年后,嬴稷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秦昭襄王。(也称秦昭王)
秦昭王在位56年,内用樗里子、魏冉等皇亲国戚,外用范雎、白起等绝世英豪,弱六国,纳九鼎,结束周朝八百多年的王朝。
他上接秦孝公、秦惠王的纵横捭阖,下接秦始皇的风卷残云。
一部秦昭王的个人史,就是半部战国史。
这一篇,讲述的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
真实的历史,比小说精彩得多。
1
前传
秦武王好以力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八月,王与孟说举鼎,绝脉而薨。族孟说。武王无子,异母弟稷为质于燕。国人逆而立之,是为昭襄王。昭襄王母羋八子,楚女也,实宣太后。
——《资治通鉴》周纪三
秦武王是秦惠王的儿子,天生神力,好玩举重。谁膀大腰圆、力能扛鼎,就提拔谁当大官。
领导身体太好,也是一国烦恼。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前年8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候。别人可能都躲到什么地方乘凉去了。武王这哥们,光着个膀子,跟大力士孟说玩举鼎。
估计是秦武王为了成功打破举鼎战国纪录,玩大了,绝脉而亡。《史记》中是“绝膑”,就是伤到了膝盖。无论哪种死法,都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武王举鼎绝脉而亡,陪他玩的孟说找谁说理去啊,被株连九族。
这里有一点蹊跷,武王为何要举鼎?在哪里举鼎?
《史记》中有一段记载:“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
秦武王继位之时是不到20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要继承老爸秦惠王的伟业,所以他力主伐韩,志向远大,就是三个字“窥周室”。
秦武王的意思是想直接灭了周天子,所以派甘茂打下韩国的宜阳。
他成功来到周天子的国都洛阳,不但亲自观看了象征天子威仪的“九鼎”,甚至直接举起来玩耍,这是啥意思啊?就是挑衅啊。
当年楚庄王也有称霸野心,他不过只是问了问周天子鼎的大小,就被人数落一番。
秦武王霸气十足,直接亲自来掂量鼎的分量。
正所谓“德薄而位尊,智浅而谋深,力小而任重”,秦武王的格局和气度,看来还是驾驭不了千斤重鼎,所以小命玩完。
不过也正应了他自己的话,“死不恨矣”。
人呐,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就像铁人王进喜说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可惜这位共和国石油战线上的英模,确实英年早逝,少活了几十年。
说回秦武王,他求仁得仁,死在称量鼎的工作岗位上,不算昏君算工伤。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来了:他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天天泡在举重房,还没来记得生娃传后呢。
秦国作为中原第一大国,继承人到底是谁?所有人都虎视眈眈。
2
芈月
秦宣太后异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华阳君羋戎;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薨,诸弟争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是岁,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谋作乱,魏冉诛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灭之。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资治通鉴》
秦武王无子,诸子争立。远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弟弟嬴稷,被立为国君,即是秦昭王。
昭王的母亲芈八子,即是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太后”的人。
一个远在国外当人质的儿子凭什么当上继承人?
这就要说一下当时的形势。
秦惠王有两个宠姬,一个是惠文后,一个是芈月。
惠文后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秦武王。秦武王死后,他想扶持庶出的儿子公子壮来争夺继承人。
芈月有三个儿子,两个最小的在身边,最大的嬴稷在燕国做人质。
但到底谁能当上继承人,实力说了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谁最有实力?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当之无愧。
《资治通鉴》和《史记·穰侯列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句,“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
魏冉最贤,而且从惠王的时候就出来做事,说明有了多年经营,位高权重。
除了这个最有实力的魏冉,芈月还有一个弟弟、三个儿子,这么多男丁,可都不是吃干饭的,都是皇亲国戚,都有一些势力。
对比来看,惠文后寡母无儿,支持别的庶长子公子壮,临时抱佛脚,啥用也没有。
要收养也要像后世的华阳夫人,听从吕不韦的劝告,早早收子楚作为干儿子,自己才能有依靠。
秦昭王继位之后,以魏冉为将军,让他当首都咸阳警备总司令,说明对魏冉的能力和忠诚非常信任。
魏冉也不辜负信任,平定了公子壮和大臣的叛乱,甚至把武王后也驱逐到魏国。兄弟中有不老实本分的,全部被诛杀,魏冉威震秦国。
史籍中寥寥数字,那都是残酷血腥的夺位之争。
当时昭王年已20,还没有举行冠礼,所以没有亲政。宣太后垂帘听政,魏冉辅政。
魏冉虽然扶立新君有大功,但也不能一步登天当丞相,当时秦国的丞相还是秦武王的两位老臣,樗里子和甘茂。
这两个丞相很不对脾气。
3
右丞相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樗里疾,是秦惠王的弟弟。他能说会道,足智多谋,被秦人称为“智囊”。
惠王在时,他征伐魏国、赵国、楚国,被封为樗里子,号为严君。
惠王死后,武王驱逐张仪、魏章,以叔叔樗里子和甘茂为左右丞相。
昭王继位之时,樗里子既是丞相又是皇叔,分量极重。应当也有拥立之功,所以他又安稳做了七年相国,才以终天年。
樗里子葬于渭南章台之东,他临终前预言:“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在我的墓旁。”
果然,西汉建立,长乐宫在东,未央宫在西,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
看来,他被称为“智囊”,并非浪得虚名,生前估计就没少给老少百姓、妇女儿童算卦占卜。
当年张仪纵横捭阖,忽悠各国君王,真刀真枪抄家伙干的时候,就是樗里子这种皇亲国戚上的前线。
所以,樗里子历任三代秦王,官居相国,寿终正寝,对秦国有大功。
但秦国不只他这一个丞相,还有一个并非皇亲国戚。
4
左丞相
王迎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乃盟于息壤。——《资治通鉴》
甘茂不是秦国自己人,所以他的命运就没那么顺利。
秦武王元年,甘茂伐蜀有功,回国就任左丞相。
秦武王想问鼎洛阳,命令甘茂伐韩。甘茂说:臣妾做不到啊。
秦王亲自到息壤,迎接甘茂,问他为啥不行?
甘茂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意思是说:曾参这么贤德的人,众口铄金,他的母亲都不信任他了,更何况我甘茂贤德不如曾参,我与大王的关系也比不上母子,对我诋毁的人也远远不只三个,我在外面打个一年半载,这家里早晚出事啊。
想当年乐羊打了三年才打下来中山。回来之后,魏文侯扔给乐羊一筐诽谤他的匿名信。乐羊叩首说:“能够打下中山,不是臣的功劳,是主公英明啊。”
这一番掏心掏肺的话,说动了秦王,与甘茂盟誓。甘茂才放心去打韩国。
五个月没打下来,樗里子、公孙奭果然说甘茂的坏话,秦王也果然动心了,想罢兵。
甘茂只回了一句话:“息壤的话还在吧?”秦王说:“还在。”于是再发大军增援甘茂,斩首六万,攻下了宜阳。
秦武王信任甘茂,遂了举鼎心愿。他死后,没人保着甘茂了。昭王继位元年,甘茂逃到了齐国。
很多人不太知道甘茂的丰功伟绩,他一共在《资治通鉴》中就出现了四次。
但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孙子,十二岁的少年宰相甘罗。
5
亲政
秦王、楚王盟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资治通鉴》
公元前年,嬴稷年满22岁,举行了冠礼,之后开始亲政。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楚怀王会盟与黄棘,送还给楚国之前夺的上庸之地。
宣太后芈月是楚国人,所以昭王继位,最开始的国策是与楚国修好。
第二年,齐、魏、韩三国看到楚国和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就来攻打楚国。楚王派太子芈横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发兵,三国退去。
第三年,楚太子因私事杀了一位秦国大夫,畏罪逃回楚国,儿子实力坑爹,从此楚国大难临头。
第四年,秦、韩、魏、齐四国一起群殴楚国,杀楚将唐昧,占领重丘。
第五年,昭王派另一个舅舅华阳君芈戎伐楚,斩首三万,杀楚将景缺,占领襄城。
这一年是公元前年,樗里疾病逝,昭王居然没用皇亲国戚接替丞相,估计是被楚国惹的非常不高兴,所以任命赵国人楼缓当了秦国丞相。
昭王对于楚国远不如对赵国关系好。当初昭王在燕国作为人质,回国继位的过程中,是赵武灵王派赵固一路保驾护航,有拥立之功。
而这个赵武灵王艺高人胆大,玩了一把更大的,做了一件小说都编不出来的事。
6
戏剧
公元前年,是战国历史上很有戏剧性的一年,这一年有三个名人来到秦国。
赵国使者觐见秦王,秦王见其仪态伟岸、气度非常,很是欣赏。
后来秦王细细思量,这个人形貌伟岸、非人臣之相,找来随从审问,才知道是赵武灵王,派人去追,已经逃出关外。
这个赵武灵王装作使者,只身入秦,铤而走险,逞一时之快,这不是国君所为。
他的随心所欲还不止于此,他为何敢只身入秦?因为就在这一年五月,他已经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赵武灵王自号“主父”,让所有人叫他赵主父。
赵主父生前传位、只身犯险,这些都为他的悲剧下场埋下了祸根。
四年之后,赵主父饿死沙丘。
话说赵主父诈使入秦之后,秦国伐楚,夺取八城,之后秦王写信给楚王:
“当初寡人与您,相约如兄弟,盟誓于黄棘,太子到我国,关系多亲密。后来呢,太子杀了我的重臣,没放个屁就跑回去了。我很生气,所以发兵攻打楚国。今天我听说您又派太子去齐国求救。想想咱们两国土壤相接,婚姻相亲,秦楚两国如果不能友好,就无法号令天下诸侯。我希望和您在武关当面会晤,再结盟约,这是我的心愿啊!”
楚王心里琢磨:你这是没抓住赵主父,想拿我出气啊?所以犹犹豫豫不敢去。
昭睢说:“不去,来了咱就跟他干。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诸侯的野心,不可信!”
怀王的儿子芈兰又来实力坑爹,劝父亲大胆的往前走。怀王还是去了秦国。
秦王派一个武将假扮成自己,在武关埋下伏兵。楚王一到,就关闭关门,把他劫持到咸阳,到章台朝见秦王,如同藩臣觐见的礼节,要挟他割让巫及黔中郡的土地。
楚王说,行行行,先缔结盟约,回去再割地。秦王则要先割地,才缔结盟约。
楚王大怒,挤出来最后的血性说:“秦国欺诈我,又强要我土地。”坚决不从。要地没有,要命一条。
秦王扣留了楚王,昭睢到齐国说服齐王归还太子,回国继位,即楚顷襄王。
三年之后,楚怀王客死秦国。
话说秦王放跑了赵主父,扣押了楚怀王,听说齐国的孟尝君贤德,就派自己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请孟尝君入秦拜相。
孟尝君吃着火锅、唱着歌,带着三千门客浩浩荡荡入秦,本以为是封侯拜相,没想到等来的是杀身之祸。
7
崛起
公元前年,楚国另立新君,秦王恼羞成怒,发兵攻楚,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楚怀王逃跑,跑到赵国,赵主父在代地,赵国没人敢拿主意,不敢接受怀王的政治避难。所以楚王又往魏国跑,结果被秦兵追上,绑小鸡一样抓回秦国。
,楚怀王客死秦国,秦国送回遗体。诸侯都谴责秦国。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
,赵武灵王饿死沙丘,秦国免去赵国人楼缓的相国之位,魏冉终于做了相国。
,韩、魏两国居然敢来伐秦。
魏冉举荐一员猛将,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
这次战役,开创秦国历史单次杀敌纪录。
这员大将就是一代战神白起,秦王把白起从左更直接提拔为国尉,连升四级。
大败韩、魏之后,秦王休书一封给楚国:“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诸侯联军伐楚,希望您好好整顿军队,咱们痛痛快快大战一场!”
楚国吓得尿了裤子,重新和秦国和亲,第二年就娶了秦国公主为妻。
从此,秦昭王内用魏冉为相,外用白起为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开启了秦国全面征伐六国的虎狼战车。
,伐韩,拔宛。这一年,魏冉被封穰与陶地,所以被称为穰侯。
,魏国割让河东地四百里给秦国,韩国割让武遂地两百里给秦国。
,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伐魏,打到轵城,取城池六十一座。
,冬,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
称帝之后几个月就取消了帝号,但其征战杀伐的战车,却刚刚开始。
8
征伐
接下来将近二十年,秦国历史只有一个主题:干。
公元前年,秦攻魏,拔新垣、曲阳。,司马错击魏,魏献安邑以和。秦败韩师于夏山。,蒙武击齐,拔九城。,乐毅帅五国联军共同伐齐,齐湣王身死。,秦拔魏安城,兵至魏国首都大梁而还。这一年,蔺相如完璧归赵,智勇双全。,秦伐赵,拔两城。,秦伐赵,拔石城。,白起伐赵,斩首二万,取光狼城。司马错取楚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地。,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这一年,渑池相会,蔺相如面斥秦王,国士无双。,白起伐楚,攻占楚国首都郢,烧了楚王的祖坟夷陵。楚襄王迁都于陈。秦国将郢都改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伐楚,平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白起伐魏,拔两城。,穰侯伐魏,斩首四万,魏纳八城以和。穰侯复伐魏,遂围大梁,魏人割温以和。,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赵、魏伐韩。韩求救于魏冉,派武安君白起和客卿胡阳救韩,大败魏军,斩首十三万,把两万赵军驱入黄河喂鱼。
韩、魏都已臣服,秦王打算派武安君白起,征调韩、魏两国军队,一起伐楚。
楚国使者黄歇听说,害怕秦国一举灭楚,上书秦王,一番宏论,说动秦王,取消计划,约亲与楚。这个黄歇,就是未来楚国的春申君。
从公元前年白起擢升国尉,二十年征战杀伐,秦国的战火烧遍六国,有一个人的到来,又给这把火添了最大的一把柴。
9
范雎
范雎本人的故事精彩纷呈,另篇详聊。
话说范雎与昭王对坐,侃侃而谈,颇有当年商鞅与秦孝公对坐论道的味道。
而范雎的一席话,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国策。
人人都趋利,但是战略最大的忌讳,就是“有利必趋”。过去秦国就是有利必趋,有便宜就占,不只是秦国,东方各国无不如此。
没有战略定力,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未来。
不要为了打仗而打仗,不要为了胜利而胜利,这样搞得就像齐湣王、宋康王一样“数胜必亡”,胜利越多,消耗越多,便宜还没捞着。
今天打燕国,明天打齐国,损兵折将,与己无益,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不如远交近攻,集中精力打韩、魏两国,“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
攘外必先安内。
四年后,秦昭王大权独揽,驱逐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四位皇亲国戚到关外封地,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公元前年,宣太后薨。从此,远交近攻的国策被坚决执行,白起从处处干,到只盯住一个人干,只干韩国!
,白起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白起再伐韩,取南阳。攻占太行山道,封锁道路。
,白起再再伐韩,攻占野王,切断了上党与韩国之间的道路,上党成了一座孤城。
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上党这一颗棋子,演变成一场惊动战国群雄的大决战——长平之战。
10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堪称战国历史第一的大决战,从头至尾的故事太精彩了,秦赵双方文臣武将悉数登场:
秦昭襄王、丞相范雎、大将白起、王龁、王陵;赵孝成王、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大将廉颇、赵括。
除了双方将帅,信陵君、侯嬴、朱亥、晋鄙、子顺、冯亭、毛遂、楼昌、虞卿、郑硃、楼缓、苏代、鲁仲连、辛垣衍等一众人物都粉墨登场,一场大战,牵动整个中原。
单独讲一讲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这里只说一下结局:
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俘虏,范雎劝秦王接受韩、赵割地求和,白起一战灭国的功绩只差一步,怨恨范雎和秦王,最终落得自杀杜邮的下场。
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搬来楚、魏联军,挽救了赵国。
范雎后来为了避祸,听从蔡泽的建议,急流勇退。
从公元前年白起包围上党,到公元前年白起伏剑自杀,白起一生顶点,成也长平,败也长平。
随着一代战神白起的离世,在位50年的秦昭襄王,一生的文治武功也接近尾声。
第二年,即公元前年,秦王派将军摎攻打西周,周赧王跑到秦国,磕头谢罪,将他的三十六座城邑、三万人口,全部献给秦国。秦国接受了他的献礼,放他回周。当年,周赧王驾崩。
绵延年的周朝从此灭亡,《资治通鉴》从“周纪”进入了“秦纪”。
秦昭襄王是为秦帝国建立最大功勋的君王,秦始皇继位之后,基本都是摧枯拉朽。
他壮年继位,也有皇亲国戚庇护,所以国内稳定;
他得遇白起,一生征战杀伐,为秦建立不世之功;
他任用范雎,确定远交近攻国策,从此力出一孔。
其在位长达56年,一部个人史,就是半部战国史。
他由赵武灵王护送回国继位,目睹了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又一战灭掉赵国45万士兵。
他囚禁了楚怀王,灭掉楚国郢都,使得楚国迁都于陈。
他夺去了韩、魏大半土地。
在秦国征战杀伐之时,燕昭王派乐毅几乎灭掉齐国,田单复国后又报复燕国。秦国的战车滚滚向东,他们还在搞内斗,焉能不败?
以此看,无论是乐毅、田单,廉颇、蔺相如,还是战国四公子,所有这些人,无论他们个人的人生如何精彩,但是在历史大势面前都不堪一击。
还是那句话,不要为了打仗而打仗,为了胜利而胜利,趋利不一定能够得利,可能还埋下了长远的祸患。
秦国有商鞅变法的政治实力,有远交近攻的战略定力,统一就是早早晚晚的事。
以此看,也不是秦昭襄王有多牛,站在时代的飓风面前,猪也能飞上天。
就像雷军说的: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顺势而为,才是王道。
与诸君共勉。
,就是堪称中国历史第一战长平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