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甚至就连他的身世都很复杂。由于赵姬是作为吕不韦的女人转送给了子楚,所以就有很多史学家猜测:
吕不韦是不是故意先把赵姬搞大肚子再送给子楚,这样自己的血脉就能够继承大秦帝国了呢?
要知道,没有人平白无故就想献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的,除非别有所图,而吕不韦在当时已经用金钱在子楚身上做好了政治投资,这时再送出一个美女,就顶多算锦上添花,并没有太强的重要性,如果是这样,那与子楚接触那么久的吕不韦心里应该有数,子楚会喜欢上赵姬,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非让赵姬出席那天的宴席。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曾写了一本《史记索隐》,主要是通过考证方式注解《史记》,在书中,他曾明确写出秦始皇乃是吕不韦跟赵姬的孩子,并将秦始皇名字写为“吕政”。
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子楚不清楚么?自己媳妇多久生下来的孩子,长得像谁,很容易分辨的事情,为何子楚当时没有提出异议?子楚是个绿帽奴,就喜欢帮别人养孩子么?况且,吕不韦如果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样做?
首先,很明确的一点是,即使秦始皇真是吕不韦的孩子,他们两人也没有相认,吕不韦并没有找到秦始皇告诉他说:“其实你是我儿子,身上流淌的是咱们老吕家血脉。”因为他一旦说出这种话,那便是嫌命太长,哪怕秦始皇不杀他,秦国贵族也一定杀他。
那么问题就来了,即使真是自己儿子,自己也不敢相认,那做这件事有什么必要呢?万一被发现,就是诛九族的罪过,仅仅为图一个人生大起大落?
一切云雾,难以散开,或许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都只不过是个故事,可对于当事人秦始皇来讲,没准儿就是事故。
秦始皇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前面提到,他父亲从小就不受待见,他们爷俩被他爷爷仍在了赵国作为人质,直到长平之战后,赵国要杀掉他们一家,结果他父亲自己跑了,留下他们娘俩在这自生自灭。
爷爷不喜欢他,父亲也不喜欢他,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母亲,还在自己即位后与人偷情,弄得满城风雨,甚至还想要废掉秦始皇,立她与嫪毐的孩子为王。
在平定嫪毐之乱的一年前,他派弟弟率领大军攻打赵国,没想到弟弟走到半路,决定不打赵国,要造反了。所以,弟弟也不喜欢他。
一起在赵国做人质的童年至交好友太子丹派刺客荆轲要杀他。朋友也不喜欢他。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极富君主魅力的帝王,拥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胸怀,也拥有着总被世人忽略的柔情。
当他下定决心统一六国时,韩国怕被秦国灭掉,但是没办法,打又打不过,只有搞点小阴谋维持生活,韩国谋士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主意:“既然咱们打不过他们,咱可以跟他们打经济战,怎么打呢?给他们修一条水渠,去浪费他们的钱财!”
说干就干,韩王派遣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前往秦国,游说秦国给他们修条水渠,结果修到一半,阴谋败露,被嬴政发现,嬴政要处死郑国,郑国对嬴政说:“这条水渠修成之后,不过能为韩国延续几年寿命,却可以对秦国有万世的好处。”嬴政听完居然就不再追究欺骗之事,反而全力支持郑国继续干,并且修成之后以郑国命名,这就是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之后,使关中本贫瘠的土地变得无比肥沃,秦国粮食产量大增,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可是因为这件事,手下那些本土贵族便上书跟嬴政说:“那些外国佬,来咱们秦国都没安什么好心,都是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嬴政因此下《逐客书》,要将其余国家的人全部赶出去,幸好天生李斯,上《谏逐客书》,里面一一陈述外国人才的重要性,使嬴政立即改口,收回成命,重用李斯等人。
听起来很正常对不对,可是仔细想想,倘若嬴政只是一个后世流传的暴戾君主的话,怎么可能会听得进去别人进言呢?尤其是在自己刚刚下达命令,就有人上书反驳,况且还是自己要驱赶的一类人上述反驳,而自己还会马上承认错误,太难以想象了。
攻打楚国时,嬴政先是去找到老将王翦,王翦说最少需要六十万兵力,嬴政说:“王将军还是老啦,不如现在的年轻人了,人家李信小伙子说二十万就足矣,我觉得也差不多。”结果没想到,李信大败而归。
嬴政自己骑上马便跑到王翦家,先是承认错误:“对不起,我没听你的,那个李信确实不行。虽然将军您生病了,可是您也不忍心放弃我吧。”
听听,这哪是一个暴君说出来的话?要知道,他太爷爷秦昭襄王可是把打败仗的怒火都发泄给了白起,同样的事情,有暴君之称的嬴政却肯低三下四来请王翦出征。
我们对他的恐怖印象,大概起源于尉僚的评价,他说嬴政是:大眼睛高鼻梁,猛禽的胸脯,豺狼的声音,虎狼之心,总之,不是人。
但是他为什么这样评价嬴政呢?只因为他当时给嬴政出了一条计谋,而嬴政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跟他之间并不摆谱,平等交流,连衣服饮食都一样。
所以尉僚说:“我是个平民,但是嬴政见到我还会那样谦下。如果他能够得到天下,那天下都将成为他的奴隶。”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尉僚这个人,是不是有很多难言之隐没说出来,不然光看这段话,会觉得逻辑太不通……
当然,我是要说嬴政很君子么?君子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君主的,尤其是乱世之中的君主。
宋襄公和燕王哙这种人可是君子,结果最后成为了一个笑话。
当初秦始皇改分封为郡县,使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有些书生上书反对,李斯一一驳斥,而且给那些书生安了一个罪名——借古讽今,因此上书建议将除《秦记》之外的史书,以及不属于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诗经》《尚书》等书全部烧毁,可是这事商鞅也干过呀,或者说,历朝历代,都干过。
有一些术士说可以为他求取长生药,他重金支持,那些去找长生药的人自知找不到,就到处说嬴政这人人品不行,然后携带着重金逃跑了,这事换谁谁不生气?嬴政大怒之下杀了四百六十多个坑蒙拐骗的算命先生。
这事,过分吗?
当然也不人道,毕竟是你自己想寻长生不老的,可是,如果上升到暴政上,可能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而且,焚书这件事是坐实了,嬴政肯定干过,坑儒这件事就有争议了,因为起码与秦始皇时代相差才60多年的司马迁,并没在《史记》里写这件事,按理说,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如果知道,一定会写。
然后还有收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目的是防止六国百姓造反,这事儿,应该跟暴戾就更没啥关系了吧,不信你细想……
他具有一颗独一无二的举世雄心,因此一并收复六国,同时又害怕权利的流失,所以他求长生,凡事亲力亲为,最终迅游至沙丘时导致猝死。
可悲亦可叹的是,也正因为此,因为他的孤独和独孤,他不敢再相信任何人,直到临死传位扶苏的一个遗愿,也由于扶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却是赵高这等小人,将帝位传给了胡亥这种废物,使得这个伟大帝国二世而亡。
有人说,秦国统一六国没什么好夸耀的,因为战争死的都是中国人,这种说法其实是很可笑,禁不起推敲的,六国之间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甚至连车辙都不一样,若没有统一六国战争,怎么能够称得上是“中国人”?
正因为有了秦始皇的一统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统一的大国,而延续千年的秦制,也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很多便捷。
诚然,这种制度归根结底也有它的局限性,但若非要站在上帝视角,去以今人眼光批判古人的话,或许,也未必可称得上为聪明吧。
你觉得呢?
《大秦帝国的起源与发展》完
#历史那些事#
参考资料:《史记·卷五·秦本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韩非子·和氏》《战国策·卷三·秦策一》《韩非子·定法》《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过秦论》《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谏逐客书》《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战国策·卷五·秦策三》《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战国策·卷四·秦策二》《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苑·正谏》《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传》《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我是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