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做人,是一门学问;为人,是一门艺术。这两样做得炉火纯青的人,应该是一个包装的人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认为人无完人,再有学问的人也有自己的性格;再会为人的人,也会有所纰漏。不是就某个时间段而言,是就人的一生来讲。那么有没有人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一生可以说活的心安理得呢?有,他就是张范。张范是谁?提起这个名字,你可能感觉很陌生。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慕荣华,不趋炎附势
张范其人,河内修武(今河南获嘉)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张延是东汉末年太尉,家中很有名望。袁隗,袁绍的叔父,东汉大儒马融的女婿,后因袁绍反董卓遭受连累而被董卓杀害,其时袁隗担任太傅之职,朝中重臣,地位显赫。张范虽本身为人低调,但由于出身名门士族,声名在外,袁隗就想把女儿嫁于张范,张范并不因此就受宠若惊,他婉言拒绝了袁隗的好意。张范生性恬静,不慕荣利,朝廷的征召任命他都推辞不受。汉末天下大乱,他和弟弟张承前往扬州避难。
张范有勇有胆深入虎穴救儿子侄子
扬州避难期间,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被山东乱军所抓,张范不顾危险孤身前往营救,他竟然无所顾忌直接进入乱军的营中和乱军谈判要求贼军释放二人,让二人回家,乱军头领自觉无理就把张陵还给了张范。
张范对他们说:“各位朋友把儿子还给我实在是讲义气够意思。虽然每个人都会疼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可怜我的侄子张戬年龄太小还是个小孩子,我不愿独自留下他在这里,请允许我用我的儿子张陵替换侄子张戬留在这里,让张戬回家吧。”乱军头领被张范的仗义之言所感动,就将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都交给了张范让他带走。
曹操与世无争,乐于守道
建安十年(年),曹操平定了冀州,派遣使者到扬州征召张范出来做官,但是张范仍然托辞生病,要求留在彭城养病,只派弟弟张承去面见曹操,曹操于是向皇帝表奏他们兄弟二人为谏议大夫。曹操每次亲率大军出征,都让张范和邴原辅佐曹丕驻守邺城,并且叮嘱曹丕说“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咨询他们二人的意见和看法。”曹丕以晚辈之礼对他们。
袁隗张范经常救贫扶困,因此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远近的孤独寡居的人都依附在他那里。当有人给他礼品赠予他东西他既不推辞但也不用,等到离开那里时都把它们归还了回去。建安十七年(年)时张范去世,曹丕即位后封他的儿子张参为郎中。
曹丕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有点家世家财的人都趁机攀附豪门以求自保或获取荣华富贵,但是作为名门世家的张范似乎对此并不热衷,难道他真的就是生来就安贫乐道的么?原来他这种持家方式和处世哲学乃是祖上传下来的。追溯其祖,他的祖上乃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张子房,我们大家很熟悉,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为建立大汉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绩。
张良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留侯世家》。刘邦天下大定以后,张良不贪恋权位,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让自己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看来这种清淡无为的生活方式,也是其处世哲学和家训,张范深明其理,并亲身践行。
张鲁留侯张良的后裔在三国时期,著名的还有汉中五斗米教的张鲁,张鲁是张道陵的孙子,而张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就对时局的影响来说,张良后人无论是张范还是张鲁都比较同情劳苦大众,喜欢救弱扶贫,张鲁的五斗米教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其影响都不能决定国家局势的走向,最后都是投入曹操旗下平安了此余生。
张道陵结语
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就是祖训或者说是家训,它通过塑造这个家族的后人的精神人格而流传下去,使其后人在其引导教诲下形成一股有别于其他家族的风骨、风气、品格、名望、名气,这也是一个家族的独特的标徽和气质,张范就把张良的家训融化到了骨髓里,出神入化地实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