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容易误用的成语
◎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02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红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红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我信船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答1.A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3.B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
4.D“巧夺天工A中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显然不恰当;”强调的是打动人心的议论或表演。“一见如故C中用来形容老朋友,属于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不当
03积累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04文言短篇阅读
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05今日读诗(知人论世)
大家好,想到杜甫,我们就会想到一幅苦难的脸庞,他忧国忧民,饱经沧桑,他心怀家国,生活坎坷。杜甫的笔下似乎都是忧伤和悲苦,即使看到花与鸟他也会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杜甫的笔下描写的都是唐代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他的“三吏三别”描述的是战争带给人民的伤痛,诉说的是诗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杜甫是那个茅草屋中,瑟瑟发抖却不忘“天下寒士”的老翁,是那个慨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杜陵野老。
你一定想不到其实在杜甫的笔下,也有过风花雪月,也有过小清新的美好,虽然饱经风霜,虽然遭受了太多的挫折,但是诗人的本性就应该是充满想象,充满浪漫的,于是当杜甫的生活逐渐归于平静,结束了离乱的状态时,杜甫面对优美的风景也能写出一首充满浪漫色彩,自由清新的小诗。
杜甫之乐一:少年豪情。我们心中,似乎已经给杜甫定型为一个凄苦无比,满面忧虑的老头模样。一直在想,难道杜甫没有年轻过吗?
当然年轻过,杜甫可以说是出身很好了,官N代,前半生生活于官宦世家,而唐朝又正处于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根本用不着他来忧国忧民,即便是在科举不中的情况下,他也是一笑置之,继续去游山玩水,又何来一生都不快乐呢?即便是后半生的杜甫心中也不乏豪气,从下面这几首诗中就能体现出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就是写在杜甫第一次科考落第后,他并没有什么挫折感,而是继续自己不羁的漫游生活,当他来到泰山后,写下这首望岳。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堪称是千古名句,既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丝毫不比李白差。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首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即便是书生都渴望上阵杀敌,为国建功,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骨子里的豪情,杜甫一直都不曾丧失,只是,国破山河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没有时间打开释放。一但安宁下来,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比如下面这首
《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郊外盖了一间草堂,杜甫虽饱经磨难,但却从没有被生活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强了,越老越狂放。
杜甫之乐二:春光明媚。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你心目中的春天,你认为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是孟浩然笔下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亦或是朱熹笔下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向往春天的到来。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杜甫结束避难的日子,从梓州返回成都时。因为严武再次镇蜀——任川西节度使,朋友回来了,一家生活有了依靠,杜甫当时心情不错。第一首写景,第二首抒情。首句“迟日江山丽”,杜甫便从大处落笔,描绘了草堂所在的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因为春天的来临,白昼渐长,所以这里说迟日。其实,这里真正是描绘春景的仅一个“丽”字,但正是这个丽字,它便点染了“江山”,使人可以想象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四野青绿,繁花似锦的秀丽景色。可见杜甫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读后令人心旷神怡。“春风花草香”,杜甫选取了春天里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景物,春风、春花、春草进行描绘。可见在杜甫的笔下,这片秀丽的“江山”中,有和煦的春风,有绽放的百花,有如茵的芳草,更有浓郁的芳香。虽然它只有寥寥5字,但是却将明媚的大好春光展现的淋漓尽致。彷佛我们此刻就处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风送花香的画面中。
杜甫之乐三:动物情趣。
春天到了,燕子都飞回来了,开始衔春泥筑巢,不过燕子飞来飞去,还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当年诗圣杜甫就深受其苦!燕子在杜甫草堂屋檐筑巢,还在屋里到处搞破坏。诗圣一气之下写下这首诗,看似句句抱怨,却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宠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群燕子就像是杜甫的老朋友,在杜甫这里一点而不见外。不过其实诗圣或许觉得燕子是客,是在自己家里。说不定燕子还觉得杜甫是客呢?首句用一个“熟知”开头,一下子就把燕子写活了。这些燕子“熟知茅斋绝低小”,可谓是老熟人了,熟门熟路,一点儿也不怯生。当然这一句也反映出杜甫的自足与乐天,即便是住在茅屋,却依然是内心温暖。这样的人才喊得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壮语。
诗的后两句十分质朴、天然。“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这两句看似在埋怨燕子捣乱。其实又体现出诗人的博爱和深情,也体现杜甫的品格和精神魅力。首先,茅屋内只有琴与书,燕子的泥巴反而是增添了书与琴的几分意趣神色。而后一句,往人身上撞的燕子,就更加显得可爱,友好了。或许从某种意义而言,燕子已经把杜甫当作家人了吧。这对于客居成都的杜甫,一定是极大的安慰吧。
杜甫之乐四:邻里和谐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一家亲,邻居之间的爱是社会的一道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邻居,邻居彼此之间多一份关怀,将会多一份温暖。
杜甫在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草堂居住,他度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他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一位锦里先生,与他很要好,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有一天,已是傍晚时分,杜甫从他家走出,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南邻》。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
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对柴门月色新。
这一天,我到朱山人家作客,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轻轻推开院门,看见园子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成熟了。可见这家人的境况虽不算穷人,但也不算上富裕。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
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看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见人来了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样的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
“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的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也只能容下两三个人。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月色朦胧中挥手告别……
现实社会中,特别在大城市,人们迫于生计,早出晚归,邻里关系关系越来越疏远了,远不如以前亲密。一扇扇冰冷的铁门隔着你和我,他与她。还好,在这个困难的时候,人性的光辉总会温暖人间,远亲不如近邻嘛,新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
还有一首《客至》也是表现邻里关系之和谐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首联的这两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色,舍,指杜甫的草堂。诗人说,草堂的南面北面都环绕着绿色的春水,每天都能见到很多很多的鸥鸟飞来飞去。草堂选在一处如此美丽的地方,绿水环绕,难怪诗人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愉快而心境。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联像是自语,又像是对客而谈。这里的“蓬门”指的是用草织成的门。长满花花草草的小路从来没有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简朴的草门第一次为你而打开。诗人的来客一定不凡,因为“花径”从没为客扫,“蓬门”也从未为君开,诗人喜悦的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颈联是对客人而言。这里的“旧醅”指陈酒。“无兼味”,指不同味道的菜。诗人兴奋的对着客人絮絮叨叨,我们这里离集市太远了,所以盘餐的菜品少,没有那么丰富,而我的家境也不宽裕,所以用自已家的陈酒招待大家。后面的话一定是,请大家不要见怪啊。饭桌上推杯换盏和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已经跃然纸上。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尾联诗人巧妙的转折,让这次欢快的聚会达到了高潮。与客人的饮酒和畅聊,还不觉得过瘾,又大声的对客人们说,如果还不尽兴,我去把隔壁邻家的老翁叫过来吧,一起举杯对饮,我隔着篱笆就可以把他叫过来。这种场景千年之后,我们似乎都经历过,喝得不过瘾时,再去敲邻居家的门,把最好的兄弟也请过来,一起喝。体现出他对于邻居的一种和谐相处,也很享受这样一种淳朴的人际关系。
最后,杜甫之乐在于家国情怀。古人有四大喜事,让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有金榜题名时的快意,有洞房花烛夜的胜意,有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也有他乡遇故知的亲昵。那么,心忧天下的杜甫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一首诗读完,战争动乱的气息扑面而来。安史之乱爆发,半生流离失所。唐代宗宝应二年,那是一个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得到了一个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官军收复了河北河南。到底是爱国主义诗人,心中时刻牵挂的是回复祖国山河。听到冀北一带被收复,全家狂喜,迫不及待收拾东西想回家乡,还把回家的路线早已规划好,似乎已在路上,这是何等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