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火拼,李宗吾说刘邦有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造反这个行当中,属于提着脑袋干事业。当时普通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数人是从众心理,没有分辨这个造反集团前景如何的能力。尤其在古代想要造反,掌权者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对抗朝廷的大军,还要扩张地盘,收罗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为英明的领导人。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秦末的几支造反集团的领导人,看看刘邦的成功是天命所归还是性格使然?

陈胜、吴广

为何把他们两人放在第一个来分析?因为他们喊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在古代君权神授的时代,是大逆不道的。在这里有的读者要说了,造反就是大逆不道了,喊个口号又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红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迷信思想。

“陈胜,字涉,阳城人,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秦二世元年,陈胜率九百人揭竿起义,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吴广,字叔,秦国阳夏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在那个教育没有普及的时期,统治阶级(掌握知识的人)如何规范老百姓的思想和行为?除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样古老相传的道理外,条款繁杂的律法,平民百姓是根本不懂的;这就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帮助统治人民的思想。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的“神”、“老天爷”都是不存在的,是违背自然科学的,什么“天选之人”、“天子”等都是统治者的愚民手段罢了,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谁也不是生来就比谁更尊贵。

陈胜、吴广明白当时的老百姓是愚昧的、迷信的,于是就弄出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这样的宣传手段。但是陈胜这个人属于典型的穷人乍富、小人得志,没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胸襟和德性,吴广之死与他脱不了干系;第二点,陈胜不得人心(最后死于车夫之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没有人才愿意辅佐他,不管是如今的企业,还是古代造反的势力,人才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起事时说:“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项羽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24岁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该如何评价项羽此人呢?

韩信说:“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项羽这个人生气的时候很吓人,虽有威严却不能任用有才能的部下,只能算是匹夫之勇。他待人恭敬、言语温和;如果有人生病了,他甚至流泪,但当有将领立了战功应给予奖赏时,他却反复磨玩着印信舍不得赏赐功臣,这不过妇人之仁罢了。项羽如今虽霸天下,但他放弃关中,自失其利。他专横跋扈,举兵以来,所过之处,摧残毁灭,百姓无不怨声载道,人心尽失。在刘邦面前,不排除韩信故意贬低项羽的意思,再来看看太史公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太史公)说:“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抱怨王侯背叛自己,这时已经难以控制局势了。自我夸耀功勋,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以为创立霸王的事业,需要用武力来经营天下,终于五年时间覆灭了他自己的国家,身死东城,还没有觉悟,不自我谴责,这就不对了。竟然用‘上天灭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为借口,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

项羽大败秦军后,秦军将领章邯率部投降。章邯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an)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潸然泪下,向项羽叙述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得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i)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从这件事中能够看出项羽的性格,往好听了说是天真,往坏了说是生性鲁莽、残暴,该狠的时候拉不下脸(鸿门宴放跑刘邦),该仁慈的时候却痛下杀手。

刘邦

《汉书》中评价刘邦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行事仗义,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当然这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让不了解真相的读者看到这里,大概会觉得刘邦此人一定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翩翩佳公子,非也。

据《史记》记载,刘邦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父亲是最瞧不上这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儿子的。刘邦不爱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乱世出英雄,秦朝的律法过于严苛,役过于繁重,让一些有野心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要说刘邦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那就是脸皮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是山东人,在家乡与人结仇到后到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座。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等吕公知道了是刘邦空口白牙在那吹牛便惊为天人,平生首次遇到这么不要脸的人,唏嘘之下请刘邦上座。后来吕公甚至将女儿嫁给了刘邦,在刘邦打下江山之后,人们大呼吕公慧眼如炬,给女儿找了个好归属的同时,吕公内心是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

在如今这个以另一种方式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上,厚黑成为了成功路上的主旋律,在《厚黑学》中,李宗吾最推崇两个人,一个是管仲,一个就是刘邦。他们都是厚黑的最高境界,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只有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斗士。刘邦踹子女下车,要分老子一杯羹的事迹更是让人们对刘邦的厚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结语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项羽和后世三国的董卓有些相似,背主(失大义)而遭诸侯群起攻之,以至兵败身死的悲惨结局。为臣者须谨小慎微、明礼仪、知进退;为主者须虚怀若谷、近贤臣、居大义。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可见君主也许能力不及臣子,只要善用人才,给他们搭建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足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