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创立的汉朝,在他们子孙后代的努力下,让汉文化屹立于东方,他的陵墓叫长陵,是刘邦为自己树立的丰碑……
长陵位于咸阳原的最高点,远远看去气势非凡,陵园按照长安城的格局建造。根据《史记集解》记载:“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
长陵高达30多米,包括寝殿和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也是祭祀和供奉皇帝灵位的地方,寝殿里每天都有人供奉祭祀刘邦。便殿中供奉着刘邦生前穿过用过的衣物,也是供祭祀官员休息的场所。
1、刘邦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秦国国都遗址旁边。
长陵的地址位于秦国咸阳宫的旁边,刘邦为什么要选址这个地方来修造自己的帝陵呢?根据考证总结,可能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咸阳原地势高亢,风水绝佳。这是秦国的咸阳宫故地,根据历史记载,当年的咸阳宫非常的奢侈繁华,却被霸王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刘邦和他的大臣们也看上了这块风水极佳的宝地,想让刘家的江山千秋万代。
其次,长陵居高临下,以一种俯视的目光将前朝宫殿遗址。给刘邦和汉朝的皇族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感,这是皇权需要的自信,也带给子孙后代以自豪。
再次,当时修建长陵时候,也在修建未央宫。长陵的地址和未央宫隔着渭水相望,选址这个地方,在两座宫殿同时建造时,从人力劳力的调动和建筑材料的运送,都是十分方便的。
2、长陵的陪葬墓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的皇帝陵墓都有很多的陪葬墓,人们常常把这些叫做——陪陵。其中长陵的陪葬墓多达近余所,是西汉帝王墓葬中陪陵最多的。这些陪葬墓中主要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比如:周勃、萧何、张良、曹参等人的陵墓。
这些陪陵的墓地,是皇帝赏赐给他们的。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荣耀的奖赏,地位越高,则距离皇帝的陵墓越近,修造的陵墓也越高大。这些陪陵和长陵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陵墓群。
长陵的陪葬墓中,周勃的陵墓发现了大量的玉片。周勃是跟随刘邦一起反抗暴秦的大将,官至丞相,他的儿子周亚夫也是汉武帝时代有名的大将军。根据考证,周勃是身着银缕玉衣下葬的。这在西汉初期陪陵墓中是不多见的。
3、长陵邑
西汉的帝陵中建有陵邑的,总共有七所。根据《汉书》的记载,长陵的陵邑共有多户人家,人口达到了近人之多。长陵邑呈长方形,长达多米。但是这座城池没有东面城墙,至今也是一个谜团。
刘邦为什么要修建这么大的一个长陵邑呢?最主要的是有战略上的考虑。因为刘邦消灭了暴秦,击垮了霸王项羽。汉高祖却在北方抗击匈奴时,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历史上称之为白登之围。
也正是这一次的围困,让刘邦体会到匈奴的厉害。在长安的北方再造一所城池,就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了。长陵邑的建造在刘邦看来就很有必要,也是长安城的一所哨卡。
4、吕后的陵墓为什么和他的一样大
在长陵的东面处,有一所陵墓和长陵规模相当,这就是吕后的后陵了。在登基后7年,刘邦就去世了。留给吕后的汉朝还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江山,吕后在汉初代行朝政大权,对稳固汉室江山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记》中单独为吕后列有本纪,司马迁对她大多还是一种肯定的态度。认可了她对汉朝政策的延续和政权的巩固,所以,在她死后,大臣们都把她的陵墓修建得与刘邦的长陵一样的大小,来纪念这位无冕之王。
总之,刘邦选定的皇家墓地长陵,记载着汉高祖一生的荣耀。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刘邦是反对大兴土木的,不喜欢大规模的陵墓和宫殿建造。当时负责修建未央宫的萧何,就被刘邦呵斥。他说:国家还没完全安定,胜败还没定论,怎么能这样大兴土木呢?
应该说刘邦的反对是出自真心的。因为刘邦起事反秦的时候,也是因为帮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墓。当年他带着一支骊山徒去修建秦始皇陵,很多人半路逃跑了。即使到了骊山,刘邦也面临严酷的惩罚。
于是,刘邦乘机放走骊山徒,自己落草为寇,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当年的景象历历在目,而现在建造自己的帝陵。可能没有人比刘邦更懂得这会给平民百姓带来多大的伤害,他也担心会有人因此来造反。
大臣们则不这样认为,大家都觉得修造宏大壮丽帝陵和皇宫,能够彰显天子的威严,从而威震四方。现在看来,刘邦后来也默认了这个说法,长陵和未央宫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陵就像汉高祖刘邦的一所丰碑,静静的躺在咸阳原上,等待着历史的评说!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