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太后,史书着墨不多,被当成主角拍

前几年,长达八十一集的宫斗剧《芈月传》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让观众全景式地了解到了秦国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的那一段历史。

从这个角度上说,《芈月传》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

剧中的主要人物“芈月”,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芈月”之名,史不见载。

但按照《芈月传》的人物设定,这个“芈月”,就是秦宣太后。

秦宣太后的事迹,散见于《史记》和《战国策》两书中的某些章节,着墨不多。

根据这些章节,大致可以勾勒出秦宣太后的人生轨迹。

且让我们逐一翻出来看看。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记:秦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其死后,群臣立其异母弟继位,是为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为楚国人,姓琇氏,号宣太后。

另在《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中,由于穰侯魏厓(又称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这里通过对穰侯的介绍,我们也知道,宣太后“其先楚人,姓羋氏”。

即《史记》作者司马迁对宣太后的姓氏提供了两种说法:一、姓琇氏;二、姓羋氏。

二者孰是?

司马迁自己在《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有提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是黄帝之孙,他的后代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的老六名叫季连。关于这个季连,司马迁说:“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即季连是芈姓的始祖,楚国贵族都是他的后人。季连的后代熊绎被封于荆蛮时,司马迁也说:“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旭。”

所以,宣太后应该姓羋。

实际上,《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也进一步交待:“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号为宣太后。”

世人也因此一致认定宣太后为芈姓。

宣太后前期被称为芈八子,是因为秦惠文王的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宣太后“号为芈八子”,可知其在秦惠文王后宫地位不高。

从“羋八子”华丽蜕变成了“宣太后”,宋代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一》中指出:“《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即他认为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

由于《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的文末有“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於诸侯”之语。宋代人陈师道在《后山集卷二二》断言:“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即他认为,宣太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主政的太后。

l

而《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又记:“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这里说的“四十二年”,是指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二年。有人因此在秦宣太后临朝主政的时间上,加了一个期限:四十一年。

《史记》除了在《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和《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这两个地方提到宣太后,还在《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记载了宣太后做下的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称:“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经过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两代人的打击,最终归顺了秦国。但秦武王死,秦昭襄王新即位,主幼国危,义渠又出现了不肯驯服的苗头。宣太后于是利用义渠国王入秦朝拜之机,与其私通,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后来将之诱至甘泉宫斩杀。秦国随后发兵吞并了义渠国。

对于宣太后这一举止,有人誉、有人毁。

马非百先生站在誉的角度上,在他所著作的《秦集史》中大加赞叹,宣太后这一举止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以上,就是《史记》书中关于宣太后的全部记载了。

接下来再看看《战国策》对宣太后的记载。

《战国策秦策三五国罢成皋章》记载:公元前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后方的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厓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劝他不要任用成阳君。

《战国策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章》记,公元前年,楚军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韩襄王忧心如焚,派使者尚靳到秦国求援。秦宣太后讲了一个很黄的段子,说什么“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

此两处记载,充分体现了宣太后在当政期间的话语权分量。

《战国策魏策一秦败东周章》里面记,公元前年,战神白起率秦军打败了东周,杀了魏国将领犀武。魏昭王准备派人到秦国媾和。有人请缨前往,在为魏昭王分析秦国国情时提到了宣太后,他告诉魏昭王,秦国的事都是宣太后说了算。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宣太后在秦国的权势,可谓说一不二。

在《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王庭迎》里面,范睢批评秦昭襄王,说:“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在《战国策秦策三应侯谓昭王章》中,范睢再次批评秦昭襄王说:“今太后使者分裂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国之势,强征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

对于范睢的这两次批评,秦昭襄王都连连称是,不断检讨自己。由此说明宣太后的确是执掌了秦国对一切事务的定夺大权。

《战国策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章》里讲述了宣太后晚年龌龊不堪的私生活:她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在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年轻力壮的魏丑夫不甘,请庸芮出面说情得免。

《战国策魏策四芮宋欲绝秦赵之交章》里面提到,魏臣芮宋极力要与赵国建立邦交,向秦王提出收回魏国过去赠给秦太后的养地,秦因此与赵国绝交。

《战国策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章》里面说的是,魏国有意联合秦国攻打韩国,韩臣朱已告诫魏王说:秦国与戎人、狄人的习俗相同,有虎狼之心,贪暴好利,不讲信义,不懂得礼义德行。如果有利可图,就不顾父母手足亲情,噬人如同禽兽。然后,朱已以宣太后和穰侯被秦昭襄王废黜为例,说:“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

与之相类似的是,《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章》记:秦王邀请燕王结盟,苏代赶紧劝阻燕王,大讲秦国不守信义,又列举了宣太后和穰侯失势之事。

……

综合上述记载,我们得知,秦宣太后是楚国人,姓芈,属于楚国贵族,参与到楚秦联姻中,成为了秦惠文王的妾姬,但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般。秦惠文王死,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在位仅三年,因举鼎被砸死。其膝下无子,王位传给了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宣太后因此得以太后的身份主政四十一年,死后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

可以说,关于宣太后的故事,实在少得可怜。

冯梦龙著作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只在第九十七回《死范雎计逃秦国,假张禄廷辱魏使》中安排宣太后短暂登场,戏份不多。

然而,《芈月传》的作者却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凭空编造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并铺陈敷染成如此气势恢弘的历史大剧,实在让人佩服。

《芈月传》的作者为什么会给宣太后起了个“芈月”这么富于诗意的名字呢?

该作者称,学者陈景元曾根据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出土于阿房宫的筒瓦上有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推测出了芈八子的名字叫芈月,于是《芈月传》里就用了“芈月”这个名字。

但是,陈景元说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字为“芈月”二字,那只是他的一家固执之言。其他考古学家都一致认为那不是“芈”“月”两个字,而是一个字:“脾”。

秦史专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指出:兵俑上所刻的字,一般都是工匠的名字,没有谁会想到刻一个太后的名字上去的。

另外,陈景元说的出土于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并没有什么人见过,仅仅出自他本人的描述,非常可疑。

主持考古发掘阿房宫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曾极其肯定地说:“目前尚未在阿房宫遗址内发现写有‘芈月’的合体陶文。”

刘瑞还说,《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说得已经很清楚:阿房宫是秦始皇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年)下令建造的,说阿房宫遗址内会出现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根本不合理。

其实静下心想一想,就知道像“芈月”、“芈姝”、“魏纾”这种名字,多半出自现代人的编造,先秦时期是不大可能出现这种名字的。

学者陈景元的想象非常大胆,他的研究可不止于“芈月”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名字,他还提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实际上,《芈月传》的作者就是基于陈景元这一惊人论断,惊叹于秦宣太后的伟大,从而萌发出创造《芈月传》的巨大激情的。

可惜的是,“兵马俑主人为秦始皇”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根本不值一驳。

比如说,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文物中,有23件是带有始皇纪年铭文的铜兵器,分别从秦始皇3年到19年,其中“吕不韦戈”6件,纪年有秦始皇三年、四年、五年、七年。

以秦始皇三年的“吕不韦戈”为例,其上铭文赫然为:“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詟,丞义工窎。”

《芈月传》采用了陈景元这一错误设想,强行把兵马俑人写成是秦宣太后,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另外,在《芈月传》里面,宣太后被写成是楚国国君楚威王的女儿,充当了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媵侍,一同嫁给了秦惠文王。

但并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宣太后和惠文后是同父异母的姐妹。

l

《芈月传》一共写了宣太后的三段爱情:宣太后与黄歇的爱情、宣太后与秦惠文王的爱情、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爱情。

不用说,写宣太后与黄歇的爱情是极其荒唐的。

黄歇就是后来的春申君,其出生于前年,即在他八岁时,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就已经即位了。

宣太后有可能在出嫁前就与黄歇好上吗?

《芈月传》中有一个非常嗜血的宫斗戏份是:秦武王举鼎暴死后,他的母亲惠文后不甘大权旁落,联合了公子壮、公子雍等人阴谋搞政变,结果死得很惨,被宣太后处死。

但《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里面有提到:“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即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比秦武王死得还要早,惠文后与宣太后这场宫斗大剧并不存在。

……

糟点虽多,却不可否认,《芈月传》实是一部精彩言情宫斗剧。

言情宫斗剧不等同于历史正剧,却是观众必须要清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