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慷慨悲歌史记篇之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3830-1.html

谨以此文献给蒙恬遇难周年

千百年来,我们悠久丰厚的历史上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忠臣良将,是他们的无限豪情和满腔热血让中华历史有了精彩的篇章,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的音容笑貌。在忠臣良将的阵列中,我也时常为一些英雄扼腕叹息,他们在战场上威猛无敌、叱咤风云,他们攻击敌阵势如破竹,敌人闻其姓名落荒而逃,但他们在佞臣小人面前竟束手无措,我们熟悉的莫过于岳飞、于谦、袁崇焕等人物,但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被冤死的大英雄,他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

1、蒙恬老家是蒙阴

史料上记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为了祭祀蒙山,在蒙山前建颛臾国。去年为了写《颛臾:一个陌生的古国》一文,我曾到平邑县柏林附近的颛臾古城和颛臾村实地考察,当地村民告诉我,他们的老祖宗从原来的颛臾国搬走后,在蒙山前面向西不远处找了个没有人居住的地方生息繁衍,这便是颛臾村的由来,另一部分王公贵族,则从蒙山前迁到了蒙山后,蒙山后在春秋时期基本属于齐国管辖,到了这里纯粹是为了避免鲁国季氏的追杀,所以《史记·蒙恬列传》中这样记述蒙恬的籍贯:“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周成王在蒙山前设颛臾国原本是祭祀蒙山,但颛臾王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实在太高,所以颛臾王死了以后蒙山周围的人又开始祭祀他,把他当做了神,据《费县志》记载:对颛臾王“汉、唐以来,历代崇祀。至宣和五年癸卯,始封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列入祀典。历元及明皆因之”,除了对他祭祀外,现在还存留下纪念他的很多诗文,明永乐进士正统年间住山东副史的彭勖写诗这样赞颛臾王:“蒙山突兀鲁城东,巨大如龟镇上峰。为问颛臾今有祀,季孙空富过周公”。颛臾王不在了,他的后人以“蒙”为氏,世代延续,这一点在唐朝林宝所著《元和姓纂》和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记载,广西《蒙氏族谱》说:“始祖蒙山公,周成王在位时,封蒙山公为东蒙主,安居蒙阴县,此地为蒙氏发族之圣地也”,《康熙字典》里对“蒙”这样解释:“姓,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蒙骜”,蒙骜的儿子叫蒙武,孙子就是蒙恬,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将,战功卓著,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中有十余处记述蒙氏三代将军战功的文字,一门三代良将,且有重大战功,在中国历史上实不多见。

在蒙阴县崔家城子东南8公里有个吕家庄,东面靠大庄河,庄北、庄西为一古代村落遗址,陶片很多,时代较早。从采集的文物标本分析,这里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到商、周、汉的遗物都有,该遗址文化堆积较厚,遗存丰富且延续的时代比较久远,是蒙山之阴附近惟一较大的古代村落遗址,在北大庄附近有一人工土台,省考古研究所考证为祭祀蒙山的祭祀台。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标出了春秋时期的“蒙”,正是吕家庄古遗址的所在地,从地图上看,“蒙”正南为“东蒙山”,与“始祖蒙山公,周成王在位时,封蒙山公为东蒙主,安居蒙阴”相吻合。颛臾王迁于此地,这里理所应当就是蒙恬的祖籍了。

2、含冤而死的勇士

唐朝皇帝李世民有一次问他的臣僚这样一个问题:“古代哪一将相死得最冤?”当时在场的有丞相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徵等人,有的说是秦将白起,有的说是春秋时吴将伍子胥,李世民摇摇头说:“朕观最冤是蒙恬”。

我觉得蒙恬的家庭背景是他惨遭冤死的主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根正苗红未必就是件好事。

上面我们说蒙恬祖籍是蒙阴,当时蒙阴属于齐国,但蒙恬的爷爷却从齐国到了秦国,是什么原因什么时间让他离开了齐国,史书无记,直到公元前年秦庄襄王继位,蒙骜才出现在历史典籍中,他留给我们一个谜,至今没有解开的谜。从史料上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是非常器重蒙骜的,当然,蒙骜也为秦帝国立下汗马功劳,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史书上的记载,蒙骜这一员大将率兵为秦帝国攻下敌国城池七十多座。什么叫出生入死和攻城略地,蒙骜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注释。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人如其名,勇猛威武,曾带重兵连续进攻楚国,楚王负刍成了他的阶下囚,楚国在“蒙”字大旗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蒙武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蒙恬另一个是蒙毅,兄弟俩一武一文,一度成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秦始皇每每外出,蒙毅都和始皇共乘一车伴君而行,巡视回来,要在始皇左右。司马迁这样记述:“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就因为蒙毅有这种特殊的身份,他身上肯定有不少神秘莫测的故事,所以后来善于戏说的编导们开始大胆的创作,港星成龙拍摄的影片《神话》中男主人公就直接用了蒙毅的尊姓大名,但里面的史实成分有多少,就没有人去考究了。

蒙毅不简单,蒙恬也了不起,司马迁这样记述:“恬任外事”,蒙恬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当时名称叫内史,就是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司马迁对兄弟俩这样评价:“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蒙恬兄弟二人,一个谋划国内政事,一个负责对外军事,有忠信为国的美名。秦国的其他将相都不能与他兄弟二人争宠。

我特别注意史料中的一条,就是蒙恬率兵攻齐有功,我们知道齐国是蒙氏的祖国,为什么他率兵去讨伐呢?这里必定有原因,我们现在不去探究其中的理由,仅凭攻齐这一点来说,蒙家对秦帝国就是忠心耿耿,蒙家几代人在为秦王朝卖命打天下,所以有这种家庭背景的人,他不会去造反,然而,莫须有的罪名在历代王朝都大行其道,蒙恬和他们蒙家在政客面前多少带有天真的色彩。

蒙恬惨遭毒手的原因与蒙毅得罪了一个人不无关系。蒙毅在秦始皇左右,作为一个忠臣,办任何事情都要铁面无私,这才对得住皇帝对他的信任,秉公办事,得罪人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蒙毅得罪的可不是一般人物,是秦始皇二子胡亥的亲信赵高,当然此时的赵高还不到“指鹿为马”时的专横,赵高犯下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去办案,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但秦始皇却动了恻隐之心,司马迁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要面子的事情让秦始皇干了,蒙毅却把人得罪大发了,赵高从此与蒙毅结下了怨仇,蒙氏兄弟也成了赵高的一块心病,这冤仇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赵高只能深藏心里,可是秦始皇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蒙家就将大难临头了。

公元前年,秦始皇巡游时患病,便派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赵高的机会来了,他想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创造“老鼠理论”的李斯此时没扶苏被逼自杀,蒙恬还天真地请求复诉。蒙恬最后对准备杀死他的使者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迹,从这里也可以找到他含冤而死的原因:“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蒙恬死的那一年,距今整整周年。

蒙恬到底为秦帝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首先他北定匈奴。当其他文臣武将在喝天下大一统庆功酒的时候,蒙恬被派到北国镇守边关,蒙恬率领30万大军,几战匈奴,匈奴主力受到重创。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贾谊因此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第二大贡献是我们今人都有目共睹的功勋——万里长城的修筑。蒙恬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

第三大贡献就是他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宽阔的直道,这样就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它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四大贡献有点传奇,但从古至今都这么说,据说毛笔是蒙恬的发明创造,所以我们称他为“笔圣”。司马迁《史记》里没有提到蒙恬造笔,有一部野史叫《古今注》,在叙述笔的发展时,说古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始以兔毫竹管为笔。虽然书中所记有些模糊,但这是古书上关于是谁始创毛笔的唯一记载。

当将士们得知蒙恬死后,都怀愤含泪,自发地用战袍撩土将蒙恬葬于绥德城西大理河川,与扶苏墓遥遥相望。有一首诗这样写着:“春草离离墓道浸,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笔干枝,难写孤臣一片心。”

蒙恬之死,直接导致了30万秦军彻底溃败的悲惨结局,30万秦军溃败之后,秦帝国的灭亡还会远吗?

有什么原则立场,一场阴谋就这样改变了历史,代价是扶苏、蒙恬、蒙毅的被杀。

责任编辑:蒙裕兴、蒙子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