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读好书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钱穆

青年学生如何读书?

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后如何读书?

为何梁启超、蔡元培都说:读书当动笔?

为何胡适、钱穆都谈到读书贵精与博,且要与做人相通?

读书,当有路径,分享四位前辈学人的读书经验。

新年开工,不论上学或工作,踏上自己的读书路吧!

梁启超:钞书与精读、涉览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本文来自《古今名人读书法》

蔡元培: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

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开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这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他,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虽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又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自然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

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本文来自《古今名人读书法》

胡适:读书的方法

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

1.精

以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读书四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口到:前人所谓口到,就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然没有人能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手到: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做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2.博

就是什么书都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一博是为参考。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

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尔读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

博是为做人

像旗杆似的孤另另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本文来自《古今名人读书法》

钱穆: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后怎么读书?

读书与做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

我今天的讲题是“读书与做人”,实在对年青人也有关。

所谓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这种理想与志愿,藏在各人内心,别人不能见,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能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读书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进。

我此所讲,乃指我们离开学校后,不论任何职业、任何环境而读书,这是一种业余读书,这种读书,始是属于人生的大圈子中尽人应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

今问此种读书应如何读法?下面我想提出两个最大的理想、最共同的目标来:

一是培养情趣。人生要过得愉快、有趣味,这需用工夫去培养。而这一种培养人生情趣的工夫,莫如好读书。

二是提高境界。要知人生境界别有存在。这一层,或许对青年人讲,一时不会领会,要待年纪大了、经验多、读书多才能体会到此。我们不是总喜欢过舒服快乐的日子吗?当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会多情趣,觉得快活舒适。若我们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该好好学做人;要学做人,便得要读书。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

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培养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读哪些书好?5类书参考

说到此,我们当再进一层来谈一谈读书的选择。究竟当读哪些书好?我认为:业余读书,大致当分下列数类:

1.修养类的书

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几部书是人人必读的。首先是论语。切不可以为我从前读过了,现在毋须再读。正如天天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书也该时时读。

再次是孟子。孔孟这两部书,最简单,但也最宝贵。如能把此两书经常放在身边,一天读一二条,不过化上三五分钟,但可得益无穷。

还有一部老子,全书只五千字。一部庄子,篇幅较巨,文字较深,读来比较难;但我说的是业余读书,尽可不必求全懂。

还有一部佛教禅宗的六祖坛经,是用语体文写的,内中故事极生动,道理极深邃,化几小时就可一口气读完,但也可时常精读。

其次,还有朱子的近思录与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这两部书,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条条分开读。爱读几条便几条。

我常劝国人能常读上述七部书。中国传统所讲修养精义,已尽在其内。而且此七书不论你做何职业,生活如何忙,都可读。

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学们,只盼你们记住这几部书名,亦可准备将来长大了读。如果大家都能毎天抽出些时间来,有恒地去读这七部书,准可叫我们脱胎换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2.欣赏类的书

风景可以欣赏,电影也可以欣赏,甚至品茶喝咖啡,都可有一种欣赏。我们对人生本身也需要欣赏,而且需要能从高处去欣赏。最有效的莫如读文学作品,尤要在读诗。这并非要求大家都做一个文学家;只要能欣赏。

当我们读诗时,便可培养我们欣赏自然,欣赏人生,把诗中境界成为我们心灵欣赏的境界。如能将我们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诗中,那真趣味无穷。

如陶渊明诗: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这十个字,岂非我们在穷乡僻壤随时随地可遇到!但我们却忽略了其中情趣。经陶诗一描写,却把一幅富有风味的乡村闲逸景象活在我们眼前了。

不仅诗如此,即中国散文亦然。诸位纵使只读一本唐诗三百首、只读一本古文观止也好;当知我们学文学,并不为自己要做文学家。

因此,不懂诗韵平仄,仍可读诗。读散文更自由。学文学乃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获,那真是人生一秘诀。

3.博闻类的书

这类书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求自己爱读,史传也好,游记也好,科学也好,哲学也好,性之所近,自会乐读不倦,增加学识,广博见闻,年代一久,自不寻常。

4.新知类知识

我们生在这时代,应该随时在这时代中求新知。这类知识,可从现代出版的期刊杂志上,乃至报章上找到。这一类更不必详说了。

5.消遣类的书

其实广义说来,上面所提,均可作为消遣;因为这根本就是业余读书,也可说即是业余消遣。但就狭义说之,如小说、剧本、传奇等,这些书便属这一类。如诸位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可作是消遣。

生活忙迫,什么时候读书?

上面已大致分类说了业余所当读的书。但诸位或说生活忙迫,能在什么时读呢?其实人生忙,也是应该的;只在能利用空闲,如欧阳修的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

假如毎日能节约一小时,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个小时。

又如一个人自三十岁就业算起,到七十岁,便可节余一万四千四百个小时,这不是一笔了不得的大数目吗?现在并不是叫你去吃苦做学问,只是以读书为娱乐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电影,哪会说没有时间的!

如果我们读书也如打麻雀、看电影般有兴趣、有习惯,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可读书。这样,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娱乐,岂非人生一大佳事!读书只要有恒心,自能培养出兴趣,自能养成为习惯,从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这是任何数量的金钱所买不到的。

我希望诸位能看重此事,也不妨大家合作,有书不妨交换读,有意见可以互相倾谈。如此,更易培养出兴趣。只消一年时间,习惯也可养成。

我希望中年以上有职业的人能如此,在校的青年们他日离了学校亦当能如此,那真是无上大佳事。循此以往,自然人生境界都会高,人生情味都会厚。人人如此,社会也自成为一好社会。

我今天所讲,并不是一番空泛的理论,只是我个人的实际经验。今天贡献给各位,愿与大家都分享这一份人生的无上宝贵乐趣。

本文来自钱穆《历史与文化论丛》

推荐阅读

《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梁启超著作

1.《先秦政治思想史》:新国新民,易世易天下,反映了梁启超在经历了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怀疑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经历对西方文明怀疑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该书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被编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文库”。本书是一部先秦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名作,至今依然是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应读书。

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未完成却影响深远的名著,讲演出来的一本书,看书如同在听其讲学,一本书读懂年学术史。

3.《佛家研究十八篇》:收录梁启超亲自选定的佛学文章

蔡元培著作

1.《中国伦理学史》:近代中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等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收录了蔡元培所编《中学修身教科书》,本书系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编著,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

2.《蔡元培文录》:一部展现蔡元培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文录

胡适著作

1.《中国哲学史大纲》:“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正是胡适于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引起的震动,不仅仅是哲学史研究本身,而是中国当时整个的文化思想领域。

2.《中国旧小说考证》:“新红学”的开创者胡适,全面清晰地展示了胡适在旧小说考证上的成就,此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终于完成了胡适生前那个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

3.《胡适之禅宗考论》:胡适对中国现代禅宗史研究模式的基本思考和学术结晶。

4.《胡适说新文学》:纪念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一百周年,完整展示胡适新文学主张。

钱穆著作

1.《钱穆国学经典·珍藏本》:一代鸿儒向中国传统文化献上的一份温情厚礼,涵盖钱穆先生史学、经学、诸子学等方面的经典之作,尽显钱穆先生深厚之国学底蕴、博大精深之学术思想和对历史大势、民族精神之深刻认识。

《国史大纲》

《先秦诸子系年》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中国文化史导论》

《国学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史记地名考》(上、下册)

钱穆先生的代表作《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都是交由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首先出版的。为纪念这位与商务印书馆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学大师,本馆以已出的钱穆学术著作为基础,推出全精装“钱穆国学经典”珍藏本系列。系列涵盖钱穆先生史学、经学、诸子学等方面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钱穆先生深厚的国学底蕴、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对历史大势、民族精神的深刻认识。钱穆先生这些深受欢迎、影响广泛的经典,将以一种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

钱穆著作八种

2.《国史大纲》: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成书于艰苦的抗战年代,文中处处可见钱穆先生的忧患之情。该书于一九四〇年六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