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秦国大乱,各地百姓揭竿而起。
刘邦也加入了起义大军,广交天下英雄豪杰,仅用七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亭长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汉高祖五年,刘邦在群臣们的拥立下在定陶称帝,并且在当天晚上宴请群臣,开庆功会。
刘邦这个人很讨厌繁琐的规矩,打天下的时候与下属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可当了皇帝之后的刘邦,心态就开始改变了。宴会上将士们大呼小叫的热闹场景让刘邦心烦意乱,不过刘邦也并未发作,只是在宴会之后找来叔孙通定制了礼法约束群臣。
汉六年(前)初,刘邦开始正式给大臣们进行封赏。
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宗亲们的帮助,导致大臣赵高李斯等祸乱朝堂,因此决定先封赏同姓或者有血脉联系的宗亲。之后再对其他功臣进行分封。
刘邦首先封赏了萧何、张良等人,将萧何封为酂侯,食邑一万户,张良为留侯,食邑三万户(张良拒绝了,只挑选了少量的食邑)。
不过封赏过萧何张良等人后,下面的武将们却急眼了。
他们不服气,认为自己在前线杀敌流血,这些穷酸书生们只会在远处指指点点,当危机来临时更是跑得比谁都快,怎么还能先受到赏赐?于是纷纷向刘邦提出反对: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顿时,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之前宴会上将士们扰乱,刘邦忍了,可制定礼仪之后,将士们依然为争功而大呼小叫,这彻底让刘邦爆发了。于是他大骂道:
你们不明白自己是什么身份吗?你们就是一群狗,而萧何张良等人是猎人,他们让你们咬哪里就咬哪里!
比耍流氓,还没有人是刘邦的对手,刘邦骂起人来都不带重样的。
武将们看到刘邦动怒,也是不敢再出声了,心中虽有不服,却也只能忍了。不过刘邦的话也确实难听,这让将士们心中的怨气更大。
经过这么一闹,刘邦也全然没有了兴致:老子给你们封赏,你们却这般不识抬举?于是甩袖走人,等自己气消了再给你们封赏。
这一等,就没了音讯。
一个月之后,刘邦邀请张良在洛阳的行宫中游玩,他们看到远处的沙地上有一群身穿铠甲的将士们交头接耳。刘邦随口问道:“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却非常严肃地回答:“陛下不知乎?此乃反尔!”
。。。。。。
刘邦没想到,自己的这随口一问竟然问出了一件大事!顿时心中一慌,赶忙问道:“这天下刚刚平定,这些人为什么要谋反?”
张良对这件事似乎非常清楚,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是这么回答的:
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总结起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你凭借的是下属才得到的天下,如今却全凭喜好封赏,天下就这么多,封赏都给了你的亲朋好友,那还轮得到其他人?如今不仅封赏没有了,如果再因为不小心犯了错事而遭到诛杀,因此决定先行谋反。
之前刘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更是自信心爆棚,因此缺少了对下属的体谅。经过张良的这一段话也算是醒悟了过来,非常悔恨之前封赏大臣时所说的话,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不过刘邦也非同凡人,明白了过错之后也立刻改正。
不过当务之急是要稳定人心,于是虚心的向张良请教方法。张良问:陛下平时最讨厌谁?并且你讨厌他的事是大臣们都知道的。刘邦思索了一番后回答:是雍齿,这小子数次在众人面前羞辱我甚至背叛我,我曾经想杀他,却因为他立下很多功劳而不忍心,这件事大臣们都知道。
张良一听,立刻说道:“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刘邦立刻执行。于是下诏封赏雍齿为什方侯。除此之外,刘邦又紧急召见丞相、御史等人详细调查各位功臣们的功劳,立刻开展对功臣们的封赏工作,并且按功劳封赏,确保公平。
这件事果然如张良预料一般,功臣们都放心了下来,各自摆酒设宴说:“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在封赏这件事上,刘邦做的确实不对。不好好早张良及时出计,才挽救了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不然哪有这大汉年呢?可见,领导奖励员工的方式也是非常讲究的,不然将会离心离德,在利益面前,团结、忠诚都是扯淡。
不过,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一个疑点。就是当刘邦问起这些人在讨论什么的时候,张良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陛下不知乎?此乃反尔。”
疑点就在“陛下不知乎?”这句话上,这明显是一个反问句,代表着“这件事我都知道,你不知道?”那么这就非常奇怪了,张良既然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不提前告知刘邦呢?还要等到刘邦亲眼看到才说?
这非常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事件背后只要修改“参考值”,往往都会“通顺”。
对于这件事,明朝鬼才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有非常透彻的解读。
冯梦龙认为:张良是故意如此的。他想让刘邦亲身感受一下,让刘邦害怕,那么自己的话就更能直击灵魂,让刘邦接受。
试想,倘若张良提前告诉刘邦这些将士们要谋反,正沉浸在当皇帝喜悦中的刘邦,极大可能直接派兵将这些乱臣贼子杀掉。那么如此一来刘邦也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
刘邦得到天下之后,非常独断专行,喜欢凭借喜怒进行赏罚。这就使得溜须拍马之人得到重用,耿直的忠臣反而备受打压,如此一来,对于一个国家绝不是好事。可以说,张良的这件事是精心谋划的,目的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刘邦。
谋圣的智慧绝不是浪得虚名。因此,《智囊》评价道:
汉高封雍齿而功臣息喙,良引事而谏高祖,可谓善谏矣。
怎么样,古人的智慧是不是非常高深莫测呢?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能够乱世之中栖身甚至成皇成相,绝对有远超常人的权谋。
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读史书。
本文的这件事就出自明朝才子冯梦龙先生的《智囊全集》,这部书中收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个谋略智慧故事,就是为了让读者以古人之智慧加持自身,达到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地步。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上司如何奖励员工,而员工又是如何劝解领导。我们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可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差别很大,这就是行为智慧。
《智囊全集》中有上千个这样的故事,多读读这样的智慧故事,与人交往或者管理的时候,你就不会感觉茫然无措。
康熙、乾隆、曾国藩、李鸿章、纪晓岚、刘墉、和珅、胡雪岩、杜月笙……无不对此书奉若至宝。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为人处世。有人苦恼没有机会,其实你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智慧。一部智囊在手,何愁机会没有。
所以,我真心建议大家读读《智囊》。我正在看的这套,感觉很不错。一是有原文和翻译,谁都能看懂。二是有冯梦龙的点评,犹如名师指点。学智慧,长见识,得有高人指路啊!
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