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为何要帮着刘邦,坑自己的亲侄子项羽事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

楚汉相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刘邦夺取天下除了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的辅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真可谓是刘邦成功的神助攻。

项伯的出场在《资治通鉴》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段,他在鸿门宴这一改变秦末历史走向的饭局上的表现,令许多读者过目不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以身翼避之”,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正是有了他而高潮迭起,而项羽也是因为他而错失了诛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项伯的出身颇为高贵,《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他“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而他的官职左尹显然也不低,“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事实上项伯是楚国内部的两大长辈之一,他的哥哥是项羽之前项氏集团的实际负责人项梁。项伯的这一官职是项梁举事与各诸侯共击秦时,在拥立楚怀王熊心为盟主的会议上任命的。他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打入楚怀王内部的间谍,充当耳目的他的任务就是及时反馈楚怀王的动向,保证项氏集团的地位。

项伯本身就是和他的哥哥项梁处于同一阵营的,他的地位在项梁去世之后急剧下降。

项梁死后楚怀王在彭城肃清项氏集团,其中的五项举措是针锋相对的:第一,魏豹被任命为了魏王;第二,吕臣被任命为了司徒;第三,刘邦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被封为武安侯,而项羽则被封为了长安侯;第四,吕青成为了令尹;第五,项羽兵团和吕臣兵团得到了重新改编,楚怀王亲自担任改编后的核心负责人。

这些措施都是针对项梁以后的项羽集团的,但是项羽没有合理的理由去拒绝,项氏集团的军事影响力急剧下降。

没有了哥哥项梁作为靠山的项伯,在楚怀王集团中混不下去了,他的左尹一职已经成为了名存实亡的空头衔,为此他只能退回到由侄子项羽主导的新项氏集团谋求发展。但是项羽很显然没有把这个叔叔放在眼里,项伯在项羽集团中的地位颇为尴尬,他仅仅是以叔父的身份作为项羽的帮办。

而与之相反的外人范增,则被项羽抬高到了顶点,被称为亚父的他直接参与了项羽集团内部的重大决策,项伯始终游离在决策中心之外。

按照辈分,项梁死后项伯无疑是项家的领头羊,不过任谁也没想到项羽这般生猛,且战无不胜,很快就赢得了将士们的心,成为掌舵者,项伯心中自然不服气,他有自己的野心。因此在这种心态下,极有可能作出对项羽不利的举动。

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秦纪》中的记载,项伯至少有五次做出了不利于项羽的举动,而其中的三次明显是针对范增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一核心举措是范增和项羽二人共同制定的,但是项伯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向张良告密,项羽的计划就此破产。

第二次则是在鸿门宴上,项伯用身体去保护刘邦,以此干扰项羽的决策,使得刘邦成功逃脱,亚父范增的计划没有得到实施,最终拂袖而去。

项伯在鸿门宴的举动可以说是公开的分裂行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在项羽集团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此后他又多次或明或暗地帮助刘邦,扰乱项羽内部的稳定,有两个例子时候最好的证明:

第一个就是项羽平定三齐之时,曾经邀请九江王英布一同合作,在英布犹豫不决之时,项伯“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英布投靠项羽的后路完全被斩断,项伯一手将他推向了刘邦的阵营,其用心值得把玩。

而第二次则是楚汉相争之时的荥阳对峙,项羽拿刘邦的父亲当作人质,以此要挟刘邦投降。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伯又一次将项羽推向了尴尬的境地,项羽只能顺着项伯的意思放了刘邦的父亲。

而刘邦也顺坡下驴,以“分甘同味”为由回击了项羽,使项羽的要挟彻底失效。归根结底项伯都是偏向刘邦一方的,他的目的也相当明确:要从刘邦那方寻求自己在项羽集团中的政治筹码。

当项羽封赏了杀害项梁的凶手章邯时,项伯已然心灰意冷,感情的天平慢慢偏离了项羽以及项氏集团,当鸿门这一机会来临时,项伯情与义的天平迅速倾向于刘氏集团。

但他显然没有他的哥哥项梁那样的智慧,项伯数次任性而为的结果,就是给项羽集团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表面上来看项伯是为了报答当年张良的收留之情,在忠义之间做出了不恰当的选择,但回报张良不过是项伯的幌子,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范增乃至项羽的权威,趁机抬高自己在西楚军团中的地位。

不过,很显然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并未重视项伯,项羽越发独断专行,没有了范增的项羽开始走下坡路,最终项氏集团全军覆没。

“驰车霸上语张良,舞剑鸿门却项庄。交友恩深虽可报,君臣义重忍相忘。”

从前面他劝说项羽放掉刘邦家人,所说的“天下事未可知”这句话中,又能看出此人就是是一个“蛇首两端”之人,身在项羽阵营却一面交好刘邦,给自己留好后路,实在阴险。

不过项伯的结局却是非常好的,项羽死后,项伯被赐姓为刘,被封为射阳侯,在孝惠帝三年(公元前年)去世。

这个故事,《资治通鉴》记载很完整。这样的事,现代仍有借鉴意义。笔者并不是建议各位学习项伯的蛇首两端,而是要懂得视情况而定,给自己留有后路。

我很喜欢读《资治通鉴》,因为它简直就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让人鉴古知今,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怪不得有人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因为这里面记载的都是权谋智斗之事,看完就好像多处了多年的人生阅历。

《资治通鉴》中每个故事都充满哲理和智慧,读了之后你会明白: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不能违背……读史可以明智,真的挺有道理!

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资治通鉴》。哪怕读一遍,都会觉得获益匪浅,越读越开窍。记住,一定要看原文+白话文翻译的。我以前曾经买过一套史书,因为没有翻译,看起来特吃力,直恨自己购买的时候粗心大意。

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

资治通鉴全集正版书籍白话文版淘宝月销量¥69¥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