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匈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衰落于东汉时期,在草原地区活跃了三百年年左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然而,广漠的草原一向都掩盖不住草原王者的野心,旧时期的枭雄落幕新时期的英雄在这一方广袤的舞台上再度登场,各族交战生死存亡,鲜卑便是继匈奴之后崛起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
东汉之后,鲜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建立了十多个鲜卑政权,后期鲜卑族虽然衰败了,但隋朝和唐朝多少与他们又一些渊源。
毫不夸张地说,鲜卑族的沉沦史是东汉到隋唐时期历史的沉沦史,他们见证了一个个兴盛时代的开启,与一个个巅峰王朝的衰落。那么,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因何衰败的呢?
一、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另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关于它的起源在史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1.鲜卑的起源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这种说法最为广泛,《后汉书》、《三国志》等均有相关的记载,比如“鲜卑,东胡别种”。东胡与匈奴是同一时期的民族,后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守于乌桓山和鲜卑山,由此得名“鲜卑”。
另外三种说法分别为东夷说、山戎说与逃亡北方的汉人,其中《国语·晋语》中有记载:“鲜卑,东夷国……”一些现代的学者通过考古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客观的证据。
山戎说的来源则存在于《史记集解》:“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一些被发现的陵墓随葬品等,也让许多人猜测他们于山戎有一些牵扯。
在《史记索隐》中则提到了逃亡汉人说:“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意思就是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其中一些生活在鲜卑山的人便“以山为号”,建立了鲜卑族。
纵览我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战斗力强擅长骑射弓箭,能够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族群之中有一个强大的人出现时,那么这个民族便会统一而壮大。
无论鲜卑是源于东胡、东夷还是山戎、汉人,最早期的时候皆是匈奴的“奴仆”,直至东汉建立匈奴被击败,他们才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成立了自己的国度,先有慕容燕氏、有拓跋部。
2.东汉时期的发展
强大的匈奴没落后,鲜卑首领偏何于公元49年归附东汉,并在几年后被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等地,一步步拜托了匈奴的控制与奴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在东汉的打压下势弱,而鲜卑则靠着东汉的帮扶一步步强大,甚至还联合乌桓、丁零和西域各国大败匈奴。公元年鲜卑族迎来了一位枭雄,迎来了一场大统一。
檀石槐是鲜卑的“大人”,他曾统一匈奴各部并将种族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落,每一个部落设立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自己则有着直辖权。
檀石槐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统一鲜卑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改革,使得鲜卑“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
巅峰时期的鲜卑族可以和东汉对峙,势力不输当年的匈奴,但第一次大统一仅仅持续了不到30年,公元年檀石槐死,鲜卑民族分裂为三个集团:步度根集团、东部大人和轲比能集团。
曹魏时期,鲜卑族一边与曹操、曹丕交好,一边又图谋南下侵吞土地。在一场战争中,最强大的部落轲比能被杀,鲜卑族再度陷入“部落离散,互相征伐”的阶段。
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鲜卑进入独立发展时期,并在最后形成了两个大集团,其一就是慕容鲜卑集团,其二就是拓跋鲜卑集团,这两个集团在后期引领鲜卑进入一个高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巅峰
两晋时期,晋朝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甚至还把他们纳入汉人的官僚体系中,只是鲜卑族依然不断发动战争,甚至趁中原大战时期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1.两晋时期的慕容家族
西晋和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落频频有大动作,起初和中原王朝保持较好的关系,但在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国力衰弱后,鲜卑慕容部落便开始大举南下,参与中原王朝的斗争。
从公元年到公元年,鲜卑部落在原东晋区域建立近十个政权,而慕容鲜卑一部就占据了其中的3个,它们分别是后燕、西燕、南燕。
纵览我国历史,游牧民族虽然战斗力强大,但他们却不擅长“马下治国”,结果后燕、西燕、南燕在短短十几年之内,不是内部发生动乱,就是被其它政权吞并了。
两晋时期迎来短暂的辉煌后,鲜卑部落下一个高峰期则是在鲜卑拓跋部的领导下铸就的,此时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一件事,他便是北魏孝文帝与他的改革。
2.北魏时期的拓跋家族
慕容家族与曹魏、东西晋对峙时期,拓跋部落则采取了相反的战略,它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和好政策,从而发展势头迅猛,最终得以在乱世中建立北方的北魏皇朝。
北魏建立后依然征伐不断,甚至于慕容鲜卑部落发生过冲突,但相比于慕容鲜卑一味征伐,拓跋鲜卑则不断学习汉人的文化,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孝文帝拓跋宏就是其中之一。
孝文帝登基后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进行了逐步改革,比如政治上招纳汉族参加统治集团,为何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把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汉人与鲜卑部落得以和谐共处。
民生经济方面,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等利民政策,比如:“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赋税“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这个征收的比例相对合理,种种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拓跋鲜卑与汉民族的大融合,文化方面甚至改用“汉姓”。
不过,自从孝文帝之后北魏统治者的民族政策逐渐偏离了“汉化”这一大方向,征伐的过程中开始实行民族歧视和残酷镇压等,民族与阶级矛盾不断被计划,农民起义年年爆发,最终拓跋部开始没落,另一个鲜卑群体宇文崛起。
3.周齐时期的宇文家族
据悉,宇文家族是鲜卑与匈奴的混血,在于慕容家族战斗时被击败后部众散落各地,直至慕容、拓跋先后衰败后才渐渐地崛起,宇文泰控制了分裂后西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朝堂。
公元年,宇文泰之子宇觉受西魏恭帝禅而登基,改国号为北周。北周初期战乱不断,但宇文邕登基后国内迎来了一段繁荣期,他对内经济改革、对外扩张土地,综合国力逐渐强大。
多年后,北周发兵攻灭了北齐,至此以鲜卑族作为文化主体的国度。陈朝覆灭,隋文帝发动政变取代北周,随着隋朝的建立属于鲜卑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三、隋唐时期的没落
总的来说,鲜卑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不团结”和“易分裂”是他们最大的缺点,自从八王之乱后鲜卑一直都是中原王朝舞台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但他们却一次次分裂、合体,然后分裂……
中间经历了无数个循环,即使有着辉煌时期也是短暂的,无论对国家还是民族而言都是灾难。鲜卑部落乱化时期,中原大地人口的枯竭、饥荒遍地,不仅汉民族不断减少,甚至鲜卑族的人口也在不断减少。
鲜卑政权彻底被消灭后这一局面才改变,杨坚建立的强大的政权使得中原大地再一次迎来大统一,各大民族又得到了一次交流与融合的契机。
鲜卑族此时并没有覆灭,一部分人融入了中原民族,还有一部分鲜卑血脉在去了青海、甘肃一带,并且建立了一个名为“吐谷浑”的政权,于公元年被吐蕃吞并。
当然,鲜卑族随着吐谷浑的覆灭而消失,但鲜卑血脉却没有消失,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家族与建立唐朝的李渊家族,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鲜卑血统。
比如,隋文帝鲜卑人之独孤氏为妻,李世民的祖父也曾娶独孤氏为妻,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更是“纯血”鲜卑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也是鲜卑血统。
对于此事大文豪朱熹曾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甚至有人说“一到六世纪的鲜卑人是汉民族的祖先”,这便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汉书》、《晋书》、《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