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前言
《孝文本纪》记载的是吕氏家族被诛灭之后,汉朝老臣陈平、周勃与刘章等宗室大臣迎立汉高祖第四子刘恒为帝,之后朝政逐步稳定下来。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
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本文要与你分享的是《孝文本纪》所侧重的借孝文帝的言行来颂赞孝文帝的品德,让我们看到一位以德服人的一代帝王形象。
1.孝文帝生活节俭,体恤百姓之苦。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汉文帝生性节俭,也遏制了贵族的奢侈无度,并节制了国家开支。文景时期重视农业,推崇“以德化民”,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形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
2.孝文帝宽厚待人,以德报怨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使他们显贵,报之以德。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乐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
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正因孝文帝宽厚待人,以德报怨,结果化敌为友,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泰民安。
3.孝文帝废除严苛法律,爱民如子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
孝文帝想要废除秦时所立的连坐制法律,即一个人犯罪后,使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连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奴隶。
各位官员基于传统观念都一致反对说:由于百姓不能治理自己,所以制定法律约束他们。连坐制可以使百姓因为亲人缘故不敢轻易触犯法律。且这种做法由来已久,遵循传统的作法是合宜的。
孝文帝再一次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听说法律公正则百姓忠厚,论罪量刑得当则百姓顺从。况且管理百姓而引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的职责。官吏既不能加以引导,又采用不公正的法律去论罪,这反而有害于百姓,使他们为暴作乱,法律怎么能禁止得了呢?我看不出这种法律又什么方便的地方。你们再深思熟虑。”
结果官员们深受感化,都回复:“皇帝加于民众的恩惠浩荡,德泽非常深厚,不是我们臣下所能赶得上的。让我们谨奉诏书,废除一人有罪,妻室收没为官府奴婢和一些互相连坐的法令。”
4.孝文帝遗诏丧事从简,防劳民伤财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孝文帝临终前遗诏说:“我听说天下万物生长,没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间的常理,万物的自然现象,何必过分悲哀。现在,世人都好生恶死,大量财物用于安葬,以致倾家荡产,长期服丧,以致伤害了身体,这些做法我是不赞成的。”
“况且我生前不德,无益于百姓,如今死了,又让人们长期服丧哭吊,经历寒暑的变化,使人家的父子悲哀,损伤老幼的心灵,减少饮食,断绝对鬼神的祭祀,这加重了我的不德,怎么能对得起天下百姓呢!”
“我能够奉守宗庙,以一个渺小的人凌驾于天下诸侯王之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依赖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祉,国内安宁,没有战乱。我并不聪敏,常常担心有错误的行为,使先帝的遗德蒙受耻辱;时间长了,更是害怕不能善终……”
从孝文帝为自己丧葬仪式的遗诏中可以看到,孝文帝没有居功自傲,始终认为自己“不德”,一直都做得不够;为帝期间常谨慎自己因智慧不够而做错事;他不愿意自己死后的丧葬烦扰百姓,加重自己的“不德”。
虽然孝文帝要求丧葬至简,百官百姓不必为他过度哭丧;让在丧礼上:“大臣们都叩首至地,对去世的皇帝共上尊号为孝文皇帝。”可见,孝文帝是以德服人,让人钦佩不已。
观古思今
仔细查阅《孝文本纪》,你会看到一个更为全面的孝文帝,即他的谨慎行事的智慧、正人君子的正直作风、虚心纳谏的宽广胸怀、起早贪黑的日夜操劳……。然而这些优点优势与“德行”比起来,史学家司马迁说:
“皇帝一心一意地致力于用道德教化百姓,因此,四海之内,殷实富足,兴起了讲究礼义的风气。”
历史给予的评价是: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一个领导者、管理者的能力、智慧可贵且不易,然而“德行”却是更为难得与宝贵。而两者兼具的话,在一个家庭中,是家庭之福;在单位中,是企业之福;在国家中,是社稷之福啊!
惜时悦读,与你观古思今,共品人生。
#百家号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