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不懂商业史记货殖列传传给

中科爱心救助 http://www.pimjz.com/bdfcs/bdfhl/1569.html

自大小时候起从我们的课本就知道古代中国上千年一直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士、农、工、商”一直是我们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的一个刻板印象。

可是事实上是如此么?古时候的中国人真的不懂得经商?不懂得投资理财资本运作么?

一、“素封”成功商人的标志

高中历史课本里说,明清时期出现了标志性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所以叫资本主义萌芽,但直到近期我读到了《史记.货殖列传》才彻底地打消了这个固有的刻板印象。

古时候的中国人并非都是农户,有部分古代中国人也是精通商业和资本运作。在古时候平民出身的成功商人在被称作“素封”,他们虽然无爵位和官职,但所积攒的财富和物质生活与列国封君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商人的评价并不低,一方面认为商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认为只要是通过合法手段的致富方式,就理应鼓励。

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

司马迁对商业并没排斥,反而是抬高其历史地位。在《货殖列传》中商业和资本都被冠以“治生”一词,而非世人之末路。成功的商人“素封”在列传中结尾有一句高度的评价。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通俗理解就是,只要你财富到了一定程度,社会地位与权力自然就会到来,不需要靠别人恩赐。

二、《货殖列传》中的致富之道

首先,《货殖列传》可以认为是中国正史中首部系统记录中国社会经济的调研报告,内容涵盖了富与贵因果论证、商人事迹、地理区位与物产、各地风俗人情、人性观、贫富观、商业观等内容,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非常之全面。

其内容在现代看来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实在让读者惊叹。在信息闭塞的汉朝,司马迁能如此详尽记录与分析社会商业,你不得不给他点个大赞!

回到正题,那么司马迁是总结什么样的致富方式来献给后人呢?

咱们由浅入深,看看古人们的智慧。

1、入门级:如何白手起家?

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司马迁非常简明扼要地告诉了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和常理。

没本钱就只能出卖劳动力,稍有点积累就可以斗智投机,富庶的时候就可以争时趋利。

这给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工作中又有点野心的人提了醒。

第一、眼高手低是难有出路的,因为你没本钱去挣扎。

第二、资本积累是你跃进的本钱。

第三、敢于冒险,敢于投机你才有机会突破。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司马迁已经总结了古今都通用的一个“定律”:要从贫困到富有,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在家里刺绣不如去市场做买卖,穷人要翻身就得靠商业。

两千年前汉朝的司马迁已经告诉后人,打工是没出路的。打工只能求个安稳,但无法给你的阶层翻身跃进,只有从事商业才有机会实现阶层的跃进。

我相信在坐的打工人也是深有同感,每天朝九晚六,有的人,有的人甚至,难道你的阶层真的会发生改变么?当离开公司的时候你自己又剩下什么?

大部分的人未必都在“大厂”享受年薪百万的待遇,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拿着5K~10K不等的薪资,每个月都在期待着什么,但最后又被现实一次次捶打,反反复复浑浑噩噩,不知所措。

所幸这些年各种内容创业的平台出来,让大家都有业余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我觉得“斜杠青年”是值得被鼓励的。

然而,司马迁倒是很鄙视一类人: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如果自己不是什么奇人异士,自己还没啥本事,又长期处于贫困的,又满嘴大道理的,实在应该感到羞耻。

司马迁认为:当下贫穷并不可怕,因为际遇机遇总是存在。但可耻的是你一直穷但还一直自以为是。

这句话也献给准备或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要认清自我、早作规划、戒骄戒傲、积极面对、沉着应战。

2、进阶级:如何从事商业?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

关于如何择业的问题,司马迁用了一大段排比说明两个观点:

第一、中国地大物博商机无处不在,只要专注一样就可能会成功。

第二、做生意一定要去大都会,因为物资需求大供不应求,生意机会多,信息不对称价格也是常态。

当然,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商业也已经突破地域的限制。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值得做呢?司马迁也给出了提示。

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毛利率不高于20%的买卖,就不太推荐了。

你们看,中国古人对商业的理解其实也是非常透彻的。而对于毛利20%这个界限,我认为有两方面可以说明。

第一、判断该行业是否处于高度竞争?是饱和行业或是夕阳行业?

第二、从业人员对行业的把握深度是否到位?是否接触到行业深水区?若一直处于行业浅层,很可能是表现影响了你的认知,这就应该自我反省。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致富的正路也是基础,但要致富还需要出奇制胜。

司马迁记录了各个商人发家致富的规律,总结了这一点,我觉得后人应当虚心接受。

正所谓“从简入奢容易,从奢入简难。”随着你的财富增长,你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但一定须知你并非真正是富贵了,你省下来的一点一滴将会成为你奔富路上的一砖一瓦。

如果你小富即安,即开始沉迷奢侈,那你将会失去下一步走向富贵的心理与物质基础。

真正的老实人其实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天下没有一个商人是发自内心的大方和扩大的,相反都是斤斤计较的算死草,只是他们需要“正面”形象展示在媒体面前,如果你信了,那就信了呗。

这里不得不引用《货殖列传》中“治生之祖”白圭对商人的标准: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商机稍纵即逝,智慧不能随机应变的,勇气不能果断的,仁德不能取舍的,意志不能坚守的,不可能成为好商人。

我相信这一番话在现代也是通用的。

3、高阶级:如何利用资本以权谋势?

古时候的人其实已经懂得理财投资和资本运作,这玩意并非近代西方独有的,更不是由西方引进。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

这些人都是平头老百姓,有从事农、工、商、贾行业的,手上积攒的钱财拿去放贷,一年收益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家庭开支都在这里支付。小日子过得多姿多彩。

当然,古时候的投资渠道并不多,要不就是购置土地,要不就是放贷。

但这里有个数,就是古时候的人追求的投资年回报率都在20%左右,我觉得现在的银行商业贷款或基金经理也未必能达到这水平。

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

司马迁又写道:只要你有资本积累,你就不需要亲自去工作,可以享受睡后收入,小日子过得既充裕又体面。

古时候就已经有食息阶层,富贵人家也懂得资本运作,而现代人可能大多数人还没搞清楚利息是怎么来的,是怎么算的。

当你的财富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普通人往往会对比自己富庶十倍的人低声下气,多出百倍则畏惧,多出千倍就甘愿为其当差,多出万倍就自然成为它的奴仆,这是常理。所以大家为什么叫马云“爸爸”,司马迁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给出了说法。

财富除了让普通人对你产生尊敬之外,还会自然地给你带来权力。

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因富而贵,成为有权势的人,大的压倒一郡,中的压倒一县,小的压倒乡里的,就多不胜数了。

那当代不也是有很多大而不倒,以财压政的企业么?相邻的韩国就是典型财阀控制下的国家,这里就便不展开了,心疼文在寅三秒。

对应上文提及的“既饶争时”,就是利用自身的庞大财力去影响政法系统从而为自己获取更大的财与权,在《货殖列传》中亦有提及:

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司马迁并没展开写这类人,而是告诉大家这类人获得巨富之后是如何守业的。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多不胜数类似的成功企业家,如XXX、XXX和XXX。

结合古今,这类企业家最大的启示就是当你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要学会急流勇退,巩固现有成果。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末就是商业带来的财富,本就是农业,这些游走于法律边缘致富的人,最终是靠大量购置田产,用武力开路,用法律维持自己的身家。

这可以理解就是血腥和肮脏的资本“原始积累”,古代的世家大族、豪门几乎都是这个模式起来的。

当然,司马迁并不推崇这一类人。更多的是说明,财富带来的权势既要好好运用,也要时刻警醒权力带来的风险。

身处广州,隐于闹市之中。

好阅群书,独爱文史实录。

随笔创作,供君如厕阅读!

手握大器,观天下之微妙。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