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告诉你,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基本上

他出生在天官世家、太史世家,赋予他过于常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的父亲悉心栽培他,从年十岁而诵古文,到二十岁壮游天下。书本上的积累和游历的见识,使他的见识胸襟超过一般人。

他的两位老师——孔国安和董仲舒,是当时西汉那个时代所能找到天下最好的老师。

他是“史圣”司马迁。

他的《史记》是一部开天辟地的伟大著作。

我们来谈谈,除了上述那些不可抗的外力因素以外,是哪些内因,成就了司马迁,成就了《史记》。

第一点:要有工夫。

中国做学问最重要的是工夫。如果你没有工夫,只是想着靠自己的聪明去应付事情,就容易因为聪明而走入歧途。

而司马迁他有工夫,也愿意下工夫,而且他的工夫不是一般人能下的。

他的工夫是历父子两代接续着都在下的工夫。

成大事绝不会有捷径走。必须要踏踏实实的下功夫才行。

第二点:要有天才。

史公有没有天才,看他的文章就了然。

前人说太史公的文字“疏宕有奇气”。

表面上看来“疏”,其实厚重“宕”,而且厚重之外不是一板一眼死气沉沉的,而是峰回路转随时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受,这叫做有“奇气”。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天才的那一方面,只是很多时候都没被发现。

第三点:要有资料。

历史学跟其他的学问不同,这个天下可能有隐居深山的隐士或者诗人,但绝对没有隐居深山的史学家。

因为做历史必须要有史料,不能空口白说,不能无中生有。

而太史公刚好生在汉武帝时期没有战乱的时候,刚好遗闻古事靡不毕集,那些重要的史实详料太史公他都能看到。

只要文明还在,书就不会消失,不管它换多少种形式,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丰富的新世界。

第四点:要有境界。

这一点是作品能不能成为伟大的著作的灵魂。

我们做人、读书,一般人都是靠自己的聪明。因为聪明已经不容易了。

但聪明到智慧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你必须要启发你的智慧,提炼你的智慧,才能把聪明变成智慧。

必须要读有智慧的书,接触有智慧的人,靠着不断历练修正自己。

可是仅仅有智慧,还是不够做出一部伟大的作品的。

中国人认为在智慧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天机”。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

你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英勇无匹的汉武帝,帝王之术中的大智慧可是凡夫俗子无法勘破的。但他们的结局去并不那么好。

就是因为他们嗜欲太深,而欲令智昏。人一旦有了欲望就容易被遮蔽双眼,影响思考。

反过来想,嗜欲浅者就天机深。去掉多余的欲望,才能帮助你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够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但“天机”并不同于上面说的境界,境界是人跟人之间相比,最难赶上的东西。

为什么司马迁能达到写出如此著作的境界?

因为他一是有“尽太史公之忠”的思想觉悟,二是有“立身行道,扬名万世,以显父母”的壮志决心。

所以境界从何来?

境界从自我要求中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境界。

虽然说你所求的最后未必你能得到,但是一个立志做能够流传后世载入青史名著的人,和只想写文字混稿费、评职称的人,最后求得的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

想成为什么境界的人,你必须下真功夫,不能只是嘴巴说说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