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史记留侯世家讲了什么

[前言]

《史记·留侯世家》位列三十世家第二十五篇,主要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传奇一生。

[散金刺秦]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时期韩国颍川的城父(位于今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以相国身份先后事奉了五代韩王(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韩釐王和韩悼惠王)。

韩国被秦国所灭后,张良不惜散家财求刺客,以期刺杀秦王,为国报仇。后来,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铁锤。二人在博浪沙伏击出巡的秦始皇,但铁锤却误中随行的车子。秦始皇得以幸免,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刺客。张良因此更改名姓,并流亡到下邳。

[受书黄石]

在下邳,有一天张良散步时,在圯桥偶遇一个老翁。老翁经过张良身边时,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并让张良替他取鞋。张良取回鞋子后,老翁又让张良替他穿鞋。张良强压住怒火,并一一照办。老翁满意地离开,张良原地目送。老翁走出约一里后折回,并与张良相约五日后天刚亮时在桥上相会。

五日之期一到,张良在天刚亮时赴约,但老翁已先到并训斥了张良,约五日后再见。

又五日后,张良在天亮前赶到桥上,但仍比老翁晚。老翁再次训斥张良,并约五日后再见。

又五日后,张良终于先于老翁,在半夜前就赶到了桥上。老翁这次很满意,送给张良一卷书,并告诉张良,十三年后,自己将化身黄石,在济北穀城山下与他再次相遇。

张良回去以后,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即姜太公所著《六韬》)。张良十分珍视,常常学习诵读。

(这位传奇老翁被后世称为“黄石公”,而黄石公授予张良的是否真的是太史公所言的《太公兵法》,后世有不同说法,如《三略》说、《素书》说。)

[下邳救伯]

就在“受书黄石”这段精彩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冷不丁插了两句:“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这两句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张良居住在下邳,好打抱不平。项伯曾因杀人,跟随张良藏身。

读到这里,初读,似无味;再读,顿感平地惊雷。

联系前文《项羽本纪》,提到项伯和张良的关系,太史公只是说:“(项伯)素善留候张良。”但实际上,“素善张良”并不足以让项伯在“鸿门宴”前夜前往刘邦军中向张良告密。项伯之所以告密,正是因为“项伯常杀人,从良匿”所指示出的二人之间的过命之交。

因为这种过命之交,项伯向张良告密,并劝张良逃命,继而有了张良带项伯见刘邦,被刘邦“PUA”,沦为“工具人”——项伯回到项羽军中,替刘邦说好话;“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挺身而出,掩护刘邦;项羽分封诸侯时,项伯替刘邦说话,使刘邦得到汉中地;楚汉争霸,相持于广武,项羽欲烹杀刘邦父亲刘太公,项伯求情,救下刘太公。

《史记》中关于项伯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只要项伯出场,就能起到影响楚汉争霸战局的作用,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在张良。

对于项伯与张良的过命之交,太史公也只是于不经意间仅置寥寥几笔。《史记》之微言大义,于此可见一斑。(太史公,请受我一拜。)

[运筹帷帐]

提到张良,最有名的评价当属刘邦所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的确,张良本身就是智囊的代言人——

刘邦初入武关,想要用两万人攻击峣关守军,被张良劝阻。张良用疑兵+诱降的计策帮助刘邦大败秦军,攻入咸阳;

项羽至鸿门,设下鸿门宴,张良从中斡旋,帮助刘邦全身而退;

汉元年(前年),项羽分封诸侯,张良以金珠献项伯,后者在项羽跟前替刘邦求得汉中地。刘邦前往封地途中,张良劝说刘邦烧绝所过栈道,以减轻项羽对刘邦戒心;

汉二年(前年),彭城之战,刘邦大败,张良提出封赏并联合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以及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共同破楚;

汉三年(前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六国后世以对抗楚军。郦食其出发前,张良赶到,力阻刘邦复立六国之后,绝除后患;

汉四年(前年),韩信破齐后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张良、陈平劝阻,避免了韩信兵变;同年,汉军追击楚军到阳夏,因战斗不利而退守固陵,约定好的韩信军、彭越军并未按时赶到。张良劝刘邦将“自陈以东傅海”封给韩信,将“睢阳以北至穀城”封给彭越,这才使得韩信和彭越出兵,最终完成灭楚;

汉六年(前年),刘邦封赏功臣,提出将齐地三万户封给张良,张良谢绝并提出只需留县(张良与刘邦相会之地)就足够(有人分析,这里刘邦其实是在试探张良:1.试探张良是否贪慕封赏;2.试探张良是否会索要韩地……果如此的话,那么张良的回答便真可谓滴水不漏);

未受封的将领常集体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刘邦问张良其中原因,张良告诉刘邦这是这群人因为没有受封,又担心自己被诛杀,所以在计划谋反。刘邦听从张良建议,封赏自己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以此解除了将领的顾虑;

关于汉帝国首都选在哪里,有两种声音:关中和雒阳,刘邦犹豫不决,张良提出雒阳非“用武之国”,而关中则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最终刘邦决定定都关中;

关于太子人选,虽然吕后之子刘盈作为嫡长子已被立为太子,但刘邦私心却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尽管有大臣相劝,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还是没有消除。最终,吕后遣吕泽求张良计策。张良建议请出“商山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辅佐刘盈,吕泽照办。后来,刘邦见四皓已为太子所用,知道其羽翼已成,从此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功成身退]

陈豨叛乱后,张良跟随刘邦攻击代地,出奇计夺下马邑。等到萧何被立为相国,张良向刘邦辞行:“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八年后(前年),张良去世,谥“文成侯”。

[后记]

张良起初以复国为己任,遇见黄石公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假设没有此转折点,张良大概率会沿着他最初的轨迹——辅佐新的韩王,完成复国,至于最终能否结束诸侯纷争,使天下重归一统,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5.10

本文由Yan读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