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图破解”)
二、象辞破解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一)释字(词)
困
《说文》:“困,故庐也。从木在囗中”。《说文》段注:“困,故庐也。庐者,二亩半一家之居。居必有木。树墙下以桑是也。故字从囗木。谓之困者,疏广所谓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也。”
《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
分析:
“困”的本义是指系累于家中田桑之事而脱不开身,引申为泛指有所系累而不得伸,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而不得出。《杂卦传》所谓“《井》通而《困》相遇也”,就是说“困”于狭小的空间,故能相遇也。
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并非词典上所谓“舍命以实现理想”的意思。“致命”并非“舍命”,这里的“命”指天命,指自然规律。“致命”是指深究以通晓天命的意思。“致命遂志”,就是深究并顺应天命,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卦传》开篇曰:“和顺于道理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要穷尽物理以尽物性,最后达到通晓天命。
(二)释象
《困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泰卦》先变为《节卦》,然後《节卦》再变为《困卦》。《节卦》是“泽上有水”之象,变成《困卦》后,水渗入到泽下,象征泽干水涸,故曰“泽无水”。沼泽干涸,许多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而受困,故卦名曰“困”。
《困卦》的交互卦为《家人卦》,有了家人就有了家事,有了家事就有了牵挂和拖累。《家人卦》反映《困卦》的内涵,说明《困卦》的内涵就是受家事的系累而不能伸,走不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故卦名曰“困”。这种解释更接近“困”字的本义。
从《困卦》中刚柔爻的分布情况来看,《困卦》中的刚爻象是被柔爻分隔包围起来,局限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之中。刚代表主动力和积极性,有主动力和积极性的方面被局限在比较狭小的空间里而不能伸,就是受困之象,《彖传》所谓“刚揜也”,故卦名曰“困”。
事物在受困的情况下,往往会想方设法加以突破、脱身,从而爆发出更加巨大的能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故《系辞传》曰:“困,穷而通”。《困卦·卦辞》亦曰:“困、亨”。这是因为,《困卦》天时在仲春之月,事物处于上升的发展阶段,“困”是前进中的困难,是上升中的困难,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不是主流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上升过程中的困难。事物在上升过程中,“困”是必然的,但不是主要的,这正如《序卦传》所言:“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正确认识了“困”,我们才会正确地对待“困”,从而正确地摆脱“困”,受困时应看到困难背后的光明和希望,而不是陷在“困”中怨天尤人,故《系辞传》曰:“《困》以寡怨”。昔者文王困于羑里,逆来顺受而不发怨言,内心宁静而能演《周易》,然后得脱。
事物在受困的情况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定力。每个人在受困的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识,从而反映不同的人各自的定力,故《系辞传》曰:“《困》,德之辨也”。昔孔子困于陈蔡之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却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以同样的问题问之,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又以同样的话问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以上内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受团于陈蔡之野,以同样的问题和话语问于他身边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回。子路所答,对夫子之道提出质疑,而子贡所答,虽然肯定夫子之道,却认为夫子之道不能为天下容,主张稍贬夫子之道以求天下容。子路、子贡二人在困境中均表现出对夫子之道的信仰危机,所以孔子批评他们。而颜回所答,既有清醒的认识,又能“致命遂志”、“一以贯之”,即使暂不被天下容,亦无怨无悔,俨然君子风范,颜回所答,深得孔子之心,孔子听了颜回所答,大喜过望,欣然而愿为之宰。
“致命遂志”就是孔子所谓“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命”是天道,“志”是人道,君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到天命与人道的高度一致,并以为志,这就是“致命遂志”。道合乎天命,其道至大。道至大而莫能为天下容,为“困”,困而能守其道,无怨无悔,这才是君子风范,故《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野,居无室,食无粮,行无路,但仍“讲诵弦歌不衰”,岂非君子乎?“困而不失其所”,困而不改其志,就是要“致命遂志”。
从卦变之象上看,《困卦》是由《泰卦》再变而来,《泰卦》先暂变为《节卦》,然后再变为《困卦》。《泰卦》先变为《节卦》时,《泰卦》九三成为《节卦》九五,由“多凶”之位,升而为“多功”之位,得其志也,故曰“遂志”。《节卦·彖传》称其为“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这里的“说”道“锐”,指一种犀利的进取精神,即锐意进取。《节卦》九五兼居坎体和艮体,“坎为险”、“艮为止”,“险”而能“止”,故有“节”之象,故曰“当位以节”。《节卦》九五为坎体主爻,“坎为通”,故曰“中正以通”。“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故曰“遂志”。
《节卦》再变为《困卦》后,九五地位未变,仍“中正当位”,故仍可曰“遂志”。《节卦》变为《困卦》后,九五所在的艮体变为巽体,“巽为风”,风为大自然信使,代表“天命”,故曰“命”。同时,九五所在的坎体也变为“兑体”,“兑为巫”,“巫”为通神者,“司天以属神”。有巫而通于天命,就是通晓天命之象,故曰“致命”。根据天命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所谓“致命遂志”。故曰“君子以致命遂志”。意思就是说,越是在困厄之时,君子越应该坚持真理,把握“天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文王受天命,虽遭困厄,不改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