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集注:黄舜祖曰“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尔。时人不能,反以为谄。故孔子言之,以明礼之当然也。”
孔曰:“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
邢疏:此章疾时臣事君多无礼也。言若有人事君尽其臣礼,谓“将顺其美”及“善则称君”之类,而无礼之人反以为谄佞也。
无知者,不知道自己无礼,看见别人尽礼反而奇怪,以为是谄媚。《论语竢质》:“孔子事君之礼,如众拜上而子独拜下,又如乡党所记,闻君命,入公门,及过位鞠躬如,色勃如,足躩如,虽未见君而已形敬畏,升堂见君则鞠躬屏气,皆是人不能然,而或反以为谄也。”夫子如此之礼,确实是让一般人不能理解和接受。
陈震《筤墅说书》:“时人于礼不能尽,遂以尽礼为加礼。尝谓周末文胜,非文之增,乃质之减。此更以人之减疑圣人之增矣。”因众人都如此,而有礼者尽礼反而让人看不惯,觉得多礼谄媚。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鲁国当时君弱臣强,三桓简傲无礼,更僭天子礼乐。时人习非成是,反以事君尽礼为谄。虽然他人不合礼,但孔子仍然依礼事君。
孔注、邢疏、皇疏、论语训等以事君指他人言,或未明言是夫子;而论语竢质、筤墅说书、论语讲要以及朱子采黄舜祖之说均指夫子明己事君之礼。
世风不好,按礼做,反而引人非议。也不止一般人如此议论,就算是贤如晏子,也对夫子有所非议,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如此,也是说夫子多礼。以晏婴的贤名和地位,所代表和影响的是一大批人的观点。
晏婴与夫子,二人我都喜欢或者爱,而晏婴又如此说夫子,我心真不知该偏向谁。是晏婴的误会吗?而历史,又该如何去解读啊?最后说一句吧,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