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评价 >> 中国历史故事官刻

中国历史故事官刻

北京哪里皮肤科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一载.清入关以前,祟德四年(公元年)皇太极命译《四书》、《三国志(演义)))各一部为满文,从中学习权族文化特别是统治经验。入关后,设绪刻房,以满文译《资治通鉴》等书。康熙重视书籍在封建统洽中的重耍地位,特派词臣管理内府刻书的经厂,在武英毅设修书处,推动了一代的刻书事业。近人陶湘《殿版书目》载:顺治朝,内府刻书十六种,七十九卷。康熙一朝,刻书增至五十六种,盆千五百九十六卷。这说明修书处对图书出版的推动作用。以后清代列朝官书,都由武英殿承刻。乾隆四年(公元年)诏刻《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增刻《明史》、引《唐书》、《旧五代史》,从此才有《二十四史))之名。《殿版书目》所载,乾隆六十年间,刻书一百多种,在乾隆十二年以前所刻之书,划工、校勘、纸、墨都极讲究,有的可以比于宋、元版书,称为“殿木”。叶德辉《藏书十约》说:“武英殿刻本,当时馆臣校劫,多据宋刻善本,又处分颇严,故讹误遂少。”

清帝“钦定”“救撰”之书,由内廷发行,称为“内府本”.《啸亭续录》有《内府刻书目录》一卷。康燕四十二年,敕编《全唐诗》,由两淮盐政曹寅以Vk羡在扬州设局刊印,也称扬州诗局刻本。此后,武英殿修书处刻书都由扬州诗局承刻。器庆十九年救纂《全唐文》,即由扬州诗局刻印。近人陶湘《般版书库现存书目》著录《全唐诗》九百卷.《全唐文》一千卷,二书虽非武英殿刻,仍是“救撰”,故亦称内府本。武英殿与扬州诗局所刻各书,缮写、刊刻、印刷、纸张、装订,无不精心讲求,为清代刻书模范。

嘉庆初年,浙江巡抚阮元组织当时学者段玉裁等,广搜宋以来兽本,校勘《十三经注疏》。燕庆二十一年,在南昌官学刊行。因其据以校勘的版本最为完备,使此书成为《十三经注疏》的最好本子。但是,阮元的儿子阮福,在《雷塘食弟子记》中说:此书校刻尚未完竣,阮元就奉调离江西,去河南。继任校书之人不能细心,造成不少讹字,有监本、极古阁本不误,而今反误者,《校勘记》去取亦不尽善。故阮元不以这个刻本为善。可是,至今论《十三经注疏》,仍然以阮元校刻的南昌官学本为最善。扬州诗局校刻的书,除《全唐诗》、《全唐文》之外,还有《佩文斋书画谱》、《词谱》、《历代诗余》、《宋、金、元、明四朝诗》、《历代赋汇》、《渊鉴类函》等,刻、写俱精。

曾国落血腥镇压了拜上帝会的太平天国之后,为了维护封建传统文化,同治四年(公元年)在南京创设金陵书局,后改称江南官书局,体制是官督绅佐,校刻经史。先后任校勘的学者,有莫友芝、张文虎、戴望、刘恭冕、冯煦、刘寿曾、李餐兰等。张文虎校刻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精善超过殿本。日本提川资言作《史记会注考证》,以张文虎校本为底本。金陵书局创立之后,各省给起,杭州曰浙江书局,扬州日淮南书局,湖北日崇文书局,南昌曰江西书局,长沙日湖南官书局,后改思贤书局,广州日广雅书局,,成都日存古书局。浙江书局以当地大藏书家丁丙的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的善本为底本,有著名学者俞抛、谭献、黄以周、李慈铭等任校勘。所刻《二十二子》、《九通》、《玉海》、《续通鉴长编》等,皆号为善本。其所拥有的大量的明、清版片,经年清理,尚得十六万三千片,原保存在浙江吴兴南得镇。广雅书局有著名学者屠寄、叶昌炽、王仁俊等任校勘,刻书多而不及浙局之精雅。辛亥革命以后所编《广雅丛书》,其中有《史学丛书》九十三种,较为实用。思、资书局刻《王船山遗书》、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孙治让《周丰L正义》、《墨子间话》等,校勘认真,字体雅正,书又适用,甚为畅销。存古书局由尊经书院主持,有廖登廷(廖平)等任校勘,所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说文解字注》、《三朝北盟会编》等,版式宽大,字体方整,行格琉朗,读之醒目,很受读者欢迎。辛亥革命后,尚刻有《太炎文录续编》等。年,四川大学清点所存木刻书版,整理四十种重印发行,其巾有《辽史》、《金史》、《都江堰工小传》等。

清末,有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由金陵书局刻《史记》至《北史》十五种,淮海书局刻《隋书》,浙江书局刻《新唐书》、《旧屠书》、·《宋史》,崇文书局刻《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明史》,江苏书局刻《辽史》、《金史》、《元史》,多是翻刻汲古阁本,其余翻刻殿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