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通鉴为什么对北宋历史只字未提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有着不相上下的地位。可能是司马家特别出史官方面的人才吧,中国历史上两部最出名的历史巨著,都来自于司马家。《资治通鉴》是北宋保守党派领袖司马光,在其政治生涯最黑暗的时期所著。也得亏司马光有一段官场失意之时,另外估计要感谢的一个人是司马光的对手王安石丞相,当时他正好春风得意,但没有对司马光这个劲敌痛下杀手。也就成就了《资治通鉴》这本“皇帝教科书”。《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但读者读完,可能心中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司马迁所撰的《史记》,详细的记录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武帝等汉朝的历史,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对宋朝的历史只字未提呢,这本书不是号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那这个当今为啥提都不提呢?

是不是不够时间呢?这个解释其实也不完全是荒唐,司马光写到周世宗显德六年就非常累了,《资治通鉴》全部完成耗费了他19年的精力,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在写完这本书两年以后,司马光就离开了人世。可能到这里你会问,不是还有两年时间吗?为什么不“春蚕到死丝方尽”呢?《资治通鉴》记录的基本上是司马光认为非常重要的事件,而如果对当代的历史进行记录,肯定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甄别。所以,写到宋朝为止,时间和精力上面对于司马光是一个小小的限制,但是,这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元丰八年(即年),这一年正好是司马光撰写完《资治通鉴》的第二年,神宗病死,年仅10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哲宗是个小皇帝,由哲宗祖母皇太后当政。这时候,皇太后并不看重王安石。而是重新起用保守党派的司马光,也就在司马光67岁这一年,在接连上了《乞开言路札子》,《修心治国之要札子》二份奏疏后,司马光二次为相。站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上面,司马光肯定没有什么精力和心思去想着继续编著《资治通鉴》了,他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实现废除新法的政治主张。

谈了前面两点,其实都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原因,在年发生一件著名的案件,时任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由于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最后又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的官署内植满了柏树,而这些柏树上又常常有乌鸦在次栖息筑巢,于是又称乌台。所以史称“乌台诗案”。在这次“乌台诗案”中,可能大家只是记得苏轼,驸马王诜等被贬,被发配边疆。其实司马光也被卷入了这场诗案中,被罚红铜二十斤。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北宋时期,开始有文字狱了,只不过这种文字狱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被发扬光大,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对“光”、“秃”等接近和尚特征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即使是个“僧”字也同样很刺他的眼。明嘉靖帝因为吏部尚书李默因部试出题有用汉唐讥讽当朝,大怒,下令锦衣卫镇抚司拷问,直接拷打李默,直至其死于狱中。到清朝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出现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登峰造极的“清风”诗案。宋朝时期在这方面皇帝还是较为开明的和仁慈的,赵匡胤不杀开国功臣,用了“杯酒释兵权”,宋神宗也只是对苏轼等人贬职,流放,换做是朱元璋,苏轼他们早没有命了,司马光等一众卷入“乌台诗案”的,不死也要掉几层皮。对于《资治通鉴》全书只写到宋代开国前而不涉及本朝历史,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这是由于宋代自有国史,不依据国史,另编一本有困难。我看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不好说的事大抵是不敢说的事。所以历代编写史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笔者认为,这应该是《资治通鉴》通篇对宋朝只字未提的主要原因吧。

《资治通鉴》虽然对宋朝只字未提,但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基本目的就是将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这一点,在后来也确实是实现了。而关于司马光,我们真的不能只是仅仅记住他砸过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