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是真焚过,坑儒,是真没坑过。有人根据《史记》的记载,说秦始皇坑的是方士。其实呢,方士,秦始皇也没坑过。
所谓的“坑方士”、“坑儒”都是后来的方士们,儒生们为自已脸上贴金。
心理动机嘛,很好理解。佛祖有“舍身喂虎”的典故,耶稣被盯在十字架,一个教派总得有人流血献身才显得伟大。
当然,我不能在这儿张口乱说,得有证据。
关于秦始皇坑儒这件事情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
徐福求仙图秦始皇当年想长生不老,就派方士去求仙访药。
这些方士们拿了秦始皇的钱就到处逛。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信不信能找到神仙,如果自己信,这还好说,如果自己明明知道没有,还敢这样整天忽悠秦始皇,那他们也是胆儿够大的。
据科学家考证,我们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打败其它人类,独霸地球,就是因为我们能编故事。
忠孝、公司、国家、世界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编的一个故事,科学家叫:想象的共同体。
只要你这个故事有人信,那对于信的人就是真的。可见编故事,是人类的基本技能。
方士们编的这个故事,对秦始皇诱惑力很大,但这个故事必竟漏洞太多。仙当然是访不到,丹也炼不成,秦始皇就对这些方士越来越不信任,越来越气愤。
眼看事不成,一个叫卢生和一个叫侯生的方士,他们就跑了。你跑就跑吧,跑之前两人还发表了一通议论说,之所以找不到神仙,是因为秦始皇太残暴,我们不能替这样的人找,等等等等。
秦始皇听说他们跑了,非常的气愤。
以下为了便于接下来找破绽,我直接引用原文: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街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大意就是说,我秦始皇把没用的书都烧了,然后广揽天下文学之士和方术之士,是希望你们能帮我治理太平盛世,能帮我寻找仙药。我对你们也不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而你们呢,这么些年一点儿成绩都没有,反而临走了还诽谤我。于是把在咸阳的“诸生”都坑杀了。
接下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就劝他说: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好,以上就是关于秦始皇坑儒事件的记载。
大家仔细阅读两遍,能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第一点,大家有没有发现,被坑杀的人名称一直在改变。
引起秦始皇“坑儒”的原因是方士,可在秦始皇大怒的时候,他却说了,“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这悄悄地就把“文学”加进去了。
再接下来就说“诸生在咸阳者”,一下子就又变成“诸生”了,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文化语境中,诸生大概就是指儒生。
而到了太子劝谏的话中,就直接成了:“诸生,皆诵法孔子”。这就给坐实了是儒生。
就这样在不着痕迹中把“方士”变成了“儒生”。
第二个疑点,就是这些所谓的“诸生”被处死的方法,坑杀。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是用活埋的方式来处死犯罪的人,中国历史上没有这种刑法。根据秦朝的法律,诽谤皇上应该处于腰斩。
那“坑杀”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家都知道项羽坑杀20万秦军。对,坑杀这种行为,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出现。
估计编这段故事的人不太懂法律,只是觉得坑杀显得残暴,所以就选择了坑杀。
第三个疑点,就是坑杀的这多个人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而那些真正惹秦始皇生气的人,有名有姓的人,却什么事都没有。
秦始皇在诏书中指名道姓的点了徐福,但是徐福没有跑,秦始皇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他反而是一直在为秦始皇寻仙找药。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就在“坑儒”后的第二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天下,到了琅琊台,又见到了徐福。秦始皇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非常相信徐福的话,为了能见到仙人,亲自下海射杀了一条大鱼。
通过上面三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所谓的“坑儒”或者“坑方士”的历史是不可信的。
而且这个“坑儒”的事件只见于《史记》。比《史记》早的书,比如说《淮南子》或者贾谊的《新书过秦论》都没有提到过这段历史。
据《秦谜》的作者考证,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初年流传的一本书《说苑反质》。
这本书关于秦始皇“坑方士”的记载更精彩。
书中就大大方方的讲,秦始皇坑的是方士,不是儒生。并且秦始皇坑了方士之后,又抓住了逃亡的侯生。秦始皇亲自审问他,并打算把他五马分尸。然后侯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对秦始皇又编了一通的故事,秦始皇信了,就放了他再去访仙求药。
这一看就是一个蹭热点的八卦故事,方士们为了证明自己NB,编了这个故事。
后来这个故事被司马迁知道了。大家知道,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汉武帝也是一个想长生不老,四处求仙访药的人。
于是司马迁就借用了这个故事,把后面方士吹NB的故事去掉了,只保留了秦始皇坑杀方士的一段,借此来讽刺、劝诫求仙练丹的人。
我们知道司马迁作《史记》,不单单是为了记史,更是为了“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中记录了很多人们传的谣言,也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谁,在《秦始皇本纪》中说是秦异人,在《吕不韦列传》中说是吕不韦。
当然这也正是司马迁《史记》伟大的地方,我们如果仔细的去堪破他的这些流言或者谣言,其实它们反映的是另一种真实,这个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我们来说另一个问题:“坑方士”是怎么又变成“坑儒”的呢?
董仲舒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已经不是司马迁当时写的《史记》了,它经过后人很多的篡改和添加。
终西汉一朝,“焚书坑儒”这个词就没有出现过。
“坑儒”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后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时期。
有一个叫卫宏的儒生,在一篇叫《诏定古文官书》的文章中,把坑方士的故事改成了坑儒,而且把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情节都编圆满了。
这个故事说,骊山上有一个陵谷,谷中有温泉。
这年冬天,温泉旁边长出了藤,藤上结了累累的瓜。冬天结瓜是怪异的事情,于是呢,就召儒生去考察,儒生们喜滋滋的就去了。到了之后,就被秦始皇安排的人拿箭射死了,然后把他们就地埋在了谷中,陵谷以后就改名叫坑儒谷。
这个故事一看就是汉以后编的。因为儒家能解释异常现像这一功能,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发扬的。
后来到了东汉班固写的《汉书》中直接就写成了“燔诗书,坑儒生”。就这样一个流传的坑方士的故事,坐实成了坑儒生,后来就成了著名的“焚书坑儒”。
注:材料来源于李开元先生著的《秦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