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前言
《五帝本纪》是十二篇本纪的首篇;是司马迁对我国夏代以前先民历史的概述;具体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颛顼、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
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然,迄今为止,我们对古人盛传的夏代以前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零星的传说上。在本卷尾,史家司马迁总结: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历来不断很多学者都讨论五帝,但由于他们的时代距离我们太遥远,又由于文字记载的缺乏,故在很多方面对五帝的论述是各说其是。然而,史家司马迁综合各家的著述,进行研究编排,选择文辞最为典雅可信的,写成这篇本纪,作为本书的第一篇。(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主要取材于《世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尚书》。)
故此,若想要以史为鉴而修身养性,或是增长智慧者,就必要读它——以尽可能接近历史事实的《史记》。
1.尧帝的成功人生,你我皆可复制、模仿
五帝的传说,几千年来深植于华夏民族的心里,被当作圣贤明君的楷模历代传颂。“人皆可以为尧舜”、“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早已成为鼓励人们贤能为善的口号。
关于“舜帝”的剖析,已发表于《史记》:身世低微的舜帝,却借势走向成功,他是怎么做到的?欢迎点击查阅。
本篇要与您共享的是尧帝成功人生的秘诀,是你我皆可复制、模仿的。
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尧帝让位二十八年后离世。百姓悲哀如同丧失亲生父母。尧帝时候的三年中,天下都停止奏乐,以表示对帝尧的哀思。
俗话说,盖棺定论。要想获得一个人的人生的客观评价,最佳、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人的死。尧帝并非终生都在首领的位置上,至少在他最后有生之年的28年时间之长,他都不在其位。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亦或者是有名无实的首领身份生活着。
然而,在尧帝离世的时候,百姓如同失去自己父母亲一般悲恸;甚至在他死后的三年期间,民间不再有奏乐,以示对尧帝的哀悼。
这就是尧帝的成功之处!什么人走茶凉,什么“退休后,要知道你没那么重要”,什么世态炎凉,什么曲散人终……在他那里,统统碾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有限,但尧帝却能在自己一生有限的光阴中延长生命的长度,亦拓展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他是如何做到呢?
只要找到其中的支点,相信你我也必定像他一样,过着成功的人生。请注意,这里的成功不是荣华富贵的人生,而是有价值、有意义、得葆美名的一生。
2.尧帝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仁”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史学家司马迁以寥寥数语即将尧帝的外貌身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而对他内在生命特质的描绘,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为现代不愁温饱的我们提供一个如何生活得有意义,如何过真正意义上成功人生的渠道。
“其仁如天”是尧帝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最能够表现尧帝的仁德像天那样浩大无边的一件事,就是关于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
当时世代实行的是世袭制,尧帝却突破传统和体制实行禅让制。
当尧帝还未离世时,亦还未老得实在干不动时,他就已经将首领的位置让出来。
更难得的是,他将帝位交给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舜,却并不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其理由是: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尧帝知道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授予他治理天下的责任,于是他破例把帝位传授给舜。
因为尧帝明白一件事实:把帝位传授给舜,天下将得到好处,而丹朱(尧帝之子)一人忧愁;把帝位传授给丹朱,天下都将受苦,而丹朱一人得利。
于是,尧帝做出决定,总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仅让一人得利。
在选择继承人的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尧帝的大公无私。
“仁”字的精髓就在于“无私”。
一个真正有“仁义”之人,特别能够在关键时刻,显示其高风亮节;就是舍弃小我,顾全大局;就是先人后己。
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一般来讲,我们的生活由三部分重要内容组成:家庭生活、事业生活和休闲生活。
常常都是在事业生活中来体现、实现个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怎样来成就事业的成功呢?秘诀之一就是,尽可能不自私。
有的人非常聪明、心思缜密,但因为动机是为己,所以常常做出来的举措,让人大跌眼镜。
譬如排除异己;嫉妒人才;荣誉归自己、责任推卸别人,等等;耍尽一切手段,使自己上位……其往往最终的结果是,个人获益,集体受损,众人却都被蒙在鼓里。
这并不算是成功的人生。
3.尧帝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二,“知”
“其知如神”亦是尧帝铸就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尧帝的智慧与所谓的聪明、耍手段是截然不同的。
《史记》上记载,尧帝敬重有美好品德的人;能够调节使同族人和睦;能够懂得知人用人,善用、发挥百官的特长,使得各人各尽其职,物尽其用;能够使各方诸侯邦国和睦相处,做和平的君王……这些都是尧帝智慧的具体处事体现。
但最能表明尧帝之智慧的是对传承人的抉择。
出于无私的动机,尧帝看到国之发展的根本,(对今日我们而言,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注重、寻找、考验并栽培合适的传承人。
臣子推荐聪明通达的太子丹朱为人选时,尧帝认为,太子不讲道德,为人又强势,因而不堪此重任。
臣子推荐具有一定领导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共工时,尧帝却能看透共工的生命本质,此人只会说漂亮话,行事却违背正道,对神明是假虔诚,不可重用……
尧帝为了天下大计,虽至古稀之年,却敢于打破传统、突破旧有世袭制,往广天下寻找合适人选。
他所要拣选的下一代,不计身份、地位,只要是真正贤能的人。
于是当众人向尧帝举荐以孝行闻名天下的舜时,尧帝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以观察他的家庭生活表现;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近距离相处,以了解他的为人品质;又通过舜的职业生活来考察舜的品行。
考验通过后,尧帝通过托付舜办事,让舜代行天子之政等来考验、栽培舜的为帝能力。结果不负所望,在尧年迈之时,他可以看着世代的平稳、有序进步而安然离世。
正因人的一生时间、精力有限,因此,尧帝懂得抓事业成功因素的重点、重中之重:他知道栽培下一代传承者比他手头上的事情更重要;他知道人才比一切更重要;他知道寻找贤才的正确标准是以德为先,以能佐之。这是其一。
尧帝对待传承者,能够慎之又慎地考察、考验、训练,使之最后完全胜任帝王之工作。这是其二。
对于今日我们而言,从尧帝所得的智慧就是:1.能够看得更远。2.能够不急躁,一个字,稳。
小结
人们常说,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若我们能够从尧帝身上学习他的“仁”与“知”,即,不要太自私,懂得抓重点。相信也必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活得更加通透、成功吧!共勉之。
惜时悦读,与您一起谈古思今,咱们下期再见!
#百家号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