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军事文化十分灿烂,以《孙子兵法》为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俗称《孙子》,被中外人士视为军事书籍的鼻祖,相传是春秋吴将孙武所作。
在中国古代,这部关于兵法的经典著作是军事家的必读之作,在宋代官定的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中名列第一。只有读好《孙子》并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被授予军衔。
孙子像
《孙子》传入西方也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说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后悔没有早点看这本书,否则他可能会避免失败。当今经营工商业企业的许多日本和西方企业家经常利用孙子兵法取得成功。
然而,关于吴国将军孙武是否是《孙子》的作者,却存在一些争议。
战国时期,《商君书》、《韩非子》等都提到了“孙吴之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没有具体说明作者是孙武。
司马迁的《史记·孙武列传》正式记载了孙武的事迹:“世俗所说得“师旅”、曾道《孙子》十三章、吴起兵法,也多有敌弗论。”他肯定《孙子》十三篇是孙武所写。
在随后的千年里,没有人质疑《史记》的理论。但到了宋代,有人提出了疑问:孙武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孙武真的写了《孙子》?
持怀疑态度的有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题解》、叶适的《习学纪言》等。
怀疑者认为:第一,他的名字和事迹可能被司马迁误解或编造,《左传》中没有提及;
第二,《孙子》中出现了一些孙武那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术语、事件和情况。比如春秋时期,只有大夫被称为“主”,而大臣官吏称国君“主”是三家分晋后的事情,而在《孙子》中却称国君为“主”。
第三,《史记》同时记载了齐国将军孙膑的事迹并有战争兵法理论,但并没有具体说明有《孙膑兵法》,或许太史公误将一本书为两本书,一人为两人。
因此,《孙子》有的被认为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村处士所写,或者认为是孙膑所写,还有人说是秦汉时期的人写的。
但陈振孙、叶适的怀疑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如明代宋濂的《诸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等。
这些意见是:严肃认真的史家太史公在本传中对孙武、孙膑的描写,清晰、准确、可靠。古代兵法有《齐孙子》(孙膑)还有《吴孙子》(孙武),这并不可疑。
清代《孙子兵法》书影
至于《左传》本身,并不是完整的史料记载,可能存在错误。不能仅凭其中的偶遗记载,就断定《史记》文字为假。
《孙子》原文确定出自春秋时期,只是后人录入了一些涉及后世名物的文字。这种现象在先秦古籍中经常出现。即便是《左传》本身也不例外,孙子兵法核心内容和孙武著作权的真实性和历史性都不足以受到影响。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竹简本为化解这场争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或许可以揭示历史真相。
苏州虎丘孙武亭
因为墓的年代已经确定在西汉初期,而《孙子兵法》竹简中正好有十三章,可以证明:
第一,至少在西汉初期,《孙子》已经存在,其内容与今天基本相同。曹操整理《孙子》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第二,确实有《孙膑兵法》一书。
第三,确实有孙武和孙膑两个人。
第四,《孙子》不是孙膑所写。
第五,《史记》记载的史实基本可信。
有一种意见认为,《孙子》作者之争应该暂停,孙武肯定是《孙子》作者。
由于竹简的可信度尚存疑点,无法证明《孙子》的具体写作时间,也无法证明从写成到竹简抄写期间有无重大修改。不能直接证明《孙子》是孙武写的,要解开《孙子》作者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