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许亚南,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宋代文化,思想,学术,科技。
宋代文化、思想、学术、科技的空前活跃与成熟发达的图书是互为因果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个人,官刻私雕并举,形成了全国性的刻书网络。从空间上说有所谓四大刻书中心:蜀刻、浙刻、闽刻,还有开封的国子监校刻中心——金人占领开封时他们还在刻书,后来一部分随政府南迁,一部分到了山西平阳,成了金代的刻书中心。从经营性质上说有完善的官刻系统,中央的刻书机构有国子监、秘书监、崇文院、太史局、校正医书局等等,在中央殿、院、监、司、局纷纷刻书的风气带动下,各府、军都刻书,各路的安抚司、转运司,就连招待所一类的机构也刻书,地方官刻多请名学者担任编校,质员均在上乘。
宋代的书坊遍布全国,虽为赢利,但极大地促进了图书的流通与生产。与官刻偏重经史大著作不同,它们面对市场,什么行销得好就刊刻什么,上至经史子集,下至农商医算、类书话本、甚至供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图书质址不如官刻和家刻,但刻印快、发行量大、行销广,在传播的势头上红红火火。
家刻是指不以卖书为业,由私人出资校刻的书。
两宋间,私家刻书甚多,几乎都是上品或神品,选的书都有点讲究,如陆游之子刻《渭南文集》。廖营中刻的《韩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历来都誉为神品。家刻本的家塾本尤有社会学意味,上层家庭设塾教育后代,必请高师,这些高师自然又是科举制中的失败者,他们便化悲痛为力量借助东翁的财力尽心于刻书,使得家塾本私刻学术性强又校勘精湛。著名的善本书—被称为“庆元三史”的黄善夫的《史记集解索引正义》、《汉书》以及刘起元本《后汉书》;还有相台岳氏本《九经》、《三传》都是文献学史的精品。
宋朝“文德致治”的国策带动起倾心学术、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政府发动、南北文士参与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规模宏大堪称图书史上的壮举,而且由于雕版印刷的盛行从而能够保存下来,都是奇迹。这“四大书”又带动起编刻类书的热潮,据《宋志》及《补志》著录,宋代官私编刻类书高达卷,形成空前的兴盛局面。它们的通行不仅普及了知识,也传播了古代文化。唐代科举制拉动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一批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但被宋代的类书大海比成孤岛了。专为博学鸿词科应试使用的《玉海》,计卷,21部,余子目,每部的编题和内容都由历史文献资料和图书目录构成。《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所引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穿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能有过之者。”还保留了许多科技史料。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现在还在再版。
从宋代的类书能够大肆刻印、行销,可以从中窥视宋人的知识兴趣、读书状况。如《类要》于地志、族谱、佛、老、方技、九州之外蛮荒诡变奇迹都收罗。《事物纪原》自博弈m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由来。一部直接标名《锦秀万花谷》的类书,算揭示了这些类书的特征。《全芳备祖》是我国第一部植物学专科类书,《事林广记》包含着大里的市井生活资料,也开类书附图的先例。宋代的国家不够强盛,但社会却相当发达。宋代被蛮族捣毁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悲剧。
集众书为一书的丛书,是宋人的一大发明。类书是将众书之原书打乱,分条类引,或按韵编、或按笔划部首排列,人们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阅。丛书则不打乱原书,合众为一,按一个主题汇编刻印在一起.第一部丛书《儒学警语》收宋人著述6种41卷,刊作7集40卷,于南宋熹泰二年面世。70年后,又有《百川学海》10集,卷。类书是手抄方式摘编,丛书则是印本时代的新生事物。
前进中的事物似乎都是在立体滚动式的运营。传播中的文化是呈几何级数在扩散中增长的。文明的积累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就是传播积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