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左右,两条十来米长的金龙在梅村新梅广场腾空而起。和煦的阳光里,湛蓝的天空下,围观的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正值泰伯诞辰周年之际,新春第一庙会——泰伯庙会开场啦。据有关部门人士粗略统计,当天共有约8万人到场共襄盛举。
上午9:30左右,尽管风中还带着寒意,阳光却格外煦暖。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庙会集市的入口已经出现了拥堵情况。随着汹涌的人潮往前艰难前行,记者看到踩着高跷的“唐僧师徒”正喜气洋洋地和人群互动;另一边,密集的鼓声中,两条巨龙上下翻飞,瞬息万变,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金龙盘玉柱”,时而“双龙祝福”,在爆竹声中为大家拜年祝福。
在泰伯庙里,不少人怀抱美好祝愿、请香、上香……结束之后再用古井水洗洗手,寓意洗去烦恼迎接新生活。一边的民间绝活的展示区也是热闹非凡,无锡泥人、宜兴紫砂、锡绣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梨膏糖、糖画旁边围了不少口水直流的小娃娃,微雕竹刻吸引的则是一些年长的。“我们年年来的,都坚持了20年了。”家住东门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和家人一起来参加泰伯庙会。记者的朋友圈里,还有专门从上海赶来的无锡老居民。
无锡市泰伯庙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毛剑平介绍,泰伯庙会是江南新春第一个庙会民俗,历史悠久,缘起于泰伯让王南奔定居梅里、创建“勾吴”古国的史迹,孔子赞其为“至德”,《史记》列其为“世家第一”。东汉永兴二年(),即宅立庙,“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与乡村传统农贸集市“市场”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泰伯庙会。泰伯庙会于年列入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年,约有30万人参与泰伯庙会。“今年天公作美,估计今天一天的人数就不会少,大约有七八万。”他说。
今年,除了热闹的庙会之外,梅村还特别策划了市民文化活动周:从正月初九十四,在梅村二胡文化园,每天下午14:00到16:00都有一场锡剧惠民演出。除此之外还安排了系列文艺演出、电影、戏剧,有居民自编自排的节目,有外请专业表演团队。演出门票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