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Thefrontispiecelanguage
文化是生活,是力量,是尊严,是灵魂,是信仰,是精神,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由此,为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全民人文素养,在“九原春秋”板块特推出“秦汉时期的九原”专栏。栏目将以“秦汉文化论坛”为依托,从各位业内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摘选出精彩段落供大家学习与品读,以启淳淳九原民风、明煌煌乾坤之德。
BY
秦汉时期的九原
秦汉时期“河南地”与“新秦中”地域范围考辨(六)
肖珺,肖爱玲陕西师范大学
西汉立国之后,国内局势还不稳定,边疆地区形势异常严峻。《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这就表明,汉初匈奴的势力东达辽东、朝鲜,西至河西走廊、西域,南到河南地,占据上郡以西、秦昭襄王长城以北的广袤土地,对关中形成威胁。汉朝也采取积极策略筹划北部边防,高祖二年(前)“缮治河上塞”,《集解》引晋灼曰:“晁错传秦北攻胡,筑河上塞”。正如辛德勇所说,秦人失去阳山长城防线之后,并未失去九原、云中郡。汉立国后也对九原、云中加以戒备,因此汉高祖所缮“河上塞”应是赵武灵王长城北向的一段。直至汉文帝时,西北边疆还时常出现匈奴杀掠边疆居民的事件。汉文帝三年(前)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因此,汉初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仍以秦昭襄王长城和赵武灵王长城为界,“河南地”仍被匈奴控制。
直至汉武帝元朔二年(前),“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人,牛羊百余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这才将“河南地”重新纳入汉疆域范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亦载汉武帝诏曰:“今车骑将军卫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绝梓岭、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醜,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辛德勇考证高阙本为阴山赵武灵王长城西端的一个关口,蒙恬据阳山修筑长城后,高阙随之移改为阳山蒙恬长城的一处关隘。那么,此引文中的“至高阙”应指阳山长城的一处阙口。云中、九原均为西汉初期的控制范围。因此,卫青出兵之前汉匈北部边界以阴山赵武灵王长城为界。所谓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实际就是由云中向西北越过阴山进入河套地区。《史记》中《匈奴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皆记载卫青打败白羊王和河南王,对比两处文献记载可知:蒲泥、符离为白羊王、河南王的首领。以及《史记集解》引西晋人晋灼曰:“(蒲泥、符离)二王号”。由此可确认,卫青在占领河套地区之后,转而率军南渡黄河,扫荡了整个“河南地”的楼烦、白羊诸部落,一直推进到秦昭襄王长城外的秦陇西郡旧地。与秦蒙恬北伐取“河南地”不同,卫青是先取河套平原转而南下收复“河南地”。河套之所以成为汉收复秦人失地的首选目标,是由于汉武帝收复秦代旧地的主要原因就是效仿蒙恬控制富饶的河套地区,以解决边疆驻军的用粮问题。
汉朝收取“河南地”之后,“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卫青攻取“河南地”及河套平原之后,汉王朝内部就是否在北方边地创立新郡出现激烈的争论。公孙弘认为在“河南地”设郡很不明智,声称“秦时常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主父偃则坚持在此地筑郡,他认为“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于是汉武帝用主父偃之计,于元朔二年(前)创立朔方郡。蒙恬所筑长城当为阳山长城。主父偃提到朔方“外阻河”应该是北河。秦汉时期,黄河河套地区以北河为主流,南河为支流。另《史记集解》引《毛诗传》曰:“朔方,北方。”汉武帝略地的北方之地,且外阻于河者,应指今后套平原地区,因此汉武帝设立的朔方郡应是在后套地区。
主父偃言“朔方地肥饶”,但在评价蒙恬攻取的“河南地”时又说“地固泽卤,不生五谷”。若朔方郡就是指“河南地”,那么两则史料描述相差甚远,不足为信。因此主父偃所描述的朔方郡仅指北河两岸适合农垦的地区和“北假中”即今后套平原地区。上文已经论述,“河南地”最北部的北河南岸与南河之间的河间地区也是极适合垦种的地区,因此“河南地”最北部的小部分地区也是划归新设置的朔方郡管辖。
综上可知,汉武帝只是在“河南地”北部和北假中创置朔方郡,“河南地”南部并无新的郡县设置。史籍所言“筑朔方据河逐胡”和“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等,应是泛指汉武帝在匈奴旧地设立行政建制。
“河南地”在被秦朝攻取之前,属于匈奴诸部的势力范围。秦代蒙恬率军北进将其纳入秦朝疆域,但仅维持短暂的数年,复为匈奴领地。直至汉武帝时,卫青再次夺取“河南地”,并在此增立行政建制,该地区才真正纳入汉王朝的疆域内。汉朝在富庶的“河南地”北部和北假中增置朔方郡予以管辖,“河南地”南部则由北地郡、上郡、西河郡分别管辖。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和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考证,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汉卷·西汉并州刺史部》的行政区划格局,可知上郡的属县高望、奢延皆是在“河南地”设置的属县;北地郡的属县昫衍、归德、富平也是在“河南地”的地域范围内。这就证明,“河南地”在归入西汉版图之后,一直在北地郡和上郡的管辖下。由于文献记载不详细,对于北地郡和上郡的其他属县位置有待继续考证。“河南地”与后套平原建立行政单位后,“河南地”作为自然地域名称就很少再使用。
编辑:融媒体中心记者周蕴
投稿▏公益▏活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