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文献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
不只是因为其文笔出众
更多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让现代人走进历史
探究历史
比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
它记载了
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
共多年的历史
而目前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南北朝时期的抄本残卷最早的刻本为北宋时期的《史记集解》单刻本南宋的黄善夫刊本为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宋代以前的刻本都已失传
说到这里不由得心痛万分
这样宝贵的财富若是能见上一面
……
不过恰巧
也有一场
↓
旷世宏编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文献展
已于9月28日
现身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值得高兴的是
展览将一直持续到年底
一定让你大饱眼福
一部《永乐大典》
↓
足以现明清盛世百年
据学者推断
当时编纂《永乐大典》的人数
超过!
三千人!
不仅如此
编纂人员十分复杂
除了官员、学者还包括了当时各行各业的精英
甚至民间术士、僧侣也参与其中
《永乐大典》几乎囊括了
当时所有书籍的精华
收集的典籍有近八千种
而本次展览共分五个单元
即“大典犹看永乐传”
“合古今而集大成”
“久阅沧桑惜弗全”
“搜罗颇见费心坚”
“遂使已湮得再显”
详细介绍了《永乐大典》的编纂、贮藏、流变
以及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
同时还梳理了各代辑佚
《永乐大典》修复工作及影印出版的过程
据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杨印民介绍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了《永乐大典》原件12册
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
代表了不同时期入藏国家图书馆的代表性卷册
国图还挑选了明清字画书法作品
作为插图来丰富展览的内容
再现了明清社会状况
除常规展览之外
还采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
如全息投影、立体场景还原等
通过图文介绍以及可视化的数据信息
让观众领略这部宏伟巨著的风采
不仅如此
从《永乐大典》中挑选出的
寓意吉祥、贴近生活的书叶
也颇受观众欢迎
“观文献大成抄传世经典”
眷写临摹活动
更是引来艺术爱好者驻足
观众亲身体验填色创作
近距离接触古籍
感受《永乐大典》的版式之美、书写之秀、插图之工
真是美哉美哉
与此同时
现场还将陆续开展《永乐大典》系列讲座
有奖问答活动
传拓技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
你还在等什么
这样的旷世宏编
真的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