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自称汉朝后代,用史记编本

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紧邻我国新疆。

吉尔吉斯斯坦和我国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汉朝时,他们是汉王朝要攻打的匈奴,而到了唐朝,他们就成了大唐的附庸,甚至为了和中原拉近关系,他们自称是汉人的后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陵降匈奴

李陵是大汉名将李广的后代,汉武帝很看重他的才华,汉武帝攻打匈奴时,李陵向汉武帝请命,说自己愿意率五千人马去攻打匈奴,汉武帝看李陵少年意气,雄姿英发,于是很高兴地准了他的请命。

天有不测风云,行军途中,李陵遭遇匈奴主力军队,对方有三万人,匈奴军队包围了李陵,双方激战数个回合,李陵部队伤亡惨重。

李陵知道这次战败已经不可避免,于是吩咐士兵四散突围,如果有人能活着走出包围圈,就可以回去给皇上送信了。

李陵觉得自己有负皇上所托,无颜再回朝面圣。于是在原地假意投降,趁机潜伏在匈奴单于身边,准备找机会除掉他。

但是汉武帝并不知道其中缘由,他希望李陵能奋力一战,没想到,李陵却中途“投降”了,汉武帝勃然大怒,询问满朝文武对李陵投降的看法,大部分人为了保全自己,都纷纷附和汉武帝,说李陵有罪。

司马迁当时正在编写《史记》,他知道李陵素来为人忠孝,投降一定不是因为怕死,于是劝谏汉武帝不要降罪于李陵。

汉武帝被怒气冲昏了头脑,不仅听不进司马迁的话,还迁怒于他,对他施以宫刑,并且诛杀李陵三族。

李陵被俘到匈奴,得知家人被杀的消息,心灰意冷,但是匈奴单于却没有迫害他,相反,在匈奴单于的帮助下,李陵征服了“坚昆”部落,从此在这里生活下来。

这里的人的体貌特征与汉人完全不同,他们长着红色的头发和碧绿的眼珠,皮肤白皙,身材高大。

因此,他们认为,如果生下来的孩子长着黑头发,黑眼珠,那么就是李陵的后代。

南北对立

到了唐代,“坚昆”被称为“黠戛斯”,这片地区完全被纳入唐朝的版图。

黠戛斯使臣前来大唐朝拜,他们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代,与李唐皇族祖籍同为陇西成纪。

到了元朝,“黠戛斯”被称为“吉尔吉斯”。

吉尔吉斯人先后又依附过清朝,俄罗斯等政权,一直到年8月31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才宣布独立。

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以后,国家并没有走上安宁的道路,国内势力自成党派,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势。

吉尔吉斯斯坦在地理上被天山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地理原因导致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南北问题。

南穷北富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经济格局。

吉尔吉斯斯坦北方以楚河河谷为核心,传统生产方式是畜牧,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便利,所以工业资本更倾向于在这里投资,从而使北方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畜牧业转变为工业。

南方以费尔干纳盆地为核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这个地区被设为国家粮仓和劳动力输出基地。

农业和工业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南北经济水平的差异。

吉尔吉斯斯坦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但南方和北方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在吉尔吉斯斯坦南迁过程中,南方比北方更早接触中亚文化,伊斯兰教首先在南方进行传播,并逐渐站稳脚跟。

北方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虽然也自称信奉伊斯兰教,但很多北方人不知道任何宗教教义以及圣礼。

在北方,伊斯兰教的地位并不高,清真寺的数量也不多,举行的宗教仪式也不够规范。

他们的信仰相同,但对信仰的认知却不同,这导致南北方互相敌视,北方视南方为贫穷落后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大本营,南方则认为北方是现代工业的殖民地和压迫者。

南北方文化中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政治格局。

政治混乱

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位于北方楚河谷地的中央,北方在政治和经济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数量却相差无几,因此,国家必须维持南北方的平衡。

为了保持脆弱的政治平衡,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时候,总统和总理必须来自不同的地区,即其中一方要来自南方,而另一方要来自北方。

以吉尔吉斯斯坦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为例,他来自北方,在他任职的年至年期间,一共有八人担任过总理,其中七人来自南方。

在南北对峙的情况下,要维持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稳定已经很不容易了,境外势力的插手,让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政治更加混乱。

为了促进南北融合,稳定政局,吉尔吉斯斯坦希望通过历史来唤醒人民的民族意识,用种族来促进国内团结。

在对本国历史进行研究时,他们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史书,他们只能通过周边国家的历史记录来探寻自己在历史上遗留的蛛丝马迹。

在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中,他们找到了对“坚昆”“鬲昆”的记载,政府在此基础上向人民宣传:吉尔吉斯人在历史中一脉相传,血浓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