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缔造者,秦始皇的功绩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因为丰功伟绩前无古人,且影响后世长达数千年,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作是千古一帝,这一称呼至今被人们广泛使用,可见不少人都对此表示赞同。
不过,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并非是一开始就良好的,像汉朝名士贾谊就曾表示:秦王怀贪鄙之心……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后来,《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也说秦始皇:遂毁先王之法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到了东汉末年,经学家王朗甚至直接指责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被祭祀于庙堂。
那么,从饱受非议到赞誉满身,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为何会越来越高呢?
要想知道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为何逐渐改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他最初的风评比较差。联系上文,或许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那就是秦始皇因弃用儒家思想而遭到了后世儒者的厌恶。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刚刚建立秦帝国之时,一部分儒者跳出来表示新王朝应当沿用周朝政策,采取分封制来治理国家。然而,秦始皇深知分封会带来分裂,于是坚持采取了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郡县制。
对于秦始皇违反礼制的做法,儒者们纷纷表示不满,而在秦始皇采取李斯建议对可能影响统治稳定的百家学说进行焚毁后,儒者们自然更加愤怒。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而受此影响的文人们自然对站在儒学对立面的秦始皇有一定的厌恶情绪。那么,对始皇帝进行批判自然也就符合他们的情感倾向了。
儒家思想的影响毕竟不是始终如一的,在一部分儒者对秦始皇大家批评后,也有许多人从历史事实出发,肯定了始皇帝的功绩和贡献。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秦始皇是暴君的观点被逐渐摒弃,人们更倾向于认同历史学家吕思勉的观点,即秦始皇的一些做法虽然比较激进,但出发点是好的,且其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秦始皇收获恶评的第二个原因则其王朝因残暴而亡。在我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往往会遭到后世的攻击谩骂,其作为也常常会被刻意抹杀或忽视。举例来说,人们称呼商纣、隋炀帝为暴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