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94%E6%B0%B8%E7%8E%B2/1657491?fr=aladdin~自从上次写了关于韩信的成语后,很抱歉这么久才来更新,今天我整理了关于项羽的成语,望共同学习。西楚霸王项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项羽其实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也有人认为他生性残暴,屠戮咸阳,火烧秦宫。那么今天,我想通过几个成语,来了解下项羽的一生,并简单认识这个争议人物。1取而代之。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和他叔叔项梁在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代秦始皇的位置。项梁马上捂住项羽的嘴,并说小心灭族。23作壁上观、破釜沉舟。两个成语均来自巨鹿之战,该战是项羽的成名之战。当时秦国大将章邯、王离围赵国,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来救赵国,宋义是项羽的上司,也是军队的一把手。宋义时称卿子冠军,当时颇有名气。但在救赵方案上两人意见有分歧,项羽想一鼓作气、速战速决,而宋义想等秦军和赵军两败俱伤之际再出兵,坐山观虎斗。于是项羽把宋义杀了,并说是因宋义谋反,楚怀王命我杀死他。楚怀王后来知道此事后也很无奈,只得任命项羽为一把手。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急性子,做事不喜欢拐弯抹角。而诈称楚怀王的命令杀宋义,说明项羽还是有一定计谋的。接下来,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了。项羽率兵渡漳河,并且破釜沉舟,只持三日粮,从而使士兵奋勇杀敌。而这个时候,其它诸侯军的将领都躲在壁垒上观战,这就是作壁上观的来历(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以一当十,终破秦军。项羽从此一鸣惊人。可以看出项羽的成名之路是比较坎坷的,自己的战术想法得不到众人的支持。当时秦军势大,都不敢出兵,或许宋义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素,以保存实力。但项羽还是打破了众人的俗见,孤军去战。其实此时项羽的叔叔项梁已经死了,所以项羽创业还是比较难的。再说说宋义其人,其实我想为他惋惜。宋义的谋略如何?他想等秦军赵军两败俱伤之时再出兵,是不是比项羽的直接开战损失更少?宋义作为一把手,是否有顾全大局、战术求稳的考量?因当时刘邦去偷袭咸阳,秦兵早晚得撤兵,或许还可以削弱刘邦实力。总之,宋义是可怜之人,历史没有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历史注定让项羽登上舞台。4衣锦还乡、衣锦夜行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入咸阳,疯狂屠戮,并且火烧阿房宫。此时有人建议项羽在咸阳定都,但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一方面,项羽非常残暴。另一方面,项羽也表现的非常小家子气。此时本是称帝的大好时机,而项羽却想着回家炫耀,格局太小。反观刘邦,刘邦的做法与项羽刚好相反,鸿门宴上,范增曾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当然,刘邦为了当皇上,不光不取财物女人,甚至在逃跑的时候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踢下车。5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是讥讽项羽的话。6一决雌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7妇人之仁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是韩信评价项羽的话。意思是说像女人一样的仁慈。或者说是该仁慈的时候不仁慈,不该仁慈的时候反而仁慈。韩信认为项羽妇人之仁,自私、小气。项羽做事的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反观刘邦,刚好相反。刘邦的出发点是阶级立场。比方说,在战争时期,对韩信非常好,解衣推食,韩信很感动。后来韩信也没有接受蒯彻的建议自立为王。但到了和平时期,伪游云梦抓韩信,钟室之祸斩韩信。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江东父老、霸王别姬对韩信来说是十面埋伏,对项羽来说是四面楚歌。羞见江东父老,只得霸王别姬,一刎乌江。英雄落幕。纵观项羽一生,其性格多有矛盾之处。一方面他重情义讲义气,另一方面又表现的妇人之仁。一方面他做事果断,破釜沉舟、彭城之战速战速决,另一方面,他也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举棋不定。一方面他仁慈,韩信评价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另一方面,他也是暴君,屠城咸阳,火烧阿房,坑杀秦兵20万。一方面,他年少有志,彼可取而代之,而另一方面,他入城咸阳后又欲东归。一方面,他是铁汉,与刘邦一决雌雄,另一方面,他也有柔情,萧萧风兮乌江畔,一刎颈兮别虞姬。反观刘邦,其行事多有矛盾之处,但立场鲜明。他也重情义,解衣推食与韩信,但又背信义,建国之后杀了韩信、并把彭越剁成肉酱。战争时期,他对待兄弟如手足,但对待儿子,却将他踹下车,对待当俘虏的父亲和妻子,则爱理不理,任由项羽处置。刘邦当亭长时,爱喝酒吃肉爱美女,入咸阳之后,却能和百姓约法三章。以上,便是我的整理。项羽的一生,虽谈不上惋惜,但令人唏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