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当读到《孔子世家》和《老子列传》时,不禁有点疑惑:同是圣人,在司马迁笔下差别怎么这么大呢?对孔子是浓笔重彩,对老子却是轻描淡写。写孔子叫《世家》,且洋洋洒洒数千言;写老子是几百字稀稀拉拉,叫《列传》不说,还不独立成篇,和韩非子一起做个“拼盘”。
单说这《世家》和《列传》的级别差就不止一条街。按司马迁自已的解释,写诸侯叫《世家》,写大臣级别的叫《列传》,如此说来,在司马迁心目中,孔子为君王级别,老子为大臣级别。
起初,我不明白司马迁为何厚此薄彼,等我认真研究太史公的生平后,我才发现,他之所以这样写,与他的两个老师有关。
司马迁的两个老师都是赫赫有名,一个是董仲舒,一个是孔子后人孔安国。
董仲舒教他的是《春秋》和《公羊传》。相当于是司马迁的历史老师,司马迁写《史记》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孔子《春秋》思想的启发,以及董老师的秘传。
董老师上课很有意思,他“垂帘上课”,学生只听声音不见人,声音温和而严厉,思想深邃而悠远,只可惜大部分学生求学三年,却不知老师长啥样。
司马迁则不然,象孔子的入室弟子颜回、子贡一样,不但可以见老师、还可以经常侍奉在侧,聆听老师教诲。
所以,司马迁是得了董仲舒其,真传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他影响至深,老师对祖师爷孔子的敬仰崇拜之情,也使司马迁深受感染,同时也使年轻的司马迁浮想联联:要是能回到春秋末年,坐在孔子学堂,聆听至圣先师教诲该有多好!董老师若是颜回,那他就可以做曾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司马迁第二个老师孔安国是孔子第十一代孙。他一看见孔老师就会想起祖师爷孔子,听孔安国讲课,感觉空中传来“”风鸣”声,如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孔老师亲授司马迁两门课:《论语》及《尚书》,用现在的话说,叫作语文兼历史。
现在明白,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时大量引用《论语》了吧?司马迁对《论语》的研究可谓炉火纯青,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司马迁在当时的儒学水平是学术界翘楚。
孔老师自然知道祖先的很多典故和轶事,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司马迁。所以,司马迁写《孔子世家》,虽然洋洋洒洒,却毫不费力;而写《老子列传》,虽说几百字,却还要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一,司马迁没有认真研究过《道德经》,也没得到名师指点;二是,老子的资料确实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司马迁为什么厚孔薄老?主要原因是,他也属于孔子再传弟子。孔子在他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自然是老子无法比的。
图片来自网络,司马迁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