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正文总共字,阅读时长大约5-10分钟)
谈到秦始皇,我们脑海里出现的名词多如:千古一帝,焚书坑儒,兵马俑,劳民伤财大修陵墓,追求长生不老等等诸如此类署名。对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我们在这里不做细谈!但是对于史记里对秦始皇的长相描述,我却颇感好奇与不解,由此长话叙述我对秦始皇长相的一些个人观点!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按理说自称”功盖三皇,德兼五帝”,雄才大略,威名赫赫的千古一帝挥指横扫六国,一统中原,应当贵人有天命,亦有天相,不敢说长相宛如凤表龙姿,至少应当高大威猛,身材魁梧吧。带着好奇,我翻开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对始皇帝的描述,顿时瞠目结舌,直言难以置信......原文描述了在秦朝历任数年客卿的尉缭所见始皇帝长相”秦王为人,蜂準,长目,鸷鸟膺,豺声”,我的观点是不可信,具体原因后面再聊。我们先看看这段话翻译为现代文的描述,说的是”秦王本人,高鼻梁,双目修长,鸡胸,音色宛如豺狼般尖锐”,我再进一步解释此段话的描述,书中说秦王高鼻梁,长着一双长长的眼睛,佝偻着身子,声音听上去像是患有严重的气管炎极为刺耳。这段描述一直广为流传,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批判秦始皇长相的有力历史材料。比如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更是在书中推测出始皇帝不但形象较为猥琐,而且是身体孱弱多病,从而还指出秦始皇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再比如现在多数影视作品中(如《荆轲刺秦王》)对始皇帝人物的刻意塑造,让人心中多半产生不好的印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历史文献编著者有无贬低甚至丑化秦始皇呢?我的观点是有对秦始皇的刻意贬低和丑化!具体原因我一一举例说明:
1.”文献出自哪里,出自谁人之手?”《史记·秦始皇本纪》正是来自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之手。”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留有这段描述呢?又出自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史记·秦始皇本纪》正是来自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之手,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历史潮流之中,换句话说汉初有一段时间走的是道家的路线,但是最后他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展开了一场对秦始皇和法家的彻底清算。在如此高压局势事态下,司马迁难免有贬低始皇帝的难言之隐。并且最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对始皇帝的描述中,加上了”尉缭说”三字,结合当时历史事件,尉缭是为自己离开秦国找的借口,不是写实之言,所以是不足以作为判断标准的,所以我认为通过署名的方式引用一人之言又不违背写作初衷,有表明自己作为史学家的基本立场,也有对当时事态下的妥协之意。
2.“一家之言,不足以信!”虽有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依据,但是历史上对始皇帝长相的描述并非是仅有此处所言,宋朝类书《太平御览》卷八六中亦有对始皇帝的描述:“秦始皇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手握兵执矢,名祖龙。”根据这一历史的记载,秦始皇应当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具有大目隆鼻,气度不凡的英武男子伟岸的形象。最为可贵的是,历史上流传下来一幅秦始皇威武刚毅的画像,有关专家都认为这是后世画家依据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而推演出来的,所以这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的。
《历代帝王图》3.按照如今我们信奉的家族遗传来讲,秦始皇也应当是英俊魁梧的形象才对。虽然历史上对秦始皇生父尚且还有争论,但是无论是史记记载气度不凡的公子王孙子楚,或是智谋过人、富可敌国的吕不韦,他的父系遗传基因都是比较好的,而且更何况其母赵姬还是能歌善舞,体态妩媚的美女子(关于赵姬在史记《史记·吕不韦列传》上有描述)。而且始皇帝大约九岁便从赵国回到秦国,此后有了秦王长子的极高地位,无论如何都不应出现有些学者推导的生活艰难,营养不良的虚弱体制。值得一提的是,秦王家族更是不乏孔武基因,例如曾经举鼎而亡的秦王赢荡,可谓身强力壮,大力无比。再比如后来荆轲刺秦王桥段中,秦王绕柱而跑,三次拔剑,最后一鼓作气,一招制敌,将荆轲砍于剑下。这些都有力佐证了秦始皇身体强壮而且魁梧,没有好的体魄难以跑赢前来刺杀秦王的荆轲,更难以一剑使其毙命。
4.史记多处记载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可谓日理万机,十分勤政,审阅竹简奏折更是堆积如山,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始皇帝如何宵衣旰食、夜以继日去应对这些朝内外的大小事?
纵观历史,文献古典均出自他人之手,难免掺杂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对当下局势的妥协。
我们不妨就借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始皇帝的描述,依我来看,应当翻译为:隆准凤目,身材健硕。这才是堂堂的帝王相!
古人对长相的看法和我们现代人看来不尽相同,但是秦始皇相貌虽不及潘安宋玉之美貌,但也绝谈不上丑!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