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八表作为《汉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于纪后,配合纪,可视为更简明的纲目。八表作为《汉书》中重要的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众多人物和史事,内容范围广泛,不仅记载了诸侯、外戚、功臣、百官,还品评了近两千位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许多历史人物没有被纪和传收录,却可以在八表中找到相关内容,尤其是八表中对于汉武帝到王莽建立新朝这段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一、《汉书》八表渊源及构成
《汉书》八表作为《汉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可以看作一部内容广泛的简史。《汉书》八表的内容主要承袭自《史记》,但在体例方面又有所创新。
(一)《汉书》八表渊源
正史中的“表”最早来源于《史记》,由司马迁所创造。“表”将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制作成表格,使史料更加清晰,观者一目了然。《汉书》八表继承自《史记》十表,此后正史依照《汉书》体例,一部分中也加入了“表”。
司马迁首创了这种在史书中用表格来整理史料的方法,以时间顺序排列人物和事件,理清史事。这种体裁被班固编纂《汉书》时所运用,“表”列于纪后,配合纪,可视为更简明的纲目。
《汉书》中的“表”共有八篇,由序文和表格两部分组成。其中《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传承自《史记》十表,采用列表方式来整理出西汉王侯勋贵的世系传承。《汉书》又在《史记》基础上,新增了《百官公卿表》与《古今人表》。
《百官公卿表》上篇为序文,叙述了秦汉官制发展历程,下篇为表格,梳理汉代官员任免情况。《古今人表》列表品评了近两千位历史人物。《汉书》中的“表”删繁就简,后世史家学习《史记》和《汉书》的编纂方法编写史书,“表”也在其中作为一种的史书体例逐渐被确定下来。
此后历代史家们在编纂正史时,以《汉书》为断代史范本,然而“表”的运用却一直被忽视,《后汉书》《三国志》中没有表。唐代国家建立史馆,官修正史仍然没有“表”。
直到宋代欧阳修编纂《新唐书》时,才重新加入“表”,此后编纂的正史中《宋史》有两表、《辽史》有八表、《金史》有两表、《元史》有六表、《明史》有五表,有“表”的正史在二十四史中所占比例还不到一半。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史家们都低估了“表”在史书中的价值。
明清时期,学者们重新开始重视正史中“表”的作用,不断有人尝试去填补正史中所缺的“表”,其中清初学者万斯同撰写的《历代史表》最受认可。
(二)《汉书》八表构成
《汉书》八表是在《史记》七表基础上删改和增补而成,既有内容上的承袭,又有形式和结构上的创新。《汉书》八表引用了大量《史记》十表中的相关史料,按照与《史记》的继承关系,可分为《汉书》承袭《史记》之表与独创之表两类。
《汉书》八表中的《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内容上基本继承自《史记》七表。
《百官公卿表》与《古今人表》是班固完全独创之表,与前面六表不同,记录内容也不仅限于西汉一朝史事。《百官公卿表》梳理了自上古三皇时期至王莽建立新朝,几千年来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变迁,在内容和编纂方式上都有其创新之处,对后世史书影响深远。
《古今人表》从上古传说人物太昊帝开始对历史人物进行品评,却截止于秦朝末年,这种断限方式有别于整部《汉书》,也因此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二、《汉书》八表编纂思想和原则
通过分析《汉书》编纂经过和八表的具体内容,有关学者一般认为《汉书》八表作者是班固,他在世时已经初步完成八表的编纂。班固在编纂《汉书》八表时,坚持以汉政权为中心,通过序文和列表从多角度宣扬汉德,树立西汉王朝的正统地位。《汉书》八表的撰写遵循了一定的编纂原则,反映了作者的编纂思想。
(一)《汉书》八表的编纂思想
《汉书》作为一部官修史书,编纂《汉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思西汉王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巩固东汉王朝的统治。《汉书》八表贯穿了忠君正统、独尊儒术、以史为鉴的编纂思想。
首先,《汉书》八表在序文中宣扬天命在汉,在列表时树立汉室正统地位,给予特殊待遇,体现了忠君正统的编纂思想。其次,《汉书》八表中同样体现了以史为鉴的思想,表现为反思西汉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避免东汉王朝重蹈覆辙。
班固认为西汉覆灭原因有二:一是地方上诸侯势力的削弱,表现为二是外戚执政,中央皇权衰弱。最后,汉武帝时期在思想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东汉班固编纂《汉书》时,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其它学派逐渐凋零。班固本人深受儒学影响,《汉书》八表也体现出独尊儒术的编纂思想,其中《古今人表》最为明显。
(二)《汉书》八表的编纂原则
《汉书》八表的编纂原则有二:其一为微言大义原则,即运用春秋笔法,在八表细微之处显示作者个人观点及对史事的评价。其二为上下博洽原则,即在八表序文中以贯通古今的方式梳理记录主体的来源及演变。
孔子作《春秋》,开创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用一字以示褒贬。班固编纂《汉书》,全书虽然不能像《春秋》那样文字简略,不叙述历史事件发生经过,只记述结果,但是《春秋》的编写方法却非常适用于史表的编纂,《汉书》八表在排序、列表和分类上都体现出微言大义的编纂原则。
《汉书》八表的排列顺序,反映了作者政治思想。以时间划分《汉书》八表的,其排序由西汉到汉以前;以政治局势划分《汉书》八表,其排序由分裂走向统一;以统治阶层划分《汉书》八表,其排序由同姓诸侯到异姓功臣。
《王子侯表》下篇列表时,第一栏与功臣表一样是为“号谥姓名”,而上篇为“号谥名”,仅仅多了一个字,含义就大为不同,可谓微言大义。
《王子侯表》上篇“号谥名”的原因在于所记录的是皇族,与皇帝同姓,为了表现出对皇室的尊重,自然要将姓氏省略不写。同样《王子侯表》下篇虽然宣称为“号谥姓名”,但在实际列表时,还是省略刘姓。
有学者认为,“号谥姓名”的主要原因在于表达对这些汉昭帝之后册封的刘氏诸侯们的不满,认为这些诸侯们有愧于其祖先,所以将其打入另册。汉昭帝以来同姓诸侯们不思进取,宗室子弟素质下降。以至于在面对王莽篡汉时,这些同姓诸侯们大部分没有丝毫抗争意识,其中不仅有人被王莽所拉拢,更甚者如新乡侯刘佟居然主动投效王莽。
“号谥姓名”还反映出刘氏诸侯整体上与皇帝血缘关系逐渐疏远。通过比较《汉书》对皇帝封赏宗室时的记载,也可见西汉宗室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五属之外的宗室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极为疏远,自然正常除籍,成为宗室无属籍者,不再享有皇室特权。
《外戚恩泽侯表》用分类表明作者对外戚恩泽侯这一群体的重视与警惕。在编纂《汉书》时将外戚恩泽侯这类人单独列为一表,从功臣表中剔除,已经可以看出作者班固对此类人的评价并非出于褒义。
《汉书》虽然断代为史,但是历史的发展有着连续性,若是拘泥于只记录一朝一代历史,许多史实将难以窥其全貌。因此班固在编纂《汉书》时,遵循了上下博洽的编纂原则。《汉书》八表大多都以序文形式从汉朝建立之前的历史开始阐述其发展脉络。
三、《汉书》八表的功用及影响
《汉书》八表贯穿整部《汉书》,与纪、传相结合,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明晰史事,更直观地反映历史大势。《汉书》八表对史表的完善,也影响到后世史书的编纂。
(一)《汉书》八表的功用
1.反映西汉政治变迁
《汉书》八表能够反映出西汉王朝的政治变迁。八表对西汉一朝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并按照时间顺序初步归纳和整理。通过分析八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梳理出各个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及其对朝廷政治制度的影响。
2.与纪传形成互补
《汉书》八表与其中纪传形成互补,八表不仅扩大了整部《汉书》叙事范围,还在内容和体例上弥补了本纪与列传的不足。
3.有功名教
《汉书》八表中《古今人表》遵循儒家伦理道德而非封建等级秩序将历史人物分出三六九等,着重分析人物的品行。《古今人表》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有功名教”,即以道德为标准,通过评判历史人物对百姓进行教化。
(二)《汉书》八表对后世影响
司马迁作《史记》十表,首创这种整理史料的方式,《汉书》八表又对其加以完善,此后无论是正史还是其它各类史书,将《汉书》八表作为编撰史表的重要参照标准,在《汉书》八表的基础上增添各个朝代特色。《汉书》八表中蕴含的正统史观,对后世正史的编纂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汉书》八表对后世史书体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百官公卿表》分为上下两篇,由百官志与公卿表组成,以贯通古今的方式。梳理了官制发展史。此后正史撰写官僚制度逐渐成为定例;又如《古今人表》撰写时期,东汉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汉末年许劭的“月旦评”。《古今人表》作为早期品评人物的作品,推动此类史学著作发展。
一方面,《汉书》八表对后世正史史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书》八表体现了班固的正统史观,即以西汉王朝为正统,认为汉承圣王之烈,从分封同姓诸侯、褒奖功臣、兴灭继绝等角度赞扬西汉继承和发扬了上古贤王德政,论证了西汉统治的合法性。班固的正统史观影响了后世正史的编纂。
结语
《汉书》八表源自《史记》十表,完善了作表这种整理史料的方法,后世史书纷纷仿效八表,以列表方式呈现各自时代特征。《汉书》八表中蕴含的正统史观,即以特定王朝为正统的思想也被后世正史所继承,尤其是当多个政权长期并存时,正统的归属问题也成为了史家们长期争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