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懵圈的李悝和李克八卦史记59

李大嘴大嘴读史

作为改革,商鞅变法很有名,但之前还有一个李悝变法。

作为法家,韩非子很有名,但之前还有一个李悝。

李悝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他编纂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还在魏国推行改革,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但令人费解的是,《史记·魏世家》全篇没有李悝的踪迹,只有一个名叫李克的人占了不少篇幅。

魏文侯对李克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然后就宰相的人选向李克征求意见,李克给出了选拔人才的五条标准,并推荐了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李克在推荐完之后,还跑到落选者翟璜家里,说明自己的推荐理由,让翟璜心服口服。

但是,很多资料都把这段轶事放在了李悝的名下。

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班固说李悝“富国强兵”。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悝和李克,其实是一个人。

那么问题来了,李悝的老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儒家的子夏怎么会教出一个明显是法家的李悝呢?

再找其他典籍,《汉书·古今人表》列李悝为第三等,李克为第四等,《汉书·艺文志》列李悝于法家,李克于儒家,《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叙述李悝和李克的事迹不少,区别清楚,不相混淆。

《史记》里说,魏文侯拜了三个老师,分别是子夏、段干木、田子方,这三个人都是魏成子推荐的。魏文侯还任用了五个贤臣,分别是西河太守(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李克,这五个人都是翟璜推荐的。

事实上,在这里,司马迁搞错了。

段干木并不是一个人名,因为封地在“段”,担任的是“干木大夫”,所以被称为段干木,人家的原名叫——李克,李克是子夏的学生,属于儒家。

段干木才是真正的李克。

段干木最有名的桥段是,魏文侯登门求贤,段干木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后来终于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出山辅佐。

而五个贤臣中,司马迁笔下的李克应该是李悝,李悝跟子夏没什么关系,属于法家。

圣人司马迁也有搞错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