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读史记之他才是历史上提出

为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强加于非同观点者以异议,是常态常情,商鞅也不例外,重法治而贬儒术,重农战而贬诗书,是基于强国之实践需要的,本也无可厚非,然历史上提出要焚(燔)书第一人也当是此人啊,虽然并没有成功。

此事说的是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在《韩非子·和氏》中有“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的记载,由此可见,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商鞅为什么要提出如此建议呢?推行改革。

《商君书》载“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意思是说这些人,以读书为名,避开了农业生产、战争之苦,并且带动好多人这么去干,而且还可以得到显贵,高官厚禄,沽名钓誉。又说“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一个读书善辩之人可以影响千人不去好好耕战(或者儒家说,正是啊,不重要吗?)。又说“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一百个人干活,一人闲着,是王道,十人干活一人闲着,是强国之道,一半人干一半人看,是危国之道,所以治理国家就是要多多让老百姓去务农啊。

其实这话说的是大实话,实业兴国、实体兴国、实干兴国吗,一点不错。错在哪了,错在你的主张好,不该把人家的一概否定了,还要燔人家的书啊。

当然,不幸之中也有大幸,好象秦孝公对这事不大感冒,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其实,就是秦国执行了也没有什么,当时是国际社会,百家争鸣,各国不会效法秦国去焚书的,没有多大杀伤力。

不过,后世的秦始皇焚书倒是干脆得多,其实在论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俗人一哥说,秦孝公当听商鞅之强国霸道,秦始皇当听商鞅之王道啊,法家讲究时也、势也、术也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