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最后的结局是在乌江自刎,历史上真是如此吗?有一位学者曾说,项羽很可能并不是在乌江自刎的,也许项羽在到达乌江之前就已经死了。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计正山,年,这位老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项羽究竟死于何地》。这位老师生活在定远,《史记》中提到的东城,在安徽定远东南50华里初,他对家乡这一片很熟悉,于是根据历史遗迹以及文献记载,推论项羽其实是死在自己的家乡东城,而不是乌江。年,董书冰《浅探项羽自刎之地》也有相同的看法。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项羽不死乌江考》发表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冯先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检索,用将近三万字的篇幅,列举了大量项羽并非自刎乌江,而是死在东城的证据。
综合各家的说法,考诸文献记载,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各家的证据。
先来看一下《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项羽最后的行军路线:“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羽被围在垓下,带领八百余人,突围后向南,渡淮,剩百余人,到达阴陵,迷失道路,被人欺骗不小心陷入大泽中,追兵赶到,项羽引兵向东,到达东城,还剩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说最后,项羽到了乌江自刎而死。然而学者们指出,《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却又提到项羽是身死东城,东城距离乌江还有很远的路程,项羽与乌江亭长的故事,很可能只是民间传说对历史事实的遮掩。民间传说误入了部分历史记载当中。
据《史记》的记载,项羽从垓下突围出来后还有八百余人,但到了东城激战后,项羽身边就只剩了28人了。此时,汉军有数千人将其团团围困,这时候项羽是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的,于是他便在这里开始布阵,想着决一死战。可司马迁的笔锋又突然一转,项羽一下子就从东城跑到乌江岸边,这在衔接上就显得很突兀。此外,东城与乌江亭相隔华里的路程,何东格《再析项羽不死于乌江》指出,按照古今的换算,1华里是1里,也就是米,急行军一天可走里,快马一天可以走-里的路程,华里要花费6-7小时,经过鏖战,项羽等人的战马体力是否充足无法考证,但即使是正常的马匹,完成这段路程,也需要6个小时左右。从常理上推断,项羽从东城突围,再连续奔跑6小时,到公里外的乌江岸边,不大可能。
当然,也有学者对他们的看法提出了反驳,有人认为乌江在那时候也属于东城的管辖地区,所以说项羽身死东城,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罢了。而又有学者回击,说那时候的乌江不属于东城。而又有学者说:身死东城,不是在东城死亡,而是败亡的意思等等。对于项羽究竟死在哪里的论争,其实涉及这位英雄究竟是不能过江东,还是不肯过江东,他是不是有东山再起的意愿,这也就涉及了对项羽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