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下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二一零年),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资治通鉴》
关于秦始皇之死曾看过三个预言:
1“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东郡。东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攻打下来的,当时此郡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现在已是大秦帝国的一个东方大郡。陨石落地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陨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2“荧惑守心”
秦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荧惑也就是火星,“心”则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它们代表了天子、太子、庶子。荧惑守心说的就是火星移动到心宿附近,并驻留与此一段时间的异象。荧惑守心在古人看来,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君王身死。
3“沉璧事件”
秦始皇三十六年秋,秦始皇的使者夜过华阴,被人持玉璧拦路,此人让皇帝使者替他将玉璧交给滈池君,并对秦始皇的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之后便消失于茫茫夜色之中,只留下使者百思不得其解。使者将玉璧带回咸阳,经过御府察验,发现此玉璧居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时祭祀水神投到江水中的。此事甚奇,十年前投入江中祭水神的玉怎么会被一个莫名其妙的人送了回来,而祖龙无非便指始皇帝。
此三件事件记录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这三件事情或许真实发生,然而并不能保证不是六国旧人的所施伎俩。
秦始皇为这三件事进行了占卜,得出的结果是出巡和迁徙百姓才能趋吉避凶。
于是,公元前年(秦始皇三十六年):迁三万户至北河、榆中。
公元前年冬天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秦始皇病重期间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曾立密诏与赵高,要公子扶苏从长城回咸阳奔丧,并继承帝位。当初秦始皇虽说对公子扶苏多次上谏多有不满,但是扶苏的政治远见与个人才能也是不可否认的,由他继承帝位是再好不过的。秦始皇派扶苏监军蒙恬修建长城也无非是让扶苏亲近蒙恬,为今后登基大宝提前准备,蒙恬的忠心毋庸置疑,蒙氏一族的支持是扶苏能稳定帝位的保障。
然而秦始皇或许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死在这次出巡的路上,也或许这次的出巡便是一场提前设计好的阴谋,倘若秦始皇提前便确定好继位人选而告知群臣,或许便没有后来一连串导致大秦帝国崩塌瓦解的事情发生了。
作为曾经赵国公子的赵高不可否认对秦国有着诸多的报复之心,他也知道假如秦始皇死后扶苏登基,那他对胡亥所付出的谄媚也将落空,而作为扶苏亲信的蒙毅对自己又有着必杀之心,若非始皇帝保全,他肯定已经命丧黄泉。
于是赵高说服公子胡亥威胁丞相李斯发动了沙丘政变,再者说谁也不能保证这所有的一切与赵高自己的计划无关。李斯作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治理大秦的左膀右臂对秦始皇是抱着忠诚之心的,然而作为法家学派的当权者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之下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底线。为的是他丞相地位的保障,为的是李家一族今后的荣耀。
三人合伙封锁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篡改了密诏,调走蒙毅,发诏赐死扶苏,拘禁蒙恬后,回到咸阳公告天下,发丧,太子胡亥继位,称秦二世,赵高官封郎中令。
赵高成为了秦二世胡亥的左膀右臂,胡亥登上帝位后,开始穷奢极欲起来,在骊山陵墓尚未完工的同时,又开始了阿房宫的建造。赵高也开始了他的第二部计划,蛊惑胡亥除掉蒙恬蒙毅等忠良后又把矛头对准胡亥的兄弟姐妹,虽子婴多次劝谏,依然处死了众多的兄弟姐妹。赵高除掉的不光是自己的宿敌和绊脚石,也除掉了大秦帝国的保障,为大秦的灭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味寻欢作乐的胡亥将大权交给了狼子野心的赵高,此时的大秦帝国中所存在的阶级矛盾和与六国贵族的矛盾在没有秦始皇的威严和忠臣良将的维护后彻底激化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带动了六国贵族等阶级的反叛,顷刻,暴乱四起。
大泽乡起义李斯邀同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二世,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却令胡亥大怒。赵高趁机蛊惑,导致冯去疾、冯劫在狱中含恨自杀,李斯被陷害腰斩却悔恨晚已。
赵高大权独揽,也给历史上留下了“指鹿为马”的笑柄。
指鹿为马此时的咸阳城外已经风卷残云,大秦帝国危如累卵。陈胜吴广被章邯30万囚徒大军消灭后,最终在巨鹿一战中连同大将王离兵败项羽,章邯率领20秦军倒戈。秦军主力尽丧,秦始皇曾承祖辈蒙阴,历时10年之久所打下的六国江山尽失,大秦帝国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赵高在谋杀了秦二世胡亥后,不得已封子婴为秦王。子婴早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虽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设计除掉了赵高。
子婴投降然此时,纵然子婴一腔热血也难以挽救大秦帝国大厦崩塌之势。刘邦屯兵灞上,迫使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子婴被项羽所杀,秦朝宫殿也被项羽一炬而尽。随之消失的也包括先秦众多史学文集,还有秦始皇那未能延续的帝国梦。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