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城读书读史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

最近一个月,我天天都在读《史记》,一部分人把该书说得神乎其神,我基本上是不相信的。学生时代我们也学过《史记》里的一些篇章节选,初中时学过《陈涉世家》,高中时学过《项羽本纪》和《屈原贾生列传》。其实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小学课本上就有,故事极其精彩,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读《史记》,一方面是为了扩充我的历史知识,让我对历史细节有更好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灵不再那么空虚。《史记》是由西汉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写,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到现在为止,我读到了第五十三卷《萧相国世家》。

《史记》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读,第一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生僻字,我根本就不认识,需要查字典,并且标出读音。第二是因为《史记》是文言文,古文水平有限的我常常读不懂,只好先看完翻译,再去读原文。第三是因为里面的某些篇章枯燥无味,不吸引人,比如十表八书,我就直接跳了过去,等心情好或者读第二遍的时候再看,又如《孝武本纪》一点都不好看,据说是后人根据《封禅书》改编而来的。

史记八书《封禅书》

我一边在读《史记》,一边在思考读史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老的史书呢?是为了装潢自己的知识吗?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智慧吗?还是为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呢?当别人都在刷小视频、碎片化阅读的时候,我却在读五十多万字的古籍。唐诗云“刘项原来不读书”,说的是刘邦和项羽根本就不读书,却依然称王称霸,名垂青史,这对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讽刺,读书看起来实用价值不是很大。

读《史记》的时候,千万不要神话它,它不过是一本史书而已,不读它照样能够当上大官,成为大腕,变成大款。只是读了《史记》之后,能够让我们对名利财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比如陶朱公范蠡,游刃于官与商之间,历经了兴衰荣辱,绝对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陶朱公范蠡

我们读史书,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史记》中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帝王将相,王公贵族,游侠刺客,富商巨贾,尽管他们身上也有各种缺点,但是我们不要只盯着他们的短处看,而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大智慧。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极其不容易的,即使生在帝王家,也有很高的风险。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只需“尽人事,听天命”,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我认为读《史记》甚至史书的最大意义是为了古为今用,如果读了史书,只是把它当成了故事来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时间长了,读的故事是会忘记的。书还是书,你好是你,何必当初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呢?纯属浪费精力。我们读书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

夜读史记之《秦始皇本纪》

我一边读着《史记》,一边在思考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是民主、文明、自由、法制的最好时代,还是生存在黑暗、腐败、言论不自由、法律不健全的最坏时代呢?如果只是单纯的去读史书,而不了解现实社会的话,就会与社会严重脱节,迂腐不堪。我们一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社会提倡发家致富,你就去发家致富;社会让你提高品德修养,你就去提品德修养。千万不要抵触社会制度,不然你会吃大亏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过是小聪明而已。而读史书,是让我们拥有大智慧。拥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豁达的人,是大度的人。也许他的社会地位不高,也许他过的不富裕,但是他在生活中看得开,活得很潇洒,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与生活里那些挖空心思、蝇营狗苟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多年前,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尤其是王立群老师所讲的《史记》,王老师读《史记》读了四十年,令我辈赞叹不已!王老师讲起《史记》来,字正腔圆,一板一眼,有理有据,是一位让人尊重的学者,《百家讲坛》的金牌主讲人果然名不虚传。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

十年以后,我重新拾起了《史记》,我是作为爱好来读的,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读“史记三家注”,我是把《史记》当成文学作品来读的,因为鲁迅先生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著名学者季羡林也说过“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他还说“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历史是最无情的”。

司马迁与《史记》

是啊,历史是最无情的,只会留下来那些分量最重的。《史记》我读的还不到一半,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七十列传我一篇还没读呢。读史书是在为古人担忧,读到伤心处,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历史是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没有过去人民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今天人们的幸福。所以我们要珍重苦难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