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神圣事帝尧的年代,天下尧庙尧陵的

一、帝尧的年代

《尚书尧典》和《史记》均未提及帝尧的生卒年。对于尧的纪年,最早的史籍记载是《竹书纪年》:“帝喾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六十三年帝陟。帝子挚立九年而废。尧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一百年帝陟于陶。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位。”依《竹书纪年》推算,尧元年丙子,应为公元前年,或公元前年,尧崩之年,应为公元前年或前年。

但《史记集解》又有不同记载:“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已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照此推算,尧元年甲辰,应为公元前年,崩于前年。晋郭缘生《述征记》又云:“自汉迄晋,二千石丞尉多刊石,述叙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载。记于尧妃祠”。依此推算,尧元年应为公元前年。宋邵雍著《皇极经世》,近年学者杨景馨先生著《皇极经世演绎》言:“《皇极经世》以大量篇幅详列元会应世表和六十甲子年表,并列人自唐尧至后周二千余年历代治乱兴衰事迹。推演自帝尧以后的历史年表如下:公元前年,甲辰,为帝尧元年。前年,为尧崩之年。

帝尧起止年代为:公元前年甲起,公元前年之。

关于帝尧的年代确定为自公元前始,文方面的证据。《高鲁星象图》载:“法人卑奥,根据东汉马融对《尚书尧典》,中四仲中星的解释,推出公元前年的“二分二至”所在点,确与《尧典》符合,四仲中星确系尧时的天文纪录,是很准确的定二分二至的方法。十八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比约又依据岁差数值,已做出了“尧典四仲中星的年代座标”,推算出为公元前年的天象观察记录。

关于尧寿一百一十八岁。《尚书尧典》孔颖达疏云:“尧以十六即位,明年乃为元年,七十载求禅,求禅之时八十六也,试舜三年,自正月上日至崩,二十八载,总计其数,凡寿一百一十七岁。”

根据古今史籍的记载和科学测算,我们应该认定:尧即位之年,为公元前年,甲辰;尧崩之年为公元前年,癸未,在位九十八年,寿一百一十七岁。但是当世有的学者考证说,帝尧共历六世,总共在位时间为年,其六世传承世系为:放勋、鲧、江、起、求、密。这一考证,史籍未见,不知有何依据,且与《尚书》《史记》所载尧禅位于舜的史实不符。再者,尧若在位年,则已到了公元前年,已过了帝舜有虞氏在位之年。

二、尧庙

今临汾市尧都区,有尧庙。庙内建筑,前院有五凤楼,后院有广运殿,内奉帝尧及四大臣塑像,左右为舜殿、禹殿。庙内古碑多为元明遗物。前院有古碑两通,一为元至元六年,一为元泰定元年。碑文剥蚀,可辨者有:“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伏羲于陈……唐尧于平阳府。”后院广运殿之左右各有二通明碑。其中之一为“大明正德九年岁次甲戊春三月上旬之吉日立石”碑,字迹可辨:“尧都平阳,其来尚矣。秦汉以上皆无取证。谨按国志所载唐显庆三年,始于郡城之南五里许建庙……”

庙院内有三株古树,名“柏抱槐,鸣鹿拍”者,均植于晋代。有尧井,凿于宋元时期,广运殿建于唐显庆三年,五凤楼建于唐乾封年间。查尧庙史,秦以前史籍无载,尧庙始建于魏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记载:“平水北侧有尧庙,庙前有碑。”并引《魏土地记》曰:平阳故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台,台上有神尧屋碑。北魏孝文帝始下令:“祀尧于平阳。”唐高宗显庆三年(年),重新选址在平阳府城南五里许。建尧庙。即今址。元朝忽必烈中统四年重修扩建,不久毁于地震,泰定元年又重修。至明正统年间再次重修,始增设广运殿。清康熙年间河东大地震,庙毁,又重修。至民国,屡毁屡建,十数次。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尧庙仍是一片破烂。年以后至年,二十年间,逐次重修扩建,成为今天之规模。

三、尧陵

对尧帝的崩葬,先秦史籍无载。《尚书尧典》只提到:“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未提及尧葬何地。《史记》也沿用了《尚书》,未提尧之葬地。《山海经》载尧之事有二处。一为《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一曰汤山,其范林方三百里。”一处为《大荒南经》岳山条下:“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郭璞注曰:“岳山即狄山也”。《墨子》载:“昔者尧八,道死,葬山之阳。”又载:“尧葬蛰山之阴。”(巩蛰二字通用)。《吕氏春秋》载:“尧葬于谷林,通树之。”

《论衡》载:“尧葬冀州。”地方志中普遍的说法,是狄山、岳山、巩山、汤山,都指的是崇山,崇山距平阳十多公里,其东南麓为唐(翼),西麓为陶邑。史传尧崩,其子丹朱遵父所嘱,在崇山与霍岳交接之处,即崇山之阴、霍岳之阳、涝河之旁,掘深穴,积高丘,悬棺而葬。黄土坟冢高五十米,围三百米,四周上下广植松柏,渐已成林,位在临汾东七十里玉林树,后改称神林村、谷林村。春秋战国时陵已存在,但无陵庙。唐显庆三年重修尧庙时,同修尧陵祠宇。

金章宗泰和二年(年)的尧陵碑:《临汾郭行里志略》记载着尧陵的位置和规模,还记载唐初李世民追袭刘武周时,曾屯军于尧陵,祭祀帝尧,并修尧祠的故事。元初重修尧庙时,也重修帝尧陵庙。清乾隆也曾大修。但从民国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后,均曾被郭行乡小学所占用。年,才逐渐恢复陵庙。年重修扩建成今日之规模。

今临汾市东七十里,有大阳镇岳壁村,原属郭行乡。这里有尧陵墓。陵冢高二十米,围一百米。四周有陵墙环绕。涝河环绕其周。尧陵庙在半山腰,山坡陡峭,陵庙内有石阶,逐级登上山顶。仪门、献殿、陵碑亭,山西临汾市大阳镇岳壁村帝尧陵家万历十二年立。仪门系上下错落。陵碑为明代木构牌坊,正面书“平章百姓”四字,背面书“协和万邦”四字,为清乾隆时所建。庙内最早的碑碣为元碑,字迹已不可辨,别无古物。

四、天下尧陵非只平阳一处

史籍记载者,尚有济阴成阳尧陵。北魏《水经注》载:瓠河故渎,又东径句阳县之小成阳……《帝王世纪》曰:“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二说各殊,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余按小成阳西北半里许实中,俗谚以为囚尧城,士安盖以是为尧冢也。又载:“河又左径雷泽北……

《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史记集解》:“皇览曰:尧冢在济阴成阳。刘向曰:尧葬济阴,丘垄皆小。《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皇甫谧日:谷林即城阳。”《括地志》曰: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郭缘生《述征记》云城阳县东有尧冢,亦曰尧陵有碑是也。《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阳县也。”

济阴成阳有尧陵历史悠久。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即曾遣使祭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古之济阴成阳,在今山东巨野。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三十公里,有“都司镇”、“尧王寺”。这里便是古济阴成阳县旧址,那里有尧陵,尧母庆都陵和中山夫人祠。据当地老年人传说,尧王寺始建于汉代。今帝尧陵内还存放一石龟碑座,系汉代遗物。有一位寺中僧人回忆,他自幼进寺,为寺僧至,日了帝尧陵庙,他才离开,今墓家也不复存在。

近年,当地政府开始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尧陵和庙宇,已建成了陵庙大殿,殿前竖起了尧王石雕塑像。近年国家考古队在尧陵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多件。计划开发古成阳尧陵。尧母庆都陵,在尧陵南一里毛庄。但陵墓已被民房占用。中山夫人祠也不存,只留一些碑碣的残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