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越是有才,越要懂蛰伏藏拙谋略

北京皮肤科专治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139/

《资治通鉴》第18卷汉纪十

汉武帝元光四年(庚戌,公元前年)

(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河间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

河间王刘德,努力钻研学问,喜好古代典籍、治学注重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好书,购得的书,数量与汉朝廷的存书一样多。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喜爱书籍,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而刘德所征集的书,都是用古代文字书写的先秦时期的旧书。他搜集礼乐制度的古事,稍加增订,编辑成书,长达五百余篇。他的思想和言谈举止,都务求符合儒家学说,崤山以东的儒生大多追随他,与他交往。

(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曰献’。谥曰献王。”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历代王朝皇帝的儿子之间,为了帝位的争夺,向来都是用尽手段,比如唐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几个儿子之间的斗争、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在帝位没有确定之前,大家可以斗,一旦胜出者登基名分已定,这些个皇帝的兄弟们就要想着如何保命了。

河间王刘德,在之前写卫绾的时候,曾经提过他的。

刘德是汉景帝第一个太子刘荣的同母兄弟,是汉武帝的哥哥。

后来刘荣被废,刘德也受到一定牵连。

在政治派系上,刘德算是废太子刘荣的人,加上他的身份为汉景帝的儿子,天然对汉武帝的地位有继承资格。

尤其是此时的汉武帝还没生出儿子,一旦有个好歹,说不定这个刘德就能乘机上位。

刘德死的时候,汉武帝给他的谥号是“献”,认为他聪明睿智,算是个不错的谥号。

但是,实际上面这段材料中,刘德的表现是一点都不聪明睿智。

甚至他的一些做法还激起了汉武帝的忌惮。

汉武帝登基重用的大臣都倾向儒家学说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既然汉武帝喜欢儒家,必然会有很多人也倒向儒家,以此来获得机会,比如升官,比如荣宠。

刘德也如此做了,只不过,刘德用力过猛。

这第一就是,刘德求书。

刘德重金求书,到底是自己真喜欢还是为了迎合汉武帝,这个不好说。

但是,不管是哪个,刘德求书却用错的方式。

在刘德求来这么多书之后,他选择了编书,为自己扬名。

他这个举动,吸引了大量关东儒生向他靠拢,身边凝聚了大量人才。

这会带来什么?

唐太宗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英雄入吾矣”

其意思不是说爱惜人才,而是把这些英雄收入囊中,别人就没得用,更不用担心这些人才作乱,从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捎带手削弱敌人可用的人才。

这一点,在之前关于分析李斯写《谏逐客书》中提到,人才运用的几个点,这里不赘述。

现在刘德手下多一个人才,汉武帝能用的就少一个。

他一个藩王要这么多人才干嘛?到底什么居心?

所以,当事情发展到这里,不是刘德将来会不会的问题。

而是刘德有这个实力、名声,刘德手下这些人,必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刘德出谋划策,推着他反。

这第二就是,才能外显。

作为藩王,想要让皇帝不忌惮、不猜忌,必须要在两个方面掩饰。

其一就是志向,其二就是才能。

刘德有什么志向?用宋代张载那句话,刘德的志向可能是“为往圣继绝学”

这点刘德在做,而且做得不错。

在和汉武帝对答的时候,他的才能尽显无疑。

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活脱脱就是一个学霸的形象。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刘氏血脉,可能汉武帝会提拔重用。

但是,一旦把刘德的身份带入进去,事情就不好说了。

刘德收集书、专研儒家学说,有一定名声,而且又有一大批关东儒家之人跟随,加上他自己能力也是十分出众。

这样的人,一旦有心造反,汉武帝怎么能踏实?

对刘德的态度,汉武帝是颇为有意思。

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这个音乐是刘德的献给汉武帝,汉武帝接受了却不怎么听。

接受是做样子,不怎么听是因为不喜欢,更反映了他对刘德的态度。

而之后,来朝见汉武帝一番对答之后,回去没两个月就去世。

在网上查另一些资料,

《史记集解》引《汉名臣奏》曰:问以五策,献王(刘德)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刘德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

问以五策,很有可能就是上面这段材料发生的时间。

而那句“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更是极为诛心。

说的是,商汤、周文王,当年都是夏朝、商朝的臣子,地盘只有十里、百里,后来却得了天下,你河间王也要努力啊,说不定也能如此。

这下为什么刘德回去之后没多久就死,那就解释的清楚了。

刘德能不能活?完全可以。

爱书、爱学习可以,但是不要去收拢人心,收集的书可以献给汉武帝,多要钱财。

面对汉武帝的询问,可以藏拙表示一知半解。

只要在志向和才能上面做好了掩饰,基本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而刘德经历对于我们当代人有什么启示。

尤其是副职相对于正职这种天然上有权力利益冲突的,如何去处理?

简单来说,就几点。

1.有功归上,别抢攻揽功。

2.人心的收买要在暗处,别在明面。

3.领导面前要藏拙,不是不显露才能,而是要做在实处,别光口头说。

4.才能表现要在领导的上级面前表现,你在领导面前表现再好,他只会觉得你有威胁,就算想提拔你,他也没这个权力。

5.人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天然有抗拒心理,示人以弱、谦,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高级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