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文”(即大篆)的出现,作为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可谓是意义重大。虽然,这种字体并非宣王所创,但毕竟是他重用了史籀,才催生了“籀文”的诞生,应该可以算是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功绩了。而随着这项功绩讲述完毕,咱们也要跟宣王这位“半生贤明,半生昏聩”的周天子告个别了。接下来,笔者将要带各位走进他继任者的时代,也就是要开启西周最后一任天子周幽王的故事。
“半生贤明,半生昏聩”的周宣王周幽王,姓姬名宫湦(“湦”音为sheng,一声,有时也写作“生”字),乃是宣王和姜后所生。并且,他作为西周最后一任天子,更是位公认的昏君。然而,也许大家对幽王的荒淫无度、不理国政、不恤民情等表现都比较熟悉,也对他烽火戏诸侯及失国被杀的经历很了解。但各位可曾知道,其实姬宫湦打一降生起,便背负上了“丧邦之人”的称号吗?假如你还不曾知晓的话,就让笔者给各位闲叙一二吧。
这件事记载于《太平御览》之中,书中“皇王部”与“皇亲部”中均有记载。由于两部之中所载内容大体相同,又都引自《琐语》,所以也省去了将它们分开来讲的麻烦,直接合二为一即可了。
《太平御览》中关于幽王早产的记载书中记载道,当时,宣王的元妃献后(即姜后)已经怀上了皇子。这本来是件大喜事,可小家伙偏偏有些着急想见世面,孕期未满便从母亲腹中钻了出来(即原文中的“不恒期月而生”)。按咱们现代人的观念,这无非就是个早产儿而已,只要母子平安、孩子健康就万事大吉了。可大家别忘了,在那个自然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不按常理出牌”往往就被当作是一种异象,也就是不祥的征兆。正因如此,王后诞下皇子也并不感到高兴,甚至不敢将这件事公之于众。
宣王得知皇子降生后,也感到非常困惑,毕竟这婴儿是自己的老来得子,怎么就偏偏赶上了个早产儿呢?为了给自己心里找点安慰,宣王忍不住把大臣们都召集到宫中,开会探讨一下“新生早产儿问题”。结果,大臣们的回答不仅没让宣王感到宽慰,反而更加忧心忡忡了。
原来,大臣们的结论都相当统一,那就是:即使新生的婴儿孕期不满也没关系,如果是男孩,只要他身体有缺陷就行;假如身体健全就比较麻烦了,早晚是“丧邦之人”。毕竟非正常时间里出生的孩子,身体也应该不健全才对。大家看看这结论是有多可笑啊,谁不想自家的孩子健康呢?居然为了符合他们的迷信认知,期望新生皇子不健康,简直迂腐至极。
众大臣认为健全的早产儿预示不祥可宣王也真是老糊涂了,听了大臣们的一番讨论,再回头看看那健康得不能再健康的亲儿子,心里那个苦啊。最后他咬咬牙,一狠心决定要把这位早产皇子给遗弃了,让其自生自灭算了。正当宣王被群臣搅得心烦意乱,打算牺牲掉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还多亏贤臣仲山甫的出面,挽救了婴儿的性命。
只见仲山甫替宣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首先,天子年岁已长,这是老来得子,今后未必会再有子嗣。其次,如果这位“早产儿”真是天子唯一的儿子,那这次被轻易抛弃,不也是上天要亡我大周么?其三,如果为了避祸抛弃了新生儿,最终也会导致“丧邦”,让新生儿长大还会“丧邦”,那抛弃嫡长子的做法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不如别这么做。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也无话可说。宣王更是像抓住根“救命稻草”一般,顺势答应不再遗弃小皇子,要培养他成为优秀的接班人。就这样,这位“健康的早产儿”顺利地长大,并在宣王百年之后顺利地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咱们都比较熟悉的周幽王姬宫湦。
仲山甫的一番话挽救了小王子另外,关于周幽王的名字,笔者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这便是在《竹书纪年》、《文献通考》等史书,甚至《史记集解》、《史记正义》等注释书中,都把幽王的名字“姬宫湦”写成为“姬宫涅(或姬宫湼,‘湼’通‘涅’)”。虽然不知这是不是古人的一种笔误,但这种写法的出现,让笔者顿时觉得幽王的名字变得格外有意思。
大家看看,如果周幽王的名字真是“宫涅”的话,那没准正是由于他出生时有过这样一段插曲,让他仿佛是在宫中涅槃重生了一般,才被他父亲取了这样的名字吧。可“宫涅”这个名字即使寓意再好也是没有用的,结合刚刚《太平御览》中的这段记载,以及笔者之前讲述过的,《竹书》和《搜神记》中都提到的“幽王出生,有马化为狐”的预兆。“宫涅”这个名字,也许更应该写成“宫孽”才对吧。
幽王姬宫湦像好了,不管怎么说,幽王背着这“丧邦之人”的称号还是活了下来,也登上了天子之位,而这称号及“有马化狐”的预兆也仅仅是个开始而已。这不,在周幽王刚刚登基后的第二年,上天就又给周朝降下了一个新的预兆,仿佛是在告诉周人,其国运真的不久矣了。那这个上天所降下的新预兆是什么呢?周幽王作为当事人又有什么反应呢?咱们下次再叙。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丧邦之人、周幽王、太平御览、元妃产子、不恒期月生、健康早产儿、不祥、王欲弃子、仲山甫救婴、长成继位、趣解宫涅。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