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能千年不灭,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有视死如生的迷信思想,认为人死后会到地下继续生活。

尤其是对权倾天下的帝王来说,想要死后依旧享受荣华富贵,就要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的住所,其中自然以秦朝嬴政修建的秦始皇陵最为神秘。

秦始皇陵自秦始皇登基为秦王时开始修建,直到他死后第二年才修建完成,前后历时39年,动用七十多万人工,规模庞大,设计完善,堪称中国历代陵墓之最。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以人鱼膏爲烛,度不灭者久之”。

看来,除去大量的兵马俑和贵重的各类陪葬品之外,秦始皇陵内还点燃了无数的“长明灯”,使得整个陵墓内灯火通明,万世不灭。从字面上来看,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制作而成的,那么人鱼膏究竟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人鱼膏就是用人鱼脂肪制作而成的膏状物品,那么问题来了,人鱼是什么?为什么它的脂肪可以长燃呢?

关于人鱼是什么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鱼是娃娃鱼。娃娃鱼又叫大鲵,有四只脚,会爬树,能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属于两栖动物。

《史记正义》又引《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史记集解》引徐广语云:“人鱼似站,四脚。”从以上的记载分析,人鱼完全符合娃娃鱼的特征。

同时,娃娃鱼油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灯油材料,古代很多人为此大量捕杀娃娃鱼,甚至一度导致娃娃鱼几乎绝迹。秦始皇提炼娃娃鱼油制作成膏,作为长明灯的灯油,的确十分有可能。

第二种说法认为人鱼其实就是鲸鱼。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异物志》中也记载:“人鱼似人形……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鱼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

鲸鱼换气的时候就是浮出水面,通过项上的气孔排气,符合上述特征。而且,娃娃鱼是淡水鱼,不会生活在东海之中,而鲸鱼则恰好是生活在大海中。

所以,有人认为所谓的人鱼膏,或实为鲸鱼膏。由此推测,秦始皇陵地宫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鲸鱼油制成的蜡烛。

以鲸鱼油制成的蜡烛,每立方米可燃五千天,在古人看来,足够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了。而且,鲸鱼体积巨大,产量自然也比较大,原材料相对获取比较容易。

而且,据《史记》记载,为秦始皇前往东海仙山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徐福,曾汇报说东海有大鱼阻碍船队出海,秦始皇于是命令武士用巨大的弩箭射杀大鱼,这里的大鱼就是鲸鱼。可见,那时候捕猎鲸鱼,也不存在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说法,那就是所谓的人鱼膏,既不是娃娃鱼,也不是鲸鱼,而是这两种鱼或者更多种鱼的鱼油熬制而成,其耐燃性大大高于鲸鱼油,只是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而已。

总之,不管怎么说,秦始皇想在地宫中实现灯火长明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道理也很简单,整个地宫要想保存完好,必然是密封的状态,所以无论如何氧气都会耗尽,灯火自然就会熄灭。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年考古工作者们打开定陵地宫的时候,曾发现两口体积颇巨的青花瓷大缸,里头盛放的燃料都已经变质凝结成块,上头插着一根灯芯,显然这两盏“长明灯”没等燃料烧完就因地宫缺氧熄灭了。

不过现代人也提出了两种办法可以实现“长明灯”。

第一种方法构思巧妙,就是用黄磷和其他易燃物混合成灯油,点然后随着持续燃烧,氧气逐渐减低直到消失,因此油灯也会随之熄灭。不过地宫这种密闭环境下,由灯油就会缓慢地挥发出一些具有可燃性的气体,盘旋在灯油附近。

一旦地宫被打开,形成空气对流,氧气随之进入后,燃点极低的黄磷就会自燃,进而点燃油灯。所以无论当人任何时候进入地宫,都会看到一盏盏令人惊异的“长明灯”。

第二种方法就更加匪夷所思。《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可见地宫中的水银数量极大,据推测超过了一百吨。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宫中存放如此之多的水银呢?

有人猜测,其目的其实是为了导电,而发电的材料也是水银,所谓的长明灯,其实就是利用水银发电产生的光芒。不过,众所周知,知道十九世纪人类才发明了电,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又是怎么掌握使用电的技术的呢?

综上所述,长明灯是不可能存在的了,但人鱼膏却或许有之,至于是娃娃鱼膏,还是鲸鱼膏,又或者是多种鱼膏的混合物,真相只能等到我们真正完全打开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才能揭晓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