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的一次大规模决战。这次秦赵两国前后共计出动了85万人来进行会战,结果赵国输得老惨了:45万赵兵几乎全军覆没。然而这些赵兵还死得够窝囊的,他们不是光荣战死,而是被敌人活埋了。长平一役可谓尽显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公元前年,秦国出动了40万兵力,而赵国也派出了45万人参战,就赵国而言几乎把全国的青壮力量都投入到了这场战争里面。这场战役耗了足足3年之久,直到公元前年才分出来了胜负。长平一战让人们记住了赵括与白起2位大将的名字,不过赵括成了“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白起却成为了嗜杀成性的“战神”。客观来说,赵国的惨败与赵括这个大将能力有限脱不了关系,毕竟造成45万人没饭吃又没水喝的局面来源于他的错误指挥。
公元前年,白起故意示弱把赵括引到了埋伏圈,随后派出3万人断了赵括的归路与补给线。再后来,40万秦军包围了45万赵军,而赵括领着赵军反复突围均无效。整场战役变成了秦国与赵国的持久战,于是乎双方就这样耗了46天,秦国那边有吃有喝,可赵军却饿得头晕眼花还口渴难耐。其实双方出现了这样的差距后,秦赵之间的胜负已经有了分晓。
由于赵军出现了互相残杀的现象,赵括只好带着大军强行突围,结果身先士卒的他被弓箭射死。群龙无首的赵国40万人只好投降。本来这些人以为投降可以免死,结果还是没有摆脱被杀的命运。白起思考再三后,还是把这些人活埋了。40万人不是个小数字,要知道如今的冰岛国也才几十万人口而已。
那么白起为何要坑杀这40万人呢?
据《史记》记载:“(白起认为)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从太史公的描写不难看出,白起认为这40万人放回赵国后,那么这些人以后必定又要成为赵军来与秦国战斗,到时候难免造成秦国死伤,所以不如现在直接活埋,可以为以后省却不少麻烦。至于秦国收编这40万人也不靠谱,因为这些人不愿意“不乐为秦而归赵”,所以他们打心底不愿为秦国效力。在这种情况下,白起也只能坑杀赵兵,属于无可奈何之举。
不过当时又有一个疑问:40万赵兵为何宁愿心甘情愿被活埋也不反抗?
记得《史记》曾载,李广把石老虎当成了真老虎,结果使出吃奶的力气一箭穿进了石虎;后来他知道是石虎后,再怎么射箭也穿不透它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在生死之际的危急关头会力量增加。那么40万人被活埋为何不反抗呢?这些人在生死之际应该可以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才对,何况40万人一起反抗还不能成功吗?
据《史记》上所写:“(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四十五万人。”
其实太史公的“乃挟诈而尽坑杀之”这8字已经还原了当年的真相,尤其“挟诈”2字说明了40万人为何不反抗的原因。白起太狡猾了,他使用了诡计才连骗带哄地坑死了赵兵。虽然《史记》没有说明白起怎么骗人的具体经过;但在《东周列国志》里,冯梦龙更加详细地描写了白起坑人的整个经过。
据这部名著所写,白起故意骗40万人说投降免死,然后派给每人送去了酒和粮食,这些人还真的没怀疑白起在使诈。随后,白起把40万人分10营打散,然后暗地命秦兵解决这些人。当时白起让自己的秦兵带上白布,然后命他们晚上杀死了睡着了的赵兵。不过这个过程似乎与坑杀赵兵没有半分钱关系。但可以从中感觉到白起的奸诈,正是白起耍了套路,所以这些赵兵才被骗了,最终惨死。本文由海叔说春秋圈子作者龙傲编写,喜欢的朋友多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