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是什么?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是不利于国家法制的社会群体。
近代的小说家金庸说:“侠之大者,国为民。”
上面这两种论断,哪一种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
我想,韩非子毕竟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而金庸却代表了武侠小说的顶点。两人理解中的侠者或许并不是一类人,但出于私心,我还是更喜欢金庸先生的论断一点。
侠者,并不是“以武犯禁”就可以叫做侠客,他们犯禁,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这种目的,小到知恩图报,大到为国为民,小到只对自己负责的坚守,大到兼济天下的情怀,这些,都是侠。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也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虽然游侠的行为有不轨于正义的地方,但是他们重信义而轻身,解人厄而忘命,其后又不自矜功德,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
侠客的出现背景
侠客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末世、衰世、乱世。人间的不平事多了起来,侠客,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如此。
古时的老百姓曾有这样的言论:“何知仁义,以飨其利者为有德。”意味着在世道不太平的时候,能够带来好处的就是“有德之人”,能够活下去的就是“仁义”。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下,世间会有多少穷人蒙受不白之冤呢?
古文中又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的说法,盗窃钩子的人要被诛杀,但是盗窃一国政治的人却被封为诸侯,被封为了诸侯,仁义也就在他这一方了。这样的仁义又哪里是仁义,分分明明是权势对于悠悠众口的抑制和压榨。
阶层不平衡,为富贵者又多有不仁之举,百姓之日如倒悬累卵,于是,乃侠生。
侠客的历史
《史记》载,“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
第一类说的是先秦时期及再以前的平民侠客,现在已经没有了记载,民间也没有关于此类的传闻,甚是可惜。
第二类说的是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侠客,虽然都借助于自己王者亲属的身份,以及土地、俸禄的充足,就好像顺风而呼一样,并不是品格高出太多,而是“居高声自远”的缘故,比诸平民有着很大的优势。
其次,还有汉代朱家、田仲等等侠之世家。
郭解
在司马迁之前的年代里,最耀眼的侠客,就是汉初的郭解了。
关于他的记载,是这样的:“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郭解的父亲就是因任侠而被诛杀,因为汉初民生凋敝,统治者需要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以对于游侠一类都是采取杀无赦的政策,所以那段时间死去了很多任侠之人,然而侠客之道并为因此断绝。
因为侠是社会不平之事的对立面,只要人间仍有不平,侠就一天不会绝灭。
郭解的父亲早死,可能也对少年的郭解造成了很深的影响,所以他“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就是说他小时候阴毒狠辣,被他杀死的人有很多。但是郭解运气不错,每次都可以逃脱责罚,等到大赦天下的时候。
长大以后,郭解便悔过自新,不仅为人处世以德报怨,还常常施舍他人,虽然偶尔还有忍不住脾气阴毒残忍的时候,但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这一段时间里,郭解慢慢积累了侠义的名声。
后来,因为别人的恶意推举,郭解被当作富豪之列,迁往茂陵居住,到了茂陵之后,也是受到了各地富豪的敬仰。
但是朝廷整体上对于游侠还是一种打压的态势,因为郭解一家平时杀人过多,终于被朝廷下令问罪。郭解在外地逃了很久,还是被逮捕归案,经过了一番辩论挣扎,最终被判决灭族。
侠客之精神
郭解还未迁往关中时,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名望。史书中提到了一个小细节,“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在我看来,这句不起眼的话,其实已经包含了古时侠义精神的内核。何谓侠?一诺千金,为人排忧,不矜功德,乡里的少年因为仰慕郭解而去自觉的为他报仇不求回报,实际上就是对郭解仗义行侠的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为侠之道。
此外,还有几件小事,也凸显了郭解身上的侠义精神。
郭解姐姐的儿子强行灌别人酒被杀,其姐姐不收尸,指望郭解给儿子报仇。凶手仰慕郭解,自来投案,说明原委,郭解道:“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将罪责归给了姐姐的儿子。
郭解外出或者归来,其他人都是躲避着,唯有一人却老是非常傲慢的看着他,许多人劝郭解杀了那个人,郭解说:“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意思是住在这里,却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是我自己的德行没有做到位,他有什么罪呢?又偷偷和县令说了,让县令免那个人的兵役。
外群之人有纠纷,让郭解来调和,其人迫于郭解的声明,愿意调和,郭解却不愿意居功,于是又让本地豪杰来调和,让他俩听从本地豪杰的调和。“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这三件事虽然都是小事,但是都反映了侠者精神的一个方面,守道义,规矩;心胸宽广;不居功。
这样看下来,侠客,就像是正统社会的一个对立面,朝廷虽然权力大,但总有“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总有政权管不到的灰色地带,这些地方,就需要这样的侠客来维持秩序,实则与朝廷的统治并不冲突,可惜其确实有影响政权稳定的可能,朝廷对于游侠采取比较重的政策,也是理所应当。
当郭解被逮捕之时,有儒生陪着使者到郭解宅中,宅中门客都称赞郭解,儒生却说:“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门客听到了这句话,就把这位儒生杀掉,还把其舌头割掉了。
从这件事里,我们大概能看出侠客与儒家正统的不相容。
自己与门客的豪纵,政治上的冲突,最终断送了郭解及其亲属的命。
想了解更多《史记》中的精彩故事,还是推荐入手一套正版《史记》。
无论是自己读还是孩子读,都能培养一个人基础的国学素养。现代社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史记》几乎是每个人必读的基础书籍。
这套《史记》全文全译,没有任何的阅读障碍,放在床头随手读一读,不管学生还是成人都可以享受。而且还是精装礼盒版,送人或者收藏都不怕没面子。
现在仅售79元,少抽两包烟,点两次外卖的钱,就可以读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历史,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何乐而不为呢?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边的链接,就可以购买了,不放心的也可以点进去看看,全是买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