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二年冬,这年冬天,朝廷百官们都捕捉到了一个特殊的信号,那就是深宫里面的那位老太太,生气了。
一夜之间,朝廷上地位最高的四个大臣全都被撤,其中两个还下了大狱,变成了囚徒。
正彷徨无计之时,下狱的这两个囚犯突然见着前来探望的皇帝,于是都异常欣喜。接下来,他们却发现,皇帝只是给他们送饭,并不是来放他们的,就变得低沉了很多,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唉声叹气,但他们对皇帝却也仅仅是一味宽慰。
突然,牢门一声大响,大理寺卿过来给皇帝请安,顺路传来了两名囚犯死刑的通知。
大理寺通告完后,皇帝便让他先出去了,接下来已被宣告待死的死囚,隔着牢门,开始磕头感恩,感激皇帝的知遇感念皇帝来送他们最后一程,满屏激慨沉痛,皇帝不想让大臣坐牢不想杀他们,但却只能看着。
话说,最终来了一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君臣永诀,皇帝低头长叹,回头不再看,接着两个重臣就接连饮毒酒自杀了。
事情发生的时代正是汉朝,汉朝皇帝有谁如此凄凉呢?难道这是汉献帝的某一人生桥段?还真不是汉献帝,那这又是谁呢?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没错,这个人正是汉武帝!
汉武帝难道是如此的一个弱主,怎么可能,关键这还真不是戏说,这是真真的史实,这搞得让人一头雾水了。
司马迁在史记上怎么形容的呢?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居然还有这么憋屈的桥段?
是的,历史上,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急不可待地开启建元新政,结果惹恼了窦太后,最后导致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纷纷被撸掉,接着下狱,画面中两个囚徒正是汉武帝建元年间麾下的四大巨头中的两个,另外两个大臣窦婴和田蚡则凭着外戚的身份保住了小命,毕竟他们俩一个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儿,一个则是皇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真真的皇亲国戚,所以才得到了赦免。不过也就是保住脑袋丢了官印,沦为白身,另外两个人赵绾王臧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被窦太皇太后勒令自杀。汉武帝直接弄了个灰头土脸,羽翼被剪成了孤家寡人,可是还没有完,紧接着,窦太后又硬塞给汉武帝一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汉武帝自此挺长一段时间形似傀儡,尴尬无比。
把汉武帝整得服服帖帖没有任何脾气的人,正是窦太后,也就是他父亲汉景帝的亲娘,自己的亲奶奶。然而这位窦太后早已因病失明,是一个早已眼盲的老太太。到底是怎么回事,窦太后又是何方神圣,居然那么有手腕和智慧,把后来如此英武的皇帝玩得团团转?
01窦太后本人贤惠,而且长期在位
窦太后,正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姓名,不知道哪本野史曾提出她叫窦猗房,于是此后便以此作为她的大名了。
关于窦猗房的出生时间,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具体,但是却记载了一笔,就是她死在被汉文帝立为皇后之后的四十五年之后,颇算为高寿。
汉朝是一个重视外戚的时代,虽然汉高祖时期就酿成吕后之乱,但是后族势力一如既往地强大,西汉后期皇后王政君家族甚至都出了一个篡位的王莽,可见对于后族的扶持是很强的,就拿汉武帝自己来说,也曾先后扶持了皇后的弟弟卫青以及皇后的外甥霍去病以及后来李夫人的弟弟贰师将军李广利,让他们带兵,以便立功封侯。
窦太后,则是中间一个难得的正面案例。在汉武帝即位之时,窦太后已经身为皇后及太后,太皇太后长达近四十年。
在重视孝道的汉朝当了四十年的皇后和皇太后的人,实力岂可小视!
02窦太后在诸侯的威望及影响
窦太后有两子一女,长子为汉景帝,景帝很能生,子女不少,除了汉武帝,另外还有九个儿子(只计算汉武帝即位时实打实还活着的),基本都封了王。
次子梁王刘武,汉武帝即位时早已经死了。梁王死了后,汉景帝为了安抚窦太后,加其谥号为梁孝王,把梁王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了王。两者一加,也就是窦太后现有十四个当诸侯王的王孙。
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国虽然在战乱中饱经创毁,但是经过恢复之后实力得到极大加强,梁王刘武虽然死了,梁国所拥有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虽然此时故梁国一分为五,力量分散,对皇室威胁大不如前,但是因为窦太后对五个新王的父亲刘武生前如此宠爱,五个王也就牢牢团结在窦太后的身边,仍然唯窦太后马首是瞻,窦太后是唯一一个可以把他们整合的人。
这十几个当诸侯王的孙子有啥心思我们且不去揣度,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窦太皇太后想当吕后,大封诸窦,或者颜色革命,把刘氏江山改成窦姓,这估计不会听话。别的事,尤其是考虑把汉武帝换掉,换成他们中其他任何一个人,那很大程度上是会表示支持的。
汉武帝其实也是有所畏惧,毕竟窦太后威望过高,真的一味瞎整,窦太后万一真的下手换个人坐龙椅,那就悔之莫及了。
简单的道理,汉武帝也不过是她的一个孙子,不听话不合适,从其他十几个人中换一个孙子上去当皇帝也一样。反正也都是亲孙子,硬要拧起来还真有可能换人的。
03外戚实力的比对,窦氏家族比新贵王氏田氏强大很多
外戚,太皇太后一脉的窦家,以及皇太后一脉的王家和田家,还有皇后陈阿娇的陈家。三大外戚,窦家自40年前窦皇后即位后就开始被皇室加封,经营多年。
加上窦太后特别贤惠,懂得教育,窦家的后人几乎没有纨绔子弟,更是出了窦婴这样的一流人才。
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之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
此外,皇后陈阿娇的母亲就是馆陶公主刘嫖,而刘嫖恰好正是窦太后的长女,没错,陈皇后就是窦太后的外孙女。通过馆陶公主刘嫖的整合,陈皇后肯定俯首配合窦太后。三大后族,窦太后这边有俩人。
汉武帝如果想跟窦太后扳手腕,只能依靠母亲王太后,而王太后这边,除了田蚡,没啥像样的人才,而田蚡也就刚刚被提拔上来,没成什么气候。凭借刚刚发迹的王家和田家,根本不足以跟根基深厚的窦太后抗衡。
04汉景帝的政治遗嘱和遗产
《汉武大帝》里面讲到虎符被汉景帝留给了窦太皇太后,而且太皇太后通过程不识将军掌管军队,还说到程不识将军乃是出身于窦家的马夫,依仗窦太后的提拔才掌权,乍一看,哇塞,窦太后居然还有这样的大将做心腹,难怪这么硬。一细查,发现这一节史书上没有啥痕迹,虚构成分较大。
但是,我们可以翻看史书,确认一下汉景帝跟窦太后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之阙下谢罪。然后太后、帝皆大喜,相与泣,复如故
梁王刘武为了争夺立嗣曾经派人杀了十几位朝廷重臣,在一般人刺杀一个朝廷大臣就是死罪,杀了十几个重臣,可以说是滔天大罪,汉景帝虽然勃然大怒,但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没有判刘武的罪,不但没有判罪,后来还因为考虑窦太后的切切爱护之心而将此事揭过。汉景帝实在是非常尊敬孝顺他的母亲窦太后,母子关系是很好的。那么可以这样推理,汉景帝在重病之际,到底托孤于谁?
自己的皇后,还是自己的母后?
是一个年龄大,稳重,又有谋略的,根基很深,又信任爱护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还是即将继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的母亲,这个结过婚但为了实现自己野心选择离婚改嫁,只身来到王宫谋求机会,而且是有着一个无比贪婪弟弟田蚡的心机女王娡?两者权衡,利弊明确,汉景帝也会选择将汉朝命脉所在可以号令三军的虎符交给自己的母亲,因此,和电视剧中一样,历史上窦太后掌握和暂时托管虎符是极有可能实际发生的事实。当然,汉景帝的主观想法其实是让窦太后来帮助刘彻稳住皇位,但是也客观上让窦太后掌握了可以覆雨翻云的枪杆子,拥有了实权。
05汉武帝的忍让和智慧
汉武帝突然被架空,几乎成为傀儡,自己也未必不想发作,不过只能想想,毕竟此时没有实力。仔细思考,之所以出这么大的变故,还是自己和四位心腹大臣搞得建元新政出的问题。毕竟步子还是迈得太大。再想想,窦太皇太后并没有直接危及汉武帝他的地位,这只是政见之争。
此外,汉武帝之所以能上位,确实是靠着馆陶公主和窦太后的力量,没有窦太后和馆陶公主的帮扶,汉武帝的皇帝宝座很难坐稳,对此他也心知肚明。
说穿了,自己的祖母窦太后只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老奶奶,想过夺取他汉武帝的地位没?从来没有。不过就是一个一方面有点掌权的野心,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好,想着匡正自己。既然不是想主观夺权,皇位和性命自然就不会有太大风险,汉武帝看清楚后也就淡然了很多。
怪就怪自己急着建功立业,四个大臣提出让窦太后归政虽然是没错,但这事就应该缓着来。不能昨天还哈着腰诸事请示老人家,今天就直接变脸啥事都自作主张,消息全部封闭一点不通气,而且大改国策,加上随意地人事调动。而那边窦老太后早习惯了当扛把子,一朝突然被架空被无视肯定受不了,自然会暴走。
自己虽然是当前的合法皇帝,但是现状就是窦太后威望高加上掌握军权,此刻如果硬来,不止太鲁莽,而且就是愚蠢地冒险。
而窦太后呢,难道真是单凭借着手上的虎符硬逼着汉武帝就范?还真不是,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大力推行儒学,与汉家自高皇帝刘邦以来依黄老之学而垂拱无为的思想大相径庭,新旧政治思想交锋激烈,朝野上下诸多老臣出于对国家大政方向的担忧议论纷纷,产生了非常多的不满,纷纷跟窦太后吐槽。窦太后酷爱《老子》,正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拥护者,当年在汉景帝时代儒生辕固生曾经说了句《老子》不过是普通人读的书,她就怒了,把辕固生扔进野猪圈里,靠汉景帝给了把剑才得以生还。此刻,汉武帝居然不同她商量就尊儒学放弃黄老之学,岂能容忍。此刻正好舆论纷纷,她便突然发难,以太皇太后身份发下懿旨,把皇帝的主要助手罢官下狱,换成自己人,诏书中还不忘补充一句皇帝太年轻,被人利用才犯下错误,这也就是发生了文章开头发生的一幕。
窦太后确实有实力,而且有军权,但是她却不硬来,而是顺着群臣的不满而制裁皇帝及心腹高官,不动声色掌握大权,而且表面上还显得名正言顺。如果有想法就完全可以废立皇帝,但是窦太后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儿子汉景帝生前反复嘱咐,刘彻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只是需要磨练。
汉武帝操之过急,她就教训了一下,而且是利用舆论的力量顺水推舟,除了杀赵绾王臧之外,并没有扩大打击面,对待王太后家则完全没有挤兑,仍然一团和气,田蚡后来都爬到了丞相高位,堪称刚柔并济,是一个非常懂得制衡之术的权谋大师。姜还是老的辣,汉武帝此刻毕竟才16岁,皇帝这个新工作才干了一年多,经验严重不足,相比窦太后确实太嫩了点,所以建元之变他输得真的不冤!
建元六年(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武帝即位的第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失去了掣肘,他一生的宏伟事业如开辟西域,驱逐匈奴也终于展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