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曰:交友似孟尝。孟尝君以善养士著称,他在薛邑时,专门招致诸侯宾客和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来归附孟尝君。孟尝君不惜散放家财厚待之,因此天下的贤士倾心归之。孟尝君的食客常有数千人,而且这些人不分贵贱吃住待遇都与孟尝君一样。孟尝君每次接待宾客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者,让侍者记录宾客说话的内容,尤其是宾客家庭亲朋的情况。等宾客离开时,孟尝君所派使者就已经到宾客亲朋的家中去慰问,帮着解决困难,馈赠礼物。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门客吃晚饭,有个人所在地方较暗,他看不到别人的饭食而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差,于是那个宾客很生气,拒绝吃饭要告辞离开,孟尝君就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食到他的面前给他看是完全一样的。那个宾客因此大惭,最后竟以自颈来谢罪,士以此更多归于孟尝君。孟尝君对所有门客都热情接待,没有亲疏远近,一律善遇之,因此人人都觉得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闻孟尝君贤,就派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入秦,宾客们都不同意,劝孟尝君勿往,孟尝君不听。于是苏代给孟尝君讲了一个故事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与一个土偶聊天。木偶人说,如果天下雨,你就完了。土偶人说,我是泥土制成的,下雨虽然让我身体分解,但也只是回到泥土里,不会离开故土。而如果天下大雨,你就会被水冲走,那时你就不知会被冲到哪里去了。然后苏代劝孟尝君说,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万一您去了回不来,不是要被土偶人嘲笑了吗?孟尝君大悟,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齐国派孟尝君到秦国,秦昭王想让孟尝君担任秦相。秦国大臣中有人劝秦王说,孟尝君的贤能的确可以为相,但他是齐王同宗(田氏),如果任秦国宰相,必先齐而后秦,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而且还把孟尝君囚禁起来,要杀掉他。
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求见昭王的宠姬请求解救。那个宠姬说,如果我能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裘,我就帮他。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他入秦时已经献给了昭王,所以没有第二件。孟尝君患之,遍问宾客,大家都没办法。
这时,孟尝君门下有一居下坐而能为狗盗者,他说,我能把那件白色狐裘偷出来。当夜他化妆成狗的样子,潜入秦宫中府库,偷出了献给昭王的那件白狐裘,然后献给了昭王宠姬。这个宠姬就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车疾驰逃离秦国,改名换姓伪造证件逃出秦都,后半夜时到了秦国边境函谷关。而此时秦昭王后悔释放孟尝君,于是派人捉拿他,知道他已经逃走,就立即派人沿路追赶。孟尝君到函谷关时,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才能开城,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不禁焦急万分。
孟尝君的门客中又有一居下坐而能为鸡鸣者,他就开始学鸡叫,函谷关附近的鸡听了都跟着一齐叫了起来,关上守兵以为天色将明,于是开关放人,孟尝君一行因此得以逃出函谷关。出关后不到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就到了函谷关,但孟尝君已经离开秦国,追兵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狗盗鸡鸣二客列入宾客之中时,其他宾客都感到羞耻,等孟尝君在秦国有难,靠着这两个人获救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的明智之举。
后世因此而称赞孟尝君有知人之明,用人之贤。但宋代王安石却表示反对,他写了一篇文章否定孟尝君的能力和行为,其文极短但发人深省。
附: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